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苏萌带领学子“仰望星空”

我们的宇宙如何工作?我们如何来到今天?……面对这些问题,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带领一众学子“仰望星空”,一同探索宇宙奥秘。 记者2日从未来论坛获悉,由其联合科大讯飞共同发起的“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公益科普活动,近日走进武汉西藏中学。 苏萌以《为什么要探索太空?——仰望星空的原动力:好奇心与探索欲推动文明前进》为题,进行了近50分钟的讲座。从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力到科学精神,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天文学的发展如何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他还提到现阶段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开采太空资源、突破地球局限、走向多星球时代等。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利用太空技术为地球和人类带来更多服务?”在对话青年科学家环节,学生阿旺罗布向苏萌提问。 苏萌回答说,太空探索塑造了人类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宇宙观,也是人类寻找自身意义的探索旅程,太空相关技术不仅于航天这一个研究方向,实际上可以衍生出相当多的尖......阅读全文

太空望远镜-仰望星空的人类之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33.shtm

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中国“牧星人”不断攻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日夜轮守、仰望星空,专门负责悟空、墨子号、夸父一号等科学卫星的综合运控管理,被称为中国科学卫星的“牧星人”。迈入新征程,探索浩瀚宇宙,这群“牧星人”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

天文学家相聚江苏盱眙“仰望星空”展开对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50.shtm

青年科学家苏萌带领学子“仰望星空”

  我们的宇宙如何工作?我们如何来到今天?……面对这些问题,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带领一众学子“仰望星空”,一同探索宇宙奥秘。  记者2日从未来论坛获悉,由其联合科大讯飞共同发起的“追星就追科学家”校园公益科普活动,近日走进武汉西藏中学。  苏萌以《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湖南科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11月26日,在株洲召开的2016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上,株洲宣告:要打造中国轨道交通城,打造全球最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世界顶级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2020年,力争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两千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长沙,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2016年超级稻高产攻关

世界最大液体镜面望远镜开始仰望星空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直径4米的“国际液体镜面望远镜”(ILMT)已经睁开“眼睛”,看向宇宙深处,它用一个缓慢旋转的液体水银圆盘而非固体镜面聚焦光线进行观测。 与传统望远镜相比,液体镜面望远镜建造成本低很多,且拥有其他独特优势。如果ILMT取得成功,未来或许可在月

漫漫星空,探索未有穷期

  依托中国天眼(FAST),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团队在短短3年内发现了520颗脉冲星,改变了我国在脉冲星搜寻与研究领域过去长期没有话语权的局面。目前,团队核心成员有15人,平均年龄31岁。  老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文献,摊开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10多把椅子散放着……会议室里,一场

直播预告|从零到一——构筑“仰望星空”新基石

直播时间:2023年1月17日(周二)19:30 扫码进入科学网视频号观看直播 近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揭晓。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58位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致力于支持“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腾讯公司将在10

“仰望星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图片展在京展出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之际, “仰望星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图片展开幕式暨大型电视剧《钱学森》发布会,于12月10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举行。这项活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原党组

路甬祥:像伽利略那样勇于开拓执著探索

  “我们举办国际天文年纪念活动,纪念伽利略,不仅为了纪念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更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他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探索和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了“科学与中国

广西大学谢斐及其团队:仰望星空者-成就自斐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00.shtm

南岳首届观象节在祝融峰启动

9月23日晚,湖南衡阳市2022年“全国科普日”南岳首届观象节在南岳衡山祝融峰启动。 活动现场,天文、航天、文化、气象界“大咖”轮番登场,通过直播向观众科普航天航空、天文星象、祝融文化等知识。“独秀星空下”天文科普体验浪漫唯美,游客们一边聆听湖南师范大学天文博士科普天文知识,一边通过天文望远镜观

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十年磨一剑探索宇宙奥秘

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     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因其稀薄洁净的大气条件和极高的海拔高度,成了天文学家放眼星辰大海、窥探遥远宇宙的理想之地。     20年前,国家天文台部署启动了重大科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  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接力”担任天文台台长,守望苍穹,书写了一段“追星”佳话。  “天文梦”的种子生根发芽  “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接力”担任天文台台长,守望苍穹,书写了一段“追星”佳话。“天文梦”的种子生根发芽“我与天文,似乎就是

张培震院士:科学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从事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教师节前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张培震与大学师生分享人生经验时这样说。  “我的经历是很多这个年代科学家的共同经历。”从刚上大学时对地质学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到成为国际知名的地震动力学专家,并当选中国科学

“天宫对话”-带领世界探索太空

“天宫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非洲青少年问答活动”日前在非盟总部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驻非盟使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非盟委员会共同举办。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胡长春大使,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与创新委员贝荷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埃塞俄比亚创新与科技部部长贝利特·莫拉,非洲国

未来太空探索,载人还是无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迈出了征服外太空的第一步:12月5日,其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完成首次试飞,升上距离地球3000英里的高空后顺利返回,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其成功发射被视作“美国航天的新起点”。NASA放言,“猎户座”注定将一马当先,有朝一日将人类送往月球、火星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欧洲太空探索之路挑战重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84.shtm

探索科创魅力复旦大学“星空学术节”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245.shtm5月20日,复旦大学“星空学术节”活动拉开帷幕。该校30个院系,5家学生社团,7个校外友好团队和7个科创团队通过设置摊位、展示互动等形式,一起探索科创魅力。   ?青年创新平台启动。复

做脚踏实地的“观星人”

  脚踏祖国大地,坚持“仰望星空”,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以下简称长春人卫站)副研究员康喆一直在做的事。  头顶的星空是他的初心,奋斗则是这位“80后”科研工作者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搞科研要敢啃“硬骨头”  2015年8月,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的康喆入职长春人卫站。  入职前,康喆专

为太空探索镌刻更多中国贡献

  从“天眼”到“嫦娥”,从火星到暗物质,星空浩瀚无垠,中国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奔月创奇迹”,航天梦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动能  目送嫦娥四号升空,见证嫦娥玉兔互拍成功,一个多月来追踪采访“月背着陆”的经历,让人心潮澎湃。  1月11日下午4时许,嫦娥四号着陆器

研究探索太空光驱动水裂解

  一项研究展示了在接近零重力的情况下,光可以驱动水裂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研究成果或能应用于长期航天飞行,其间可利用水生产设备需要的燃料和可呼吸的氧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植物能够将光和水转化为燃料和氧气。科学家希望模仿和改进这种自然过程,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虽然

太空探索——人工光合作用

太空探索和未来的能源策略其实具有一个非常相似的长期目标,即可持续性。许多科学家认为,人工光合作用装置很可能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部分。在一篇新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中,一个科学家团队评估了一种利用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些优势而发展的技术。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光合作用或将是帮助人类实现在其他星

以星空大海为征途,高校冷门专业天文学升温了吗

驱车往返于城区和郊野,彻夜未眠的拍摄,数小时的繁复后期……M8礁湖星云中的气体云与星际尘埃终于被解析在眼前。这张绚丽的深空摄影作品,出自于一位刚毕业的高中生之手。过去十年,作为天文爱好者的吴思哲一直将天文学家的梦想埋在心底。今年9月南京大学开学,吴思哲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通过考试成功入围天

中国科学报:让科学研究更纯粹、更忘我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无论你是否是一位科学爱好者,相信都会有意无意地留意到一条讯息,那就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官方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这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但众多看似与它们毫无关联的普通人,也自觉加入传播、欢呼的队列。果然

20点直播|陈云霁:计算技术的发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81.shtm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0日(周四)20:00-20:45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因雾霾阻碍观测变为博物馆

  中广网南京3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盛夏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仰望星空这件本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却因为雾霾天儿而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别说抬头仰望了,就算是拥有专业设备的天文台,面对雾霾和"光污染"也会一脸茫然。南京

航天员王亚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于1月1日下午举行,中国空间站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学子展开一场“天宫对话”,送出来自“天宫”的新年寄语。  来自澳门的同学提问王亚平老师:你是第一位太空授课的女教师,对比8年前,你觉得这次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什么?  航天员

代表委员勾勒中国太空探索新图景

今年是我国航天发射的大年,新年伊始就紧锣密鼓进行了数次发射,而在当下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中国航天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高频词语。 不管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月球基地的规划、火星探测的计划,还是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重型火箭、商业航天卫星星座等研制进展,会场内外传递着一个个有关航天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