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为吲哚布芬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高级别临床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但尚缺乏高级别循证依据的支持。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科研团队在《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hina (INSUR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 control, non-inferiority trial”的论文。该研究由全国163家医院共同完成,是迄今为止已完成最大规模的吲......阅读全文

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第一大致残性疾病。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在现有的诸多治疗手段中,低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发现已来。其已被提出用于外伤性脑损伤、卒中、心

吲哚布芬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热点讨论问题

  中国卒中论坛暨2013北京大学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13年9月7日-9月8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小刚教授作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方法和技巧》的报告。报告贴近临床,实用性强,受到与会医生的一致欢迎,大家又针对缺血性卒

JAMA: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蹼研究的现状及其临床诊治

  颈动脉蹼(CaWs)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联已在一系列研究中探讨。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将CaW定义为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的内膜变异,表现为颈动脉球后部的虫卵样病变,更具体地说是在颈内动脉的起源处。  青年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蹼的发现没有其他明确原因,引起了人们对其机制、自然史和干预需要的疑问。本综

接受PCI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多于出血性卒中

  发表于《Eur Heart J》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接受PCI的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是出血性卒中的3倍。在2007-2012年间,英国接受PCI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更多了,而出血性卒中相对较少。[Eur Heart J. 2015]     研究人员从英国心血管介入学会数据库中纳入了4

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简介

  急性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导致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尽管系统的溶栓治疗

世界卒中日,盘点近期卒中临床研究新进展!

  脑卒中是指因大脑供血异常所引起的脑损伤,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前者即脑梗死,后者即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占70%以上。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脑卒中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分享给大

一例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70岁。因意识模糊3d,于2013年1月17日入院。患者3d前清晨因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至我院就诊。发病过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小便失禁等症状。既往体格健康,饮酒20年(100g/d)、吸烟30年(20支/d);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后诊断与治疗经过体格检查:血压128/

我国科学家为吲哚布芬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高级别临床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

创伤和感染是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概要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创伤和急性感染是儿童缺血性卒中(AIS)的重要风险因素。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杂志中[Ann Neurol 2012 Dec;72(6):850-8 ]。  既往研究表明,成人在头颈部外伤或轻微的急性感染,如流感后,卒中风险增加。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也可影响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2013年1月31日,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在线发布了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3年国际卒中大会上,新指南委员会主席、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若什(Edward C. Jauch)教授就此做了专题讲座。此外,新指南作者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州OSF卒中中心的王(Dav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一)

一、病例引发的思考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2 h”于2019年12月25日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病史,就诊时血压 165/1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初诊时NIHSS评分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二)

  (二)心源性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  对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等均可作为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NOACs的半衰期较短,不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对于严 重肾功能不良

缺血性卒中标准化研究项目启动

  由中国卒中学会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等共同发起的“缺血性卒中标准化诊疗及长期管理强化项目(STRONGER)”日前正式启动。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指出,院内缺乏标准的卒中管理体系,患者和家属对卒中的认知水平不足,是中国目前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的主

低温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第一大致残性疾病。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在现有的诸多治疗手段中,低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发现已来,其已被提出用于外伤性脑损伤、卒中、心脏停搏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止中阿司匹林的使用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止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些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给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因此,不久前,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组织了国内有关专家,就阿司匹林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的精彩报告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的精彩报告

JAMA: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指南推荐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初次溶栓后仍有14%~34%的患者发生再闭塞,溶栓后24小时内启动抗栓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原位血栓延长和局部高凝状态是溶栓后再闭塞的主要原因,凝血酶是血栓形成过程的关键因子,阿加曲班作为一种直接、深入和安全的选择性凝血酶抑制

房颤患者卒中后究竟该何时启动抗凝?看看指南怎么说

  在我国,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11.45%。据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卒中复发和致残致死的重要手段。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对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卒中或TIA病人卒中预防指南

           

降糖药格列苯脲可能用于缺血性卒中

一项检验一种常见糖尿病药物静脉剂型的小型研究获得了戏剧性结果,其在卒中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研究表明常用降糖药物格列苯脲可能减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这项研究于2013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上公布,其主要研究者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Kevin N. Sheth教授因此获得本届大会的obert

我国科学家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精准风险分层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多因素疾病,人群异质性大,有证据表明部分AIS患者在接受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所以对不同临床结局的患者进行精准风险分层和治疗反应性评价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科学家利

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增加-与7个危险因素有关

  5月23日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节重点实验室熊利泽教授团队,首次针对全球缺血性卒中疾病死亡负担,及其可归因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预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期刊《神经学》。  据悉,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和

缺血性卒中最新进展

  Blood:FVII活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凝血因子VII (FVII)是凝血级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尚未能解析调控FVII活性和/或水平的基因位点。现Paul S. de Vries等人对9个评估血浆FVII水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7个关于FVII活性和2个针对FVII抗原,

抗凝药物-Vorapaxar-该咋用?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尤其是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一直都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 + 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然而,双联疗法抗凝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血的烦恼,特别是出血性卒中的威胁。    1、TRA 2°P-TIMI50 试验    TRA 2°P-TIM

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治疗介绍

  缺血性脑中风是多病因引起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饮食等家庭护理康复措施会起到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但没针对病因治疗的作用,所以对缺血性脑中风这种慢性病来说,最关键的康复方法就是科学的针对病因的用药防治,在改善缺血性脑中风症状的同时,降低缺血性脑中风的高复发率。  科学的缺血性脑中风用药,应该能够从病因

脑微出血抗栓治疗的五个问题

  1.脑微出血(CMB)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    脑淀粉样血管和高血压微血管病,二者皆可以损害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血液漏出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CMB。    2.在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中CMB常见吗?    在需要抗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CMB并不罕见,至少占四分之一。   

我国脑血管病研究实现“从0到1”的跨越

  作为卒中二级预防双抗治疗方案,我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被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脑血管病权威指南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推荐。  今年是《柳叶刀—神经病学》创刊20周年。日前,该刊回顾了近20年改变卒中临床实践的15项重大进展,其中包括由我

一例双侧颈动脉夹层伴卒中病例分析(二)

图L:术后第10天CT显示脑出血基本吸收出院后1个月患者已上班工作,发病后3个月后随访: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Barthel指数100分。术后3个月复查颈动脉CTA示:左侧颈动脉支架管腔通畅,右侧颈动脉夹层处血管修复正常(图M、图N)。半年后复查全脑DSA提示双侧颈动脉再通良好(图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