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稀树草原研究新成果或改写古猿进化历史

人类的祖先古猿是何时开始从四肢爬行进化成双腿直立行走,进化的契机和过程又是怎样的?这个未解之谜一直是人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主流的一种猜想认为,人类能够直立行走,是我们的祖先在稀树草原环境中进化适应的结果,这一猜想被称为稀树草原假说。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两项研究显示,耐旱草本植物在非洲崛起的时间比原先认为的早1000万年左右,古猿的一些重要形态特征正是为了适应树木减少、草地增加的环境而进化出来的。 稀树草原假说的依据是什么?稀树草原出现的时间提前对古猿进化研究有何影响?5月4日,中南大学遗传学教授黄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稀树草原出现时间与古猿进化息息相关 稀树草原是非洲的代表性景观,是一种在开阔草地上散布着零散树木的生态系统。在稀树草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碳4草本植物,这类植物对水的利用率较高,能适应高温、干燥气候。 黄石介绍,稀树草原假说的关键在于远古时代的冠层森林是何时转变成稀......阅读全文

云南禄丰古猿研究获进展

禄丰古猿臼齿近中虚拟切面与釉质厚度测量(M1, PA674.48)。(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立召、赵凌霞等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刊发最新成果。结果发现,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具有比较厚的臼齿釉

“昭通古猿”幸存原因研究获重要进展

  记者从昭通市昭阳区博物馆获悉,“昭通古猿”幸存原因研究获得重要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以张春霞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粘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

稀树草原研究新成果或改写古猿进化历史

   人类的祖先古猿是何时开始从四肢爬行进化成双腿直立行走,进化的契机和过程又是怎样的?这个未解之谜一直是人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主流的一种猜想认为,人类能够直立行走,是我们的祖先在稀树草原环境中进化适应的结果,这一猜想被称为稀树草原假说。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两项研究显示,耐旱草本植

稀树草原研究新成果或改写古猿进化历史

人类的祖先古猿是何时开始从四肢爬行进化成双腿直立行走,进化的契机和过程又是怎样的?这个未解之谜一直是人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主流的一种猜想认为,人类能够直立行走,是我们的祖先在稀树草原环境中进化适应的结果,这一猜想被称为稀树草原假说。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两项研究显示,耐旱草本植物在

乌干达发现约2000万年前完整古猿类头骨化石

  乌干达政府官员和法国科学家8月2日在坎帕拉宣布,两国科学家在乌干达东北部发现了一个距今约2000万年的较完整的古猿类头骨化石。   由法国和乌干达两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于7月18日在乌干达东北部卡拉莫贾地区发现了这个头骨化石,所属古猿生活在约1900万年至2000万年前。科学家初步认定,这

1160 万年前古猿化石为双足行走起源提供新证据

  一直以来,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双足行走是人类祖先出现之后的后期才进化而来的行为,因此普遍将其作为人类的特有属性。而 11 月 6 日由德国图宾根大学(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 Tübingen)的古人类学家马德莱恩·波姆(Madelaine Böhme)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013年04月12日《科学》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人类祖先南方古猿源泉种的进化历程  The Mosaic Nature of Australopithecus sediba  本周《科学》杂志中包含了6个研究的1组报告以及一篇伴随性的介绍文章就南方古猿源泉种的解剖和可能的习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见解;南方古猿源泉种是人们在2008年于南

埃塞俄比亚研究人员揭示最早人类祖先面孔

湖畔南猿 图片来源:Dale Omori、Liz Russell  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古人类(包括智人及其灭绝的近亲)的头盖骨。这块化石可追溯至380万年前,揭示了人类尚未见过的南方古猿面孔,这一人种此前主要通过颌骨、牙齿和少量头部以下的骨头而为人所知。现在,标本上明显的

科学家发现两副类人动物骨骼化石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一联合研究小组在南非发现两副不完整的类人动物骨骼化石,兼具猿类和人类特征,表明其正处于南方古猿向人类转变的关键过渡阶段,有望填补人类进化史上的缺失环节。英国《泰晤士报》9日刊发的报道认为,该发现有可能重新书写人类的进化史。   这两具骨架是由南非金山大学古人类学

走路像人,攀爬像猴

    左:南方古猿源泉种椎骨和其他骨骼遗骸,右:南方古猿源泉种的生活重建图。图片来源:左(纽约大学、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右(雕塑: Elisabeth Daynes / 摄影: S. Entres-sangle)  由美国和南非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在南非一处洞穴发现的200万年前的

南非发现最早人种 会使用工具偶尔树上生活

      这个颅骨样本被称作Stw 53,它有助于激发人们讨论有关这个新人种的名字问题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虽然最新确定的树居人(Homo gautengensis)可能是一种残暴的小型树人,但研究证

距今约367万年的人类祖先骨架化石“小脚”在南非首次面世

   经过20年的挖掘、清理、重组和研究,距今约367万年的人类祖先骨架化石“小脚”近日在南非金山大学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完整的人类祖先骨架化石之一。最早在南非金融中心约翰内斯堡西北部被称作“人类摇篮”遗址区域的斯特克方丹洞穴中被发现,由金山大学团队负责挖掘、重建与研究。该团队

研究称350万年人类祖先是食草动物

  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我们的祖先在离开树上生活后就开始以草为食,时间比预想的还要早50万年。生活在300至35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主要从草类获得大部分营养物质,而不同于他们的祖先以水果和昆虫为食。   这是人们食用大草原植物的最早证据,牛津大学的茱莉亚・李索普教授

科学家发现早期人属成员牙齿形态演化新证据

  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潘雷与法国、南非同行关于早期人属牙齿形态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借助高分辨度工业CT扫描技术,对南非出土的早期人属成员牙齿的内部三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通过与南方古猿、

人类祖先爱吃草

    来自乍得的羚羊河南方古猿牙齿显示其常吃草根和莎草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也适用于早期的人类。35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中部乍得的早期古人类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口味。前不久,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南方古猿属的三个成员——著名“

美研究称美人鱼真身或为海生类人猿

“美人鱼”可能不仅仅是神话中的生物(资料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3日报道,美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近日公布的研究理论认为,海洋中可能确实存在类似“美人鱼”的生物,它们的真身是古猿在进化成为人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分支——“海猿”。  根据这一理论

古脊椎所利用高精度CT设备研究巨猿牙齿获新进展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猿,在10万-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广泛生活于我国华南及越南北部地区,它体型庞大,推测其身高近3米,体重500公斤左右。巨猿具有厚实的下颌骨与巨大的臼齿,臼齿上覆盖厚厚的釉质层、高高的齿冠和低矮的牙尖,这些特征介于猿

各国科学家在“人类摇篮”找寻古人类化石

  一个由各国考古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目前正在南非“人类摇篮”展开发掘工作,试图找到更多的人类先祖的骨骼化石。   “人类摇篮”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北80公里处,这里发现的人类先祖化石居全球总数的一半,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各国科学家进行发掘的是赖辛斯塔岩洞,他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古发

PNAS:人类大脑与牙齿进化没有关系!

  相对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等),人脑很大;但是牙齿却很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们的大脑会越变越大,相比之下我们的牙齿所占比例在缩小。原因是大脑变大使智人开始用石头制作工具,食物经这些工具加工后变得易于咀嚼,牙齿的尺寸因而逐渐变小。  而2017年1月2日发表在《美国

哪些因素决定人的相貌?

最近,演员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小名洋洋)在网络曝光。不少网友看过照片后纷纷笑称:“绝对是亲生的!”原来,洋洋与爸爸小沈阳长得十分有“父女相”,尤其是一双小小的眯眯眼,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最近,演员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小名洋洋)在网络曝光。不少网友看过照片后纷纷笑称:“绝对是亲生的

2月11日《科学》杂志精选

足骨提示Lucy的亲族具有行走的弓形足  一个人类早期亲族南方古猿阿法种的足骨提示,这些原始人具有像我们这样的强直的弓形足。这些发现支持这样的假说,即南方古猿阿法种主要是一种直立的行走动物,而不是一个更为灵动的还可在树丛中通行的动物。南方古猿阿法种生活在距今370万年至290万年前,

通过质谱分析发现两百万年前牙齿内含最古老人族基因

  人族指人类及其古老的亲属,大约70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据《自然》网站10日报道,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丹麦和南非的科学家从生活在200万年前的非洲原始人罗百氏傍人的牙齿化石中提取到了其基因信息,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族基因,将基因记录追溯到了以前无法企及的时间。描述相关蛋白质序列的论文已经提交

科学家发现最接近金丝猴祖先的化石

  报讯(记者张勇)日前,国际人类学权威刊物《人类进化》分别以《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和《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为题,同期在线发表了两篇论文。论文提出,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中猴化石是640万年前最接近金丝猴祖先的化石。这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人的相貌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相貌源自父母,而女儿的相貌更像父亲,儿子的相貌更像母亲。但是,这也不能深入解释,一个人的相貌是如何形成的。  基因决定相貌相貌,最直接的来源是父母的遗传  相貌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或脸部形态。既然相貌是父母给的,那就一定与遗传有关,因此可以说基因决定相貌,确切地说,是父母的基因决定一个

1月23日《科学》杂志精选

   罗塞塔开始讲述其彗星故事   罗塞塔飞船目前正处在接近被称作67P的木星族彗星的轨道中。该飞船于去年11月向上述彗星表面发送了其着陆器Philae。如今,7项新的报告详细描绘了67P的画像,并对该彗星的形状、组成和表面特征等作了描述。这些报告建立在Altwegg和同事在去年年底所发布结

《Nature》150周年专刊:十篇意义非凡的文章

  1869年11月第一期《Nature》出版,为了纪念,Nature特别推出了150周年纪念版,其中将探讨自然与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专刊内容“10 extraordinary Nature papers”用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点评了10篇关键论文的重要性和持久影响。这10篇文章分别是:  发现

最新研究发现鲍氏傍人以草为食而非坚果

  据美联社等媒体5月2日报道,美国犹他大学的地球化学家图勒·E·塞林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120万年至26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地区的鲍氏傍人主要以草为食,而不是此前通常认为的坚果。  傍人属于人族下的傍人属,靠双足行走,可能由南方古猿演化而来。鲍氏傍人在1959年7月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

“露西”飞船将于本周升空 前往太阳系外围探索8颗小行星

  10月11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探测飞船“露西号”(Lucy)计划于本周发射升空,开启为期12年的任务,对太阳系早期历史进行探索。  “露西”科学探测飞船计划于当地时间本周六从佛罗里达州的太空海岸发射升空。这艘无人飞船将进行为期12年的穿越太阳系之旅,并造访8颗小行星,其

咀嚼可使身体耗能增加15%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76.shtm 虽然人类进化出了减少咀嚼的策略,但南方古猿等原始人进化出了强壮的牙齿和颌骨来咀嚼坚硬的食物。图片来源:PHILIPPE PLAILLY/SCIENCE SOURCE 说

11月30日《科学》杂志精选

原始人雄性成熟晚 科研人员根据考古新发现提出,在早期人科南方古猿粗壮种(Paranthropus robustus)中,雄性比雌性成熟得晚,而且垄断一群雌性。推论早期人科的社会特征很困难,而且充满不确定性,这部分因为化石很少、很分散,难以揭示群体互作用。一个比较可靠的指示也许是雄性和雌性的发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