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解释“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自然》一篇最新论文描述了小鼠母亲响应幼崽呼唤背后的神经回路。科学家认为,这一机制对于随时间推移维持小鼠的母性照料很重要。 催产素(oxytocin)已知对母体生理和行为很重要,例如,它在分娩和哺乳期间的排乳中都起着作用。在人类中,婴儿哭闹就是痛苦的有力信号,大多数养育婴儿的母亲会对哭闹做出反应,释放催产素、下丘脑活动增加、对婴儿进行安抚、偶有乳汁排出。但将婴儿痛苦信号的听觉信息传递给催产素神经元的神经回路还不明确。 为研究婴儿哭闹引发母亲释放催产素的神经回路,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团队记录了小鼠母亲在幼崽呼唤时催产素神经元的活动。他们发现,这些神经元通过来自后内侧丘脑区域的输入做出响应。这一回路控制催产素释放和寻回幼崽,为将来自后代的感知线索整合到母体激素网络中提供了一种机制,从而促进高效育幼。 这些发现有助于科学家理解神经回路如何处理来自后代的感觉线索,以激活催产素等神经调节物质的释放,改变母亲行为。......阅读全文

《科学》推出“神经胶质”专题

  11月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专题——《神经胶质》(Glia)。专题导言文章《为神经胶质欢呼》(Glee for Glia)说,神经胶质细胞研究已经有了些年头,但直到几年前,神经胶质生物学家还得为自己的研究作辩护。如今,认为神经胶质只是黏合神经细胞的“胶水”而无活性作用的过

探讨神经科学独特的伦理-为神经科学创新者提供平台

脑电图图纸也许会读出人的意识”、“脑机接口技术可能使个人的行为被他人操纵”、“人造大脑的发明可能取代人类的角色”……这些形形色色的言论道出了人们对于神经科学的道德和伦理担忧。澎湃新闻专访了神经伦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就神经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2018年9月6日至7日,以“推动负责任创新

《自然—神经科学》:针灸止痛存在科学原理

     针灸能够刺激机体释放出一种减缓疼痛的化学物质     全世界有数百万人会使用针灸疗法来缓解各种各样的疼痛,然而人们一直不清楚这种远古的医术到底是如何产生疗效的。如今,对小鼠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向体内插入一根针能够激活附近的痛觉抑制受体。此外,一种促进这些受体响应的化合物能够

NIH神经科学所所长辞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改革者即将退休。神经科学家Story Landis已在NIH国家神经性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工作了19个年头。她曾帮助年轻研究人员拓展NIH项目,协调NIH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在人类干细胞研究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极力推进临床研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的概述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是以众多学科知识和技术作为基础的一门十分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解决脑积水分流感染和分流管梗阻问题时需要的知识,涉及到了多个生物学科的理论。以往在解决脑积水和其它神经外科脑脊液疾病时,主要着重于物理学的知识,尤其多偏重于脑脊液液体动力学的研究,而“脑脊液神经外科学”则是一门涵盖了

Nature发布神经科学新技术:CNiFERs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科学家们发现了学习,记忆和奖励之间的实时变化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了一种新型带有荧光染料的细胞,这种染料能对特殊的神经化学物质作出应答,改变颜色。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活体哺乳动物大脑中,从而能观察到通过食物奖励学习过程中,神经信号是如何改变的

《神经科学杂志》:耐心与脑部分神经细胞活跃有关

  为了能在受欢迎的餐厅吃饭,有些人愿意在门口排一个小时的队。日本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动物实验揭示,为获得想要的东西而耐心等待的时候,大脑内分泌血清素的神经细胞会变得活跃。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

科学发现新型胚胎神经发生关键MicroRNA分子

  MicroRNA是一种小型非编码的RNA分子,其可以帮助确定基因是否被表达或沉默,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iR-107的特殊MicroRNA分子在早期大脑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于是研究者

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交警”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帮助维持大脑细胞内的“交通秩序”,“指挥”细胞内营养物质和废弃物何去何从。  这一发现有助研究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交警”  这种蛋白质名为MEC-17。它的发现纯属好奇结果。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

科学家绘制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神经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脑神经元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全脑神经图谱数据库。这些全脑神经图谱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蝇中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行为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论文链接)。  “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将神经元回

脑脊液神经外科学的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日常工作常常可以遇见如下疾病问题:1、先天性种脑积水,2、各种继发性脑积水:脑出血、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脑膜炎、脑肿瘤、脊椎裂脊膜(脊髓)膨出等疾病性脑积水3、脑积水分流术操作性损伤,4、各种手术方法都几乎无效的“难治性脑积水”,4、脑脊液外引流术和分流术后的感染并发症,5

科学家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组率先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画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96名健

科学家破解神经细胞身份密码

  大脑发生严重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脑肿瘤等,都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某种蛋白质表达出现问题所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基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发生大脑疾病时,是哪一基因表达出了问题,对于研究此类疾病机理,“对症下药”,将起到关键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12月5日对外发布,

科学家绘制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神经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脑神经元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全脑神经图谱数据库。这些全脑神经图谱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蝇中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行为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将神经元回路与特定的行

《自然―神经科学》:睡眠有助增强运动记忆

  据近期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能帮助改善一系列手指运动的锻炼。这使得睡眠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在睡眠期间对记忆力进行选择性引导改进也变成一种可能。   Ken Paller等人先让受试者学习用键盘演奏两种不同乐曲。然后让受试者伴随着他们所演奏的其中一首曲子小睡

Cell:科学家绘制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神经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脑神经元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全脑神经图谱数据库。这些全脑神经图谱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蝇中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行为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将神经元回路与特定的行

科学家发现环境驱动进食的神经回路

  近期,新加坡科学家发现了驱动进食的神经回路,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标题为“A neural circuit for excessive feeding driven by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mice”。  研究发现,小鼠下丘

Shire拟将神经科学部门独立上市

  为使公司更加专注于罕见疾病领域的发展,英国制药巨头Shire正在考虑将公司旗下神经科学部门分解成一个单独的、公开上市的实体公司。  Shire集团首席执行官Flemming Ornskov解释说,“公司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拐点。未来几年,我们在罕见疾病和神经科学领域的业务表现强劲,且两者都存在显

科学家首次构建出脑神经形态芯片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瑞士和美国的神经信息学研究人员携手,首次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   以前的类似研究都局限于在传统计算机上研制神经网络模型或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复杂的神经网

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痛痒神经细胞

  位于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能够感知疼痛和痒。图片来源:Jonathan Storey  本报讯研究人员日前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能够向大脑传递疼痛、痒和其他感觉的神经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细胞将有助于研制新的止痛药和止痒方法,同时还将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会经历无法解释的极端疼痛和瘙痒。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科学网1月18日上海讯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

科学家解析人脑中“刹车神经”结构

  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夜晚,你的大脑可能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这与大脑中一种叫GABA的神经递质有关,它们对调节大脑的兴奋性至关重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冷冻电镜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第一次对人脑中的“刹车”——GABAA受体进行原子分辨率的解析,得到了一种处于开放

科学家首次成功修复小鼠受损视神经

  近日,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领导下,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修复了哺乳动物的部分关键视神经。该研究报告被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在线网站上。科学家让小鼠的视神经(负责将视觉信息从眼睛传递到大脑)在被完全切断之后,成功实现了再生,并发现视神经可以重新沿袭之前的路径,重建与大脑合适

科学家成功实现老鼠视神经再生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在利用老鼠进行的试验中,成功发现视神经再生机制,同时使老鼠受损的视神经实现了再生。   东京都神经科学综合研究所研究员行方和彦、原田高幸与美国科学家共同发现,一种名为“Dock3”的蛋白质在视神经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向老鼠的视神经细胞

神经科学与认知联合实验室揭牌

  9月2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共建的神经科学与认知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举行。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昆州议员Dianne Famer、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任共平、昆大副校长Deborah Terry、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所长Perry

科学家解析人脑中“刹车神经”结构

  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夜晚,你的大脑可能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这与大脑中一种叫GABA的神经递质有关,它们对调节大脑的兴奋性至关重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冷冻电镜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第一次对人脑中的“刹车”——GABAA受体进行原子分辨率的解析,得到了一种处于开放

盘点现代神经科学中的新旧技术(下)

大脑控制操纵大脑也可以阐明它是如何运作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耶鲁大学的Jose Delgado把电极放在一只黑猩猩(名叫Paddy)的大脑中,以改变动物的情感行为。发射器产生了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响应Paddy杏仁核中一个特定的活动模式。经过六天的反复刺激后,Paddy变得抑郁,活动模式减少了百分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

科学家解析人脑中“刹车神经”结构

  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夜晚,你的大脑可能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这与大脑中一种叫GABA的神经递质有关,它们对调节大脑的兴奋性至关重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冷冻电镜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第一次对人脑中的“刹车”——GABAA受体进行原子分辨率的解析,得到了一种处于开放

科学家发现神经修复新机制

  人类大脑或脊髓损伤后,一般都会导致终身残疾,周围神经系统能否再生全凭运气,但在生物界,神经系统能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修复。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30日报道,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联合研究发现,一种线虫具有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神经系统再生机制,新机制对人类神经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