吡哆素的发现历史

在19世纪时,糙皮病(pellagra)除发现因烟碱酸缺乏引起外,在1926年又发现另一种维生素在饲料中缺乏时,也会引起小老鼠诱发糙皮病。匈牙利科学家Gyorgy在1934年发现维生素B6,但直到1939年其化学结构才被确定并实现了人工合成。......阅读全文

吡哆素的发现历史

在19世纪时,糙皮病(pellagra)除发现因烟碱酸缺乏引起外,在1926年又发现另一种维生素在饲料中缺乏时,也会引起小老鼠诱发糙皮病。匈牙利科学家Gyorgy在1934年发现维生素B6,但直到1939年其化学结构才被确定并实现了人工合成。

吡哆素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中含量较高。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在动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来自于肉类、家禽、鱼,马铃薯、甜薯、蔬菜中。 

吡哆素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B6群很快地会被转化成辅脢pyridoxal phosphate 与pyridoxamine phosphate,此两种脢与蛋白质的代谢关系很密切,pyridoxal phosphate是下列脢的置换物质:氨基酸代谢时胺基转移所需,尤其对甲硫氨基、胱氨酸、半胱氨酸等。氨基酸代谢时的脱羧基(=C

吡哆素的化学组成

维生素B6是泛指比哆类物质的通称,因含有维生素B6活性的物质即是属于比哆醇(pyridoxine),但有此功能者有三种化学形式:⑴吡哆醇(pyridoxol),⑵吡哆醛(pyridoxal),⑶吡哆胺(pyridoxamine)。其分子式分别为吡哆醇(C8H11NO3),⑵吡哆醛(C8H9NO3),

吡哆素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B6主要作用在人体的血液、肌肉、神经、皮肤等。功能有抗体的合成、消化系统中胃酸的制造、脂肪与蛋白质利用(尤其在减肥时应补充)、维持钠/钾平衡(稳定神经系统)。缺乏维生素B6的通症,一般缺乏时会有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呕吐、下痢等毛病。严重缺乏会有粉刺、贫血、关节炎、小孩痉挛、忧郁、头痛

吡哆素的药典要求

该品为6-甲基-5-羟基-3,4吡啶二甲醇盐酸盐,按干燥晶计量,含C8H11NO3 · HCl应为98.0%-102.0%性状 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苦,遇光渐变质。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酸度 取该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测得PH应为2.

吡哆素的功能特点

维生素B6(Vitamin B6)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维生素B6在酵母菌、

吡哆素的药物说明

片剂:每片10mg。注射液;每支25mg(1ml);50mg(1ml);100mg(2ml)。霜剂:每支含12mg。维生素B6缓释片:每片50mg。一次50mg,一日1~2次。复合维生素B片:每片含B1 3mg,B2 1.5mg,B6 0.2mg,烟酰胺10mg。每次服1~2片,1日3次。复合维生素

吡哆素的运输与代谢

PN运输至小肠粘膜并到血流中,也可在肠粘膜中合成PNP,约为剂量30.6%,血流中PN可扩散到肌肉中,然后磷酸化约占剂量的10.4%~15.7%。在人体给以PN后,血浆PL可以增加12倍,血浆中PLP虽占血浆中维生素B6的60%,但与蛋白相结合,不易为其他细胞所利用。血浆中PL与白蛋白结合不牢固,为

吡哆素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维生素B6为PLP、PMP、PN在小肠腔内必须由非特异性磷解酶(nospecific phosphoh Ydrolase)分解PLP、PMP为PL,PM。吸收形式为PL、PM及PN。在人体观察中,给予饥饿的人以PN、PL、PM,在给予PN后0.5~3h达到高峰,剂量小(0.5~4mg)时,血浆

吡哆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一种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维生素。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

吡哆素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分子式1]《中国药典》C8H11NO3 · HCl[分子式2] 常用分子式 C8H10NO5P[分子式3] 吡哆醇 C8H11NO3[分子式4] 吡哆醛 C8H9NO3[分子式5] 吡哆胺 C8H12N2O2【CAS号】 65-23-6【EINEC

吡哆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6(C8H10NO5P)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B6。方法原理:供试品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91nm处检测维生素B6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试剂:1. 甲醇2. 0.04%戊烷磺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

详述抗生素的发现历史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

关于抗生素的发现历史介绍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明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弗洛里、钱恩经过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这种物质的发现是从激动素的发现开始的。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取的DNA,可促进烟草愈伤组织强烈生长。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称为激动素。第一个天然细胞分裂素是1964年D.S.莱瑟姆等从未成熟的玉米

白细胞介素11的发现历史

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最初测定的为 IL1和IL2。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细胞促进蛋白质

关于白细胞介素11的发现历史

  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最初测定的为 IL1和IL2。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细胞促进蛋

维生素B2的的发现历史介绍

  1879年英国著名化学家布鲁斯发现牛奶的上层乳清中存在一种黄绿色的荧光色素,他们用各种方法提取,试图发现其化学本质,都没有成功。几十年中,尽管世界许多科学家从不同来源的动植物都发现这种黄色物质,但都无法识别。1933年,美国科学家哥尔倍格等从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这种物质,后来人们因为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和他的同事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了与酶(enzyme)区分,Cech将它命名为ribozyme,其中文译名"核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67年,Carl Woese,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1978年,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可以将前体tRNA

乙烯的发现历史

中国古代就发现将果实放在燃烧香烛的房子里可以促进采摘果实的成熟。19世纪德国人发现在泄露的煤气管道旁的树叶容易脱落。第一个发现植物材料能产生一种气体,并对邻近植物能产生影响的是卡曾斯,他发现橘子产生的气体能催熟与其混装在一起的香蕉。直到1934年甘恩(Gane)才首先证明植物组织确实能产生乙烯。随着

核酸的发现历史

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称为Nuclein  。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德国生物化学学家,191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科塞尔进一步纯化获得核酸,发现了它的强酸性。他后来也确定了核碱基。1889年,德国病理学家Richard Altmann创造了核酸这

病毒的历史发现

  关于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188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 Chamberland)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

关于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的简介

  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适应症为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防治异烟肼中毒,妊娠、放射病、抗肿瘤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恶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也可用于B族维生素摄入障碍患者的营养补充剂。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硝酸硫胺、盐酸吡哆辛、维生素B12。每瓶含

酒精性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酒精性肝病的实验室检查:酒精性肝病(ALD)的诊断以肝活检病理诊断较明确,可以帮助分类及了解病变程度。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影像,有辅助诊断意义。由于实验室检查为非侵入性,故应用较广,并在不断发展。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检查有GGT、血清糖类缺乏性转铁蛋白及血清抗乙醇肝细胞抗体检查等。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与卫

简述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的药理作用

  本品含有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  硝酸硫胺在体内形成焦磷酸硫胺,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硝酸硫胺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増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  盐酸吡哆辛在红细胞内转化成磷酸吡哆

香港巴豆的发现历史

  在1850年代(19世纪50年代),汉斯(H. F. Hance)于 香港岛发现香港巴豆,经鉴定为香港首次发现的物种。之后 植物学家乔治·班逊姆( George Bentham)于1861年在他的《香港植物志》( Flora Hongkongensis)记下了这个新的物种,但此后再无纵影。  1

摆动法则的发现历史

1965年,Nirenberg发现苯丙氨酰-tRNA既可以结合UUU,还可以结合UUC,这说明同一个反密码子既能识别UUU,还能识别UUC。同年,Holley显示,他分离到的酵母丙氨酰-tRNA能结合三个密码子-----GCU,GCC,GCA。Crick考虑到这些结果,通过模型建立测试了其他碱基配对

光反应的发现历史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