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两次拒稿!濒临解散的小组写百页申诉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51.shtm 2021的新年钟声,与殷逸臣手中的实验瓶碰撞交错着。他眉头微皱,因为手上的研究连续几年看不到希望,这个研究小组正濒临解散。 读博期间的他一直执念于开发出新型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而“错误”的思路直接把研究导向了“死胡同”。 一次小组例会后,殷逸臣脑中闯入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传统石榴石型锂镧锆氧电解质中的氧换成氯离子,会生成什么? 就是这个过于“直接”又有些“不太靠谱”的设想,竟让他们最终发现了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LixMyLnzCl3。 其研究过程曲折,发表过程也很折磨。投稿给《自然》后,曾遭到同一审稿人两次拒稿。不曾怯场的他们,两次向编辑部提交申诉,洋洋洒洒写下100多页的申诉信。最终......阅读全文

Nature两次拒稿!濒临解散的小组写下100多页申诉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94.shtm 2021的新年钟声,与殷逸臣手中的实验瓶碰撞交错着。他眉头微皱,因为手上的研究连续几年看不到希望,这个研究小组正濒临解散。 读博期间的他一直执念于开发出新型的卤化物固态电

《自然》两次拒稿!濒临解散的小组写百页申诉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51.shtm 2021的新年钟声,与殷逸臣手中的实验瓶碰撞交错着。他眉头微皱,因为手上的研究连续几年看不到希望,这个研究小组正濒临解散。 读博期间的他一直执念于开发出新型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

被拒稿论文登上Nature,“实验补了两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00.shtm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晨阳 2015年,22岁的傅凌岚刚刚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李宏斌教授读博,此时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

审稿人拒稿,还是登上Nature!这篇论文如今引发研究热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75.shtm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就迎来大爆发,他的成果2次登上《科学》、1次登上《自然》。前不久,他还受邀成为《自然》评述文章撰写人。 那是一封让中

吕永龙分享|-投稿顶级期刊,这些技巧你值得拥有

   投稿时,该选择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性期刊?  先从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试投,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用“试错法”投稿可行吗?  怎样在150字内把摘要写好?  投稿信一定要写吗?  被拒稿,要不要申诉?  这一系列关于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疑惑,你都知道答案吗?  在近日举行的“如何将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顶

-Plos-One拒稿:只因作者为女性?

  PLOS ONE杂志迅速作出回应,已经将这名审稿人清除出审稿人队伍。Damian Pattinson杂志编辑主任在网络上证实了这一回应。已经正式将该审稿人从数据库名单中清除。并将该稿件送到一名新的编辑组织审稿,并要求负责处理该稿件的学术编辑从编委中退出。  PLOS ONE也考虑如何让作者确定审

领域第一却专做荒唐事?——Nature无端拒稿,乱改作者名单

  这是一本Nature大子刊,2015年还未出世就被国内网友预测两年内必被SCI收录,2016年首次登台亮相,果不其然2017即收获第一个影响因子45.859,从此霸榜能源与燃料领域。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期刊Nature Energy。  01、出道即巅峰的神刊是怎样炼成的?  当能源问题日

一度被拒稿的论文登上Nature,“光补实验就补了两年”

  2015年,22岁的傅凌岚刚刚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李宏斌教授读博,此时高分子材料背景的她,对生物学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水平。而今天,她已经就职于一家国际著名抗癌药物研发公司,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服务。  就在前不久,她在李宏斌课题组时开展的一项工作登上了Nature,这同样是一项可能造福

“略作修改”变“拒稿”?期刊编辑权力过大引争议

  审稿人给出的意见是修改,期刊编辑却给退稿——论文投稿时,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一项对322名高影响力期刊编辑进行的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确定自己至少改动过一次评审意见。  与此同时,8%的编辑承认,他们会改变审稿人的总体推荐意见,即便未经过后者允许。  10月28日,Science网站就期刊

曾被拒稿,中国学者论文引发研究热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57.shtm 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就迎来大爆发,他的成果2次登上Science、1次登上Nature。前不久,他还受邀成为Nature评述文章撰

The-scientist教你如何发表论文及应对被拒

  应对论文被拒是所有学术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从批评中获益,有时候还需要一些谈判技巧。科学文献中的许多论文最初都是被拒,在它们发表之前往往都引发了激烈的科学讨论,无论最终它是刊登在最初遭拒的或是其他的期刊上。最近,The scientist杂志的编辑从研

一区顶刊eLife宣布“不拒稿”?没那么简单

近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的一个“改革”,引发了科研界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 10月20日,中科院一区、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 尽管Science专门

造假巨头Nature论文被撤稿

  根据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的报道,在阿拉巴马州大学调查发现它的前雇员,蛋白质研究专家H.M.Krishna Murthy在蛋白结构研究上造假,发布的多个蛋白质结构“是篡改和/或伪造的”这一真相6年之后,1月4日《自然》(Nature)杂志撤回了他发表于2006年的一篇蛋

Nature细胞坏死文章遭撤稿

  2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宣布将发布的一篇有关细胞坏死的研究论文“The NAD-dependent deacetylase SIRT2 is required for programmed necrosis”撤回。在撤稿通告中,Nature指出原因是由于无法复制出其

“有劳无功”——第一作者被拒稿后其成果反而发表了?

  “有劳无功”?第一作者被拒稿,审稿人修改后发表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私自署名。科研人员最糟糕的噩梦是什么?花费无数汗水和泪水做出的科研成果,却被偷走了,小偷还不是别人,是期刊选择的审稿人。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一批基金项目中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四批次),其公告部分内容如下:  20

重磅!顶级一区期刊官宣:明年起将不再拒稿!

颠覆科学出版的“游戏规则”?10月20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官方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消息一出,立刻在学术圈引发热议,就连Science也随即发文,并用“颠覆”来形容这事。官方

博士论文致谢:我退过学、被10余人拒稿,但我不曾放弃

本文转载自赵序茅科学网博客,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原标题: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我从来不曾优秀过!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到了博士,我因与导师不和退学了!“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

惊呆|短短1500字,就能让Nature撤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L. Resplandy等人在Nature 发表题为"Quantification of ocean heat uptake from changes in atmospheric O2 and CO2 composition"的研究论文,但是没想到,短短4天以后,同行专家Nic

-Nature:反思!期刊越好,撤稿为何反而越多?

  小保方晴子  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学术期刊的撤稿风波中,研究者们通过社交媒体讨论了他们常年的“最爱”:一份已经发表了三年的研究期刊影响因子和撤稿频率间关系的论文。  这份2011年的论文提出了“撤稿指数”( retraction index)这一概念,描述发表在某刊物上的论文最终被撤稿的可能性。作

发表不足半年,这篇Nature长文竟撤稿了

  2019年2月21日,Nature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美国贝勒医学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 and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者Nabil Ahmed等人撤回了他们于2018年9月6日发表在该刊物上题为 A homing s

Nature-Cell-Biology杂志一则撤稿声明

  2018年12月17日,Nature Cell Biology 发表了一篇撤稿声明,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Universidad de Oviedo)的研究者 Carlos López-Otín 等人撤回了他们于2015年7月27日发表在该刊物上的文章 “NF-κB activation im

Nature高引论文因学术不端遭撤稿

  上周,Nature杂志发布了一篇撤稿通知(retraction notice),宣称由于作者无法复制出实验结果,一篇于1994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高引用论文被撤回。但实际上,撤稿背后的真实原因极有可能与第一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关。   在这篇1994年的Nature论文中,第一作者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调查认定存在上述严重学术造假行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一篇被认为是“划时

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开始,就开始了造假行为。在其后4年多时间里,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因为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调查认定存在上述严重学术造假行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发表一篇被认为是“划时

老字号传人失商标称将再申诉

  老字号“信远斋”商标纠纷在经历长达10多年时间的马拉松诉讼后,最终“信远斋”的传人痛失商标。昨天,北京信远斋饮料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获得“信远斋”商品及图形商标。  公开资料显示,老字号信远斋当年是河北衡水萧家在北京琉璃厂开设的一家信远斋蜜果店,经营酸梅汤、秋梨膏等饮料及蜜饯食品。河北萧家的传人

教育部称正制定教师申诉办法

   日前,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王大泉透露说,教育部目前正在制定教师申诉办法,如果教师对教学事故处理和职务评聘等结果不满,可依照教师申诉办法提出申诉。  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和北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日前举办了“教育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王大泉透露说,

采访卡里科:从被拒稿到获得诺贝尔奖,坚持大胆构想拯救了全世界!

导读北京时间10月2日,匈牙利出生的生物化学家Katalin Karikó(卡塔琳·卡里科)和美国免疫学家Drew Weissman(德鲁·魏斯曼)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导致了两个最重要的COVID-19疫苗的开发,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

2021年首次撤稿!张浩等人Nature发表的颠覆性成果被撤稿

  马约拉纳(Majorana)零模是一类定域准粒子,科学家普遍认为马约拉纳费米子将会为拓扑量子计算带了巨大的前景。科学家常常利用隧道光谱学来识别马约拉纳零模的存在,如果该模型在微电导中是一个零偏置峰,就确认为马约拉纳零模。在0 K温度时,Majorana零偏压峰的高度被预测为量子化普通电导值(2e

95后博士生唯一一作发人生首篇论文,补齐“一块重要拼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44.shtm 看着投稿系统里论文的状态改变,王泓愣了好几秒。 “又被拒稿了。”怀着沮丧的心情,王泓给导师刘俊国发了信息。 刘俊国颇感意外,直觉告诉他这次应该不会被拒。“这个研究

Nature发文:“一稿多投”的禁锢该解除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8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