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藏族基因组”重新评估藏人高原适应性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 Tibetan-Genome Panel,1KTGP)。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 据悉,藏族人群对高海拔环境的遗传适应是现代人适应性进化最经典的案例之一。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藏族人群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就迁居到了青藏高原,世代的自然选择使得藏族人群积累了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并获得了生理上的适应特征,包括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更强的低氧通气反应、更好的心肺功能和更好的生殖适合度等。 进入基因组时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全基因组信号扫描,找到了一系列在藏族人群基因组中受到正选择的变异位点,共报道了682个基因。宿兵团队发现,由于样本量小、变异位点密度低、检测方法单一等局限,只有EPAS1和EGNL1两个基因能在多项独立研究......阅读全文

“千人藏族基因组”重新评估藏人高原适应性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团队与西藏大学、西藏阜康医院等单位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大规模WGS(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首个藏族人群基因组参考面板(1000 Tibetan-Genome Panel,1KTGP)。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  据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藏族人缘何没有高原反应?

  日前,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和低海拔汉族人群进行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

西藏大学等在线发布了第一个藏族人群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10月23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布了第一个藏族人群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该成果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课题组、西藏大学欧珠罗布与崔超英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徐书华课题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吴天一课题组等,经过两年多联合攻关完成的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科学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极端环境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Qi et al Mol Biol Evol 2013)。然而,藏族人群的遗传适应是如何通过分子水平的精细调控实现心、肺等氧交换和氧运输器官在高原低氧下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仍是未解之谜。宿兵课题组与西藏大学高原医学中

广东科学中心点燃藏族学生科技梦

藏族学生在科普课堂积极动手参与实验 藏族学生在探究莫比乌斯带的奥妙  吴晶平/供图 9月14日至19日,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段飞带队赴西藏自治区参与科技部组织的“2020年科普援藏活动”,现场捐赠了一批科普物资,并为当地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带去多场有趣的科学表演秀和科普课,激发了西藏孩子们

藏族人群高原适应机制有新说

  10年前西方学者研究发现,高海拔藏族人群与低海拔人群相比,血液一氧化氮水平高出10倍以上。因此医学界一直认为,一氧化氮升高是藏族人群特有的高原适应生理特征。果真是这样吗?我国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成果澄清了这一假说。  一氧化氮在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前的研究缺乏生

科学家发现藏族进化遗传关键因素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研究组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检测到一段藏族特异的拷贝数缺失区域,有可能解决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高原极端环境生物学适应机制问题。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在该研究中,徐书华等发展了一种搜寻人群特异拷贝数变异的新方法,在DNA微阵列芯片的原

藏族人适应高原又有新的基因秘密

  据《科学》杂志官网4月4日报道,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迄今最大藏族人种基因组样本的最新调查显示,新增加的7个基因变异能导致体重指数(BMI)和体内叶酸升高,以适应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原生活。  科学家早就知道,藏族人可在比海平面氧气含量低40%的地方行动自如,是因为他

研究发现RNA甲基化调控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

中美学者发现两种藏族适应高原环境特殊基因

  由中国青海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犹他州大学盐湖城分校学者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经过大量科学探索,在青藏高原成功发现了两种藏族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基因,这一成果日前由国际权威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发布,有关专家认为,它对于人类预防和治疗高原疾病将产生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是

张亚平等揭示青藏高原家犬低氧适应机制

  记者8月27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张亚平课题组与云南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青海大学等合作发现,藏犬群体表现出与藏族人群非常相似的高原适应性模式。相关成果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与进化》杂志。  据了解,家犬自古以来跟随人类活动迁徙和扩散,即使在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上,依然表现出与

基因组所有关高原低氧适应遗传研究论文在PNAS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曾长青研究组,通过与英国、爱尔兰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合作,发现了藏族人群能够适应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并且免于罹患高原疾病的一个重要遗传机制——EPAS1基因的多态性。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6月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发表。   该

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关键基因被发现

  近日,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科研人员和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创新班学生共同发现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该成果的研究论文《50个全外显子测序揭示人类的高原适应机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学院本科生金鑫参与组

中外合作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研究-或因已灭绝人类基因渗入

  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中科院宿兵小组研究证明藏民确实耐缺氧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团队发现了藏族人群特异的高原适应性功能位点。该研究对阐明藏族高原适应的遗传机制有重要意义,并为功能验证实验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数据。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据介绍,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是研究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的最佳候选人群。2010年以来,

新发现对防治高原病具有重要意义

  由青海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犹他州大学的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绘制出世界首部青海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并发现青海蒙古族人具有高原适应的特殊遗传基因。7月18日,这一成果由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正式发布,专家认为,它对防治高原病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人是一个中亚族群,公元1

昆明动物所等在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课题组与西藏大学、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在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昆明动物所副研究员彭忆,西藏大学教授崔超英,昆明动物所博士生和耀

拉萨地区467例藏族女性白带常规检查及BV检测结果分析

  各种病原菌是引起妇女阴道病并能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致病因素,特别是和念珠菌,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的主要致病菌。在美国妇科门诊BV(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为10%~35%[1]。国内也有报道有异常阴道排液妇女BV患者占43.3%。据国外资料报道75%女性至少患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为了解本地区藏族

藏族女科学家姬秋梅:雪域高原上的“牦牛博士”

   在雪域高原西藏,有这样一位女性科技工作者,30多年与牦牛为伍,研究牦牛的生存、繁育、遗传多样性等,在牦牛胚胎移植、牦牛遗传多样性等多个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不仅填补了一项项空白,而且部分研究成果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西藏牦牛科技和“三农”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就是被称为“牦牛博士”的藏族女科

《科学》:研究发现有助高海拔轻松呼吸的基因

  来自美国犹他州大学盐湖城分校,青海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对西藏人中的基因组变化模式与那些居住在低海拔地区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群的基因组变化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可帮助西藏人在高海拔轻松呼吸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杂志上。  青藏高原是人类居住的最为极端的环境之一。当生活在低海拔

青海海南建成中国藏族自治州首个DNA设备实验室

  “为打击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加快刑事技术手段的建设进程,总投资44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藏族自治州率先建成DNA设备实验室,并投入使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公安局副局长陆海2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藏族自治州在中国有十个,指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主要藏族人民聚居区

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揭示其驯化栽培过程

  青稞经过藏族人民长达3500—4000年的驯化栽培,已经完全适应了极端的高原气候,成为了藏族人民的主食。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由我国科学家正式绘制成功,1月13日,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NAS杂志上。研究成果揭示了青稞的高原适应性机制,解读其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  科学家对西藏的地方品种青

研究揭秘藏族人群适应高原强紫外线的遗传机制

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理想人群。过去对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人体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并发现了多个低氧适应基因,如编码低氧诱导因子-2的EPAS1基因。然而,在高原环境中,除了低压低氧这个胁迫因素外,高原紫外辐射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胁迫因素。 众所周知,人类

昆明动物所在高原适应遗传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

张亚平、吴东东Cell-Res解析高原适应遗传机制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

预算900万!甘孜藏族自治州皮肤病防治院采购意向公开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川财采〔2021〕153号)要求,现将甘孜藏族自治州皮肤病防治院2023年度(第3批)采购意向公开如下: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时间备注1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甘孜州皮肤病防治院)

记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从电影放映员到院士

多吉  【知识人·强国梦】  “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的窗口,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的一名电影放映员,在48岁成长为西藏历史上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唯一的藏族院士,他就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多吉。他用近四十年时光踏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为我国在有关地热、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地壳运动、

上海生科院《Genome-Res》生物信息学新成果

  十月十三日,国际基因组研究权威刊物《Genom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题为“A probabilistic method for testing and estimating s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