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抑制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胃癌风险

近日,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者通过在1978至2008年对美国男性的一些研究表明,男性个体在控制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双重趋势下或许可降低肠型的非贲门胃癌(NCGA)的发生风险,而且研究者估计这种趋势在2008年至2040年也会继续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PLoS Medicine上。 在文章中,研究者表示,控制幽门螺杆菌和抽烟的趋势或许可以说明,在1978年至2008年间男性个体患非贲门胃癌(NCGA)的风险降低了几乎一半。理解这种联合作用对于非贲门胃癌(NCGA)风险的影响可以帮助研究者预测美国未来癌症的趋势以及负担情况。 研究者使用来自两个国家数据库(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数据库以及国际健康访问调查数据库等)的风险因子数据,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人口的微观模拟模型;研究者推测,从1978年至2008年间,美国男性患肠型NCGA的......阅读全文

最新白细胞介素研究报告

白细胞介素的由来?它们有什么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interleukin, IL),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因此而命名并沿用至。1979 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讨论会将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在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编号以示区别,例

第五届金属组学国际研讨会大会报告(六)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9月9日-12日,第五届金属组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位金属组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金属组学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9月12日上午的B会场,来自

胃蛋白酶原在胃病检测中的应用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由胃底腺的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和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分泌)。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应胃黏膜不同部

肠道微生物加入抗癌斗争

  2015年,Bertrand Routy还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癌症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医院收集癌症患者的粪便样本。医生嘲笑他,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便便先生。  但Routy的研究结果发布后,人们停止了对这类研究的嘲笑。研究表明,某些肠道细菌似乎可以提高人们对抗癌治疗的反应。医生也盼望研究者能

“抗癌战场”加入新生力军:肠道微生物

  2015年,Bertrand Routy还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癌症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医院收集癌症患者的粪便样本。医生嘲笑他,甚至给他取了个外号:便便先生。某些肠道细菌似乎可以提高人们对抗癌治疗的反应。医生也盼望研究者能分析患者的粪便样本,以预测他们是否对抗癌药物产生反应。图片来源:Ola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等4个院士为肿瘤防治支招

四院士共同探讨肿瘤防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 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 4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门诊楼前的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 一场由该院各科主任以及正副主任医师组成的百名专家团队的义诊活动正在进行,以往可

美国癌症研究所:酒精、加工肉类与胃癌相关联

  据外媒报道,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对胃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酒精、加工肉品、肥胖也与胃癌相关联。   据报道,之前研究发现以上3个因素与结肠癌、乳癌等癌症有关,发现与胃癌相关尚属首次。研究还发现更多胃癌成因,例如吸

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有什么影响?

  隶属于美国若干机构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类型的肠道细菌根据其所处环境的状态触发不同种类的免疫反应。在“免疫学杂志”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研究肠道生物群落和幽门螺杆菌的情况。  人类有数万种肠道细菌类型,其中大多数是有益的  -它们提供诸如帮助消化某些食物的服务。但是其他类

发炎不治小心变癌

  由于癌症致病原因不清楚,过去不少人把“癌症”和“绝症”划了等号。但日前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证实许多癌症是由病毒、病菌引起的,是有可能预防和治疗的。   法国媒体近日连续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新报告。该报告由该中心在法国里昂的研究人员完成,刊登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

18 种生物致癌因子检测 (PCR/MS法)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2年确认:有17.8-26%的癌症是由下列一种人类病毒、 细菌或寄生虫所引起, 包括: EB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卡波济肉瘤疱疹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 嗜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梅克尔细胞多瘤病毒、 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 埃及血吸

Cell、Nature Medicine:绘制第三大常见癌症肠道细菌全图谱

  很早,我们就知道癌症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比如不健康的饮食或吸烟。近年来生活在我们身体内和身体上的微生物作为关键参与者进入了这个研究舞台,比如科学家们发现胃癌可以由单一细菌物种:幽门螺杆菌引起,但是关于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结直肠癌的肠道细菌的影响,一直还没得到解答。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并非接触致癌物就一定得癌症

  长期以来,网络流传多种食物、各种版本的致癌说,如“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等。与此同时,有些网文又提出“一些食物可以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等抗癌说。癌症的成因和致病原理是什么?形形色色的致癌、抗癌说法是否靠谱?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人人都有癌细胞吗?   【回应】正常人群没有癌

关注“致癌物” 各种致癌说是否可靠?

  长期以来,网络流传多种食物、各种版本的致癌说,如"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等。与此同时,有些网文又提出"一些食物可以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等抗癌说。癌症的成因和致病原理是什么?形形色色的致癌、抗癌说法是否靠谱?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人人都有癌细胞吗?   【回应】正常人群没有癌

Gastroenterology:消化链球菌促进大肠癌发病机制

  微生物对癌症发病的影响这一问题最早开始于研究者们发现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影响。而下一代测序技术则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研究,使得我们能够了解许多无法体外培养的细菌对癌症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大肠癌患者体内有大量梭菌属以及卟啉菌属的细菌。而最近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中国境内大肠癌患者群体中有大量消化链球菌属

Gut:用呼吸测胃癌,准确率可达92%

  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分析人类呼出气体的技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通过分析呼出气体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上了胃癌。  我们每天呼出和呼进的分子有其独特的组成模式,而这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情况。因此,科学家试图利用检测技术将人们的呼吸情况“打印出来”。实际上,我们已经研发出了与其相类似的技术检

Genome Biol:开发出有望识别致癌病原体的新方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寻找与癌症相关的细菌和病毒。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如今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某些感染与癌症发生直接相关,比如胃癌和宫颈癌等;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

18 种生物致癌因子检测 (PCR/MS法)

确认的人类生物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与癌症的关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2年确认:有17.8-26%的癌症是由下列一种人类病毒、 细菌或寄生虫所引起, 包括: EB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卡波济肉瘤疱疹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 嗜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梅克尔

Nature盘点:12篇文章回顾2018年肿瘤领域进展!

  每年的岁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都会邀请几十位相关领域的大牛撰写一系列年度综述文章,回顾过去一年的进展,对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温故而知新,对于没空去研读每一篇综述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大福利。  在肿瘤领域,今年的回顾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转移性肾癌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金砖国家癌症高发背后 防癌原来有套路

  通过癌症综合干预、筛查和早诊早治来减轻癌症疾病负担、治愈或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现阶段中国在癌症防控领域的首要任务。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癌症流行病学》杂志上发

新研究发现体内微生物群体失衡可能导致癌症

  尽管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稳步上升。在工业化国家,每两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患上一种癌症,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长期以来,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细菌,被认为是癌症的潜在病因。三种病毒和一种细菌被认为是危险因素:人乳头瘤病毒、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麻省理工院的研究者证实:癌症与炎症间存在关联

慢性胃炎损伤DNA,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慢性胃部和肠道的炎症可以损伤DNA,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证实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2号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上。 在两个研究中,研究者在小鼠模型上发现由于DNA修复的能力,慢性

Science特刊:中国专家眼里的“胃癌”精准治疗

  2015年预计超过50万中国人死于胃癌,因此迫切需要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分型,迫切需要新的、个性化的、能有效控制胃癌的治疗方案。美国登月计划正在探索癌症新的治疗方案,中国精准医学抗癌战争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尽管胃癌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但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

Nature:大型研究聚焦全球第三大癌症杀手

  在一项编写胃癌分子病因目录的大型研究中,包括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内的科学家们,基于共有的突变以及其他的一些分子异常鉴别出了胃癌的4个亚型。他们说这一新的分类法有望推动临床研究,开发出一些更好的方法来治疗这一全球第三大癌症杀手。  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

德研究发现衣原体的致癌之路

  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MPIIB)的研究人员发现,衣原体感染会促使宿主积累大量的DNA突变,并强制这些基因受损的细胞继续生长,而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癌症。文章发表在Cell旗下的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   衣原体在细胞内的生存,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多种功能。这

影响因子244.585的“神刊”:预防癌症,这件事“最重要”!

  预防癌症的“头等大事”是什么?来自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一份新报告给出的回答是:扩大烟草控制。相关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244.585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图片来源:CA: Cancer J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 10 万亿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与生活在人体内及体表的 40 万亿个细菌细胞相比,10 万亿显然少了一大截。研究人员试图用细菌来治病。  细菌可被用来治病  据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

那些美味“致癌食物”还能吃吗?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是周星驰在港片里的著名台词。最近,这条“咸鱼”突然翻身成了网红,刷爆朋友圈,只因与“致癌物”挂上了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这份官方版清单总共分为一至四类,其中,1类致癌物清单列出“对人

军事医学科学院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胃癌(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2位。这种癌症预后差,治疗选择也相当有限。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胃癌的细胞起源。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四月十九日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侵袭性的肠型胃癌(IGC)起源于胃部的L

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而国内外的经验早已经证明,采取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等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10年前的3月5日,“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