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2] 。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2] 。......阅读全文

甲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2] 。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

简述甲型肝炎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1] 。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1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免疫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观察,甲型肝炎病毒多侵犯儿童及青年。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不振开始,继而出现肝肿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者可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无黄疸病例发生率要比黄疸型高许多倍,但大流行时黄疸型比例增高。40岁上成人中,80%左右均有抗HAV抗体。甲型肝炎

中东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猕猴模型

  科研人员建立了致命的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动物模型,它可能有助于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防护策略。自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 2012年6月于阿拉伯半岛出现以来,MERS-CoV β冠状病毒已经在中东和欧洲导致了超过108个人类病例,至少50人死亡,有多个人传人的报告。V

甲型肝炎病毒-RNA-提取

            试剂、试剂盒 TSES 缓冲液 TSES 缓冲液饱和酚 氯仿 辛醇 乙酸钾 乙醇 缓冲液 A lmol L

甲型肝炎病毒-RNA-提取

试剂、试剂盒 TSES 缓冲液TSES 缓冲液饱和酚氯仿辛醇乙酸钾乙醇缓冲液 Almol LNaH2P04 缓冲液氯胺 T 溶液Na125I5 mmol LNa2S2O5lOOmmol LKINET 缓冲液酵母 tRNA蔗糖纤维素柱平衡液三重蒸馏水0.1mol LNaOH5 mmol L

怎样预防甲型肝炎病毒?

  1.隔离病人:注意对其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地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

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长期携带病毒者极罕见。  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

模型预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将持续增多

如果病毒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传播,Alessandro Vespignani的模型预测,截至9月24日,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将接近1万人。  美国波士顿市东北大学物理学家Alessandro Vespignani希望他最近的工作将被证明是错误的。7月,Vespignani开始通过建模了解致命病毒埃博拉是如

黄忠小组建立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成功建立了可用于评价抗手足口病毒疫苗和药物有效性的动物模型。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抗病毒研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隐患。CA16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感染CA

关于甲型肝炎病毒的基本介绍

  1973年Feinsl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甲型肝炎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甲型肝炎病毒的相关诊断介绍

  甲型肝炎的诊断除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各种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外,也可用血清学方法及病原学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另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检测病原方法 。  微生物学诊断  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HAV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

简述甲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特点

  1、甲肝病毒的特点: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含有一个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因此其检测抗体在世界各国使用。HAV耐热,在60摄氏度1小时仅部分灭活。甲肝属于粪口传染性疾病,与乙肝由注射器,围生期经胎盘等或者丙肝由注射,输血等血源性感染不同,尚未发现母婴垂直传播甲肝的报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的概述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是一种能够引发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产生的物质,检测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可证实甲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存在。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的简介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

2.8.3-甲型肝炎病毒-RNA-提取

试剂、试剂盒TSES 缓冲液TSES 缓冲液饱和酚氯仿辛醇乙酸钾乙醇缓冲液 Almol LNaH2P04 缓冲液氯胺 T 溶液Na125I5 mmol LNa2S2O5lOOmmol LKINET 缓冲液酵母 tRNA蔗糖纤维素柱平衡液三重蒸馏水0.1mol LNaOH5 mmol LEDTA0.1

甲型肝炎病毒知识点

形态结构:小RNA病毒科,无包膜,核心为单正股RNA。培养特性:一般不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抵抗力:HAV的抵抗力较其他小RNA病毒强,60℃加热10~12h后仍具有感染性,85℃加热立即灭活,对乙醚、氯仿及pH为3的酸性环境有抵抗力。微生物检验: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测:一般不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血清学诊

三强联手设计药物抑制甲型肝炎病毒

  一项近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新研究表明,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表明过去研究用于治疗头颈癌的一种药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药物来治疗甲肝病毒感染,这项研究由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共同完成。   甲型肝炎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感染疾病,每年感染约150万人,并持续造成重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1.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释的慢性肝病或迁延性间质性肺炎;2.临床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抗EB病毒衣壳抗原的嗜异凝集试验阴性,往往发生于手术(尤其开心手术)后接受大量新鲜血者;3.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如发生较严重的肺炎,往往是CMV感染

血清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查作用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检查可了解机体有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甲型肝炎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

甲型肝炎的检查与诊断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减少或在正常范围,可伴有轻度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程早期尿中尿胆原增加,黄疸期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增加。肝功能检查以血清ALT、AST、总胆红素水平检测最为有用,有研究显示甲型肝炎患者的ALT平均峰值可达1952I

病毒感染的介绍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病毒感染的实质是病毒与机体、病毒与易感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病毒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状态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病毒致病是由侵入宿主、

上海巴斯德所建立柯萨奇A16型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论文A murine model of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 for anti-viral evaluation。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

病毒根据病毒感染的宿主分类

根据病毒感染的宿主分类包括: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噬菌体)。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的检查过程

  甲型肝炎患者一般不进行病原学分离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以测定病毒抗原或抗体为主。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的注意事项

  检测前:  不要经常上厕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存在于病人感染后10~20天的粪便中,一般在发病前1~15天从粪便中排出,临床上不易捕捉到。  检测时: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表示病人正在感染甲肝,为急性期早期。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该检查主要用于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  阳性见于甲型肝炎潜伏期和发病后几天之内。此时,血及粪便均有传染性。粪便为主要传染源,其甲型肝炎病毒的检出可始于发病前1~2周,发病时达高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达高峰前排毒中止。一般50%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住院后1周可于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学指标相关介绍

  (1)抗-HAV IgM 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所以临床疑诊甲型肝炎,而抗-HAV IgM阴性,应重复1-2次,以免漏诊。当前,抗-HAVIgM是早期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