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牛被举报,其实验室成员曾被迫数据造假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著名神经科学家Berislav V. Zlokovic被指控涉嫌“学术研究论文”与“临床试验数据”双双造假,正在接受该校的内部审查。Zlokovic曾获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诺贝尔奖”——波塔姆金奖,被认为是血脑屏障研究领域的奠基者。值得关注的是,Zlokovic主导研发的抗中风候选药物3K3A-APC临床试验已准备进行3期试验。这是一项有1400名中风患者入组、获资高达3000万美元的人体药物试验。现在,该试验计划已经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暂停。一份长达113页的举报文件揭露了这项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数据存疑。该文件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Matthew Schrag等撰写并于日前提供给了《科学》杂志。此外,Zlokovic实验室的4名前成员匿名接受《科学》采访时称,Zlokovic经常迫使他们和实验室的其他成员调整数据。斥资3000万美元的人体药物试验Zlokovic与他人共同创办了......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学术大牛”是如何养成的

今天我们要聚焦的,就是那些潜心学术的大学生们。在有些浮躁的世风里,他们保持了一种异于大部分人的人生步调。他们或者一门深入,获取思想的深度;或者勇敢冲锋,攀登科技的高峰。别人眼中的“学术大牛”是如何养成的?而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们选择了学术道路? “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骗了全世界十余年-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

  “我们最近用一种新技术来回答成体心脏中是否存在干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处于体内稳态和遭受损伤后,成体小鼠中的非心肌细胞不会形成心肌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斌在谈到有关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皮艾罗·安维萨的撤稿事件时表示。  据美国《撤

谨防学术评审落入“权威大牛”的“一言堂”

作者 | 樊秀娣  我们发现,在多起严重危害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虚假”学术成果背后,不是没有完整的评审制度和严格走完的评审流程,而是评审结论被“权威大牛”评委的失误评判所误导。  就拿震惊海内外的“汉芯系列”造假事件来说,2003年,造假者将从美国买来的芯片加上自己的LOGO摇身变成了“拥有完全自主

这份期刊没有影响因子,为何能获学术大牛的青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02.shtm

学术大牛被举报,其实验室成员曾被迫数据造假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著名神经科学家Berislav V. Zlokovic被指控涉嫌“学术研究论文”与“临床试验数据”双双造假,正在接受该校的内部审查。Zlokovic曾获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诺贝尔奖”——波塔姆金奖,被认为是血脑屏障研究领域的奠基者。值得关注的是,Zlokovic主导

“大牛”爱实验

  能考入清华大学的,都是尖子生。尖子中的尖子,在清华被称为“大牛”。孙鹏展就是“大牛”之一。  这位26岁的东北小伙,是材料学院的直博生。从本科起,他的学习成绩就总在年级排前三名。  去年12月底,孙鹏展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是材料学院惟一获奖的学生。其实,他四年前就有机会获得这个清华学生的最高

MIT学术大牛谈如何做成果转化和避免创业三大失误

  罗伯特-兰格,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三院院士, 他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世界知名的顶级专家,并具商业奇才,成功把实验室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治疗方法和诊疗试剂,设备和药品。  他创办了大约30家初创公司,并拥有大约1100项专利。他也是世界上引用最多的论文作者之一。  兰格其实并不

回归学术热,大学迎来一个又一个AI界“大牛”

  蚂蚁金服原副总裁、AI团队负责人漆远已于近日离职,出任复旦大学「浩清」教授,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将从事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那个支付宝背后的AI大牛,重返学术界了!  近日,前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AI首席科学家,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负责人,达摩院金融智

催化大牛Stahl再发Science!

  背景介绍  生物活性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结构修饰是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焦点。即使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提高候选药物的活性或药理性质。这个原理在“神奇甲基”效应中很明显,描述的是与单个甲基的加入有关的候选药物的效力、选择性、代谢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效价更高,毒性低、分子的稳定性增加的活性分子。  本文  

脑科学学术大牛曾花3000万美元建造实验室,现遭举报“逼迫团队造假”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著名神经科学家Berislav V. Zlokovic被指控涉嫌“学术研究论文”与“临床试验数据”双双造假,正在接受该校的内部审查。  Zlokovic曾获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诺贝尔奖”——波塔姆金奖,被认为是血脑屏障研究领域的奠基者。  值得关注的是,Zlok

Nature-Energy之后,能源大牛再发Nature-Materials!

  背景介绍  由于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带有锂金属阳极和陶瓷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是当前的热点。然而在循环过程中锂枝晶通过陶瓷电解质的传播会导致高充电状态下的短路,是实现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阳极电池的最大障碍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如果电解质具有足够高的剪切模量,那么通过聚合物电解质的枝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BBC:MIT大牛Robert-Langer开发“胶囊疫苗”

  带过孩子的家长一般都知道,从孩子出生开始,1岁以内几乎每个月都得去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宝宝打疫苗。那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将所有的疫苗都装进一个体系中,实现所有疾病免疫的方式呢?  作为麻省理工(MIT)的教授,Robert Langer拥有全美最大的实验室(实验室人员超百人),每年1000多万美

3学者揭“大牛”造假反遭恶意诉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93.shtm 编译 | 沈秋月 田瑞颖 3位学者因对学术“大牛”提出正常的学术质疑,竟然招致巨额诉讼索赔。 这位学术“大牛”就是哈佛大学教授Francesca Gino。她是哈佛大学薪

大牛!不到半年,发两篇Nature!

今年3月,彭慧胜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揭示了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规律,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以《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

两大牛人携手发布新测序技术

  经济高效的单分子测序平台能为人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比如破解完整基因组序列、确定单倍型和鉴定mRNA可变剪接。为此,哥伦比亚大学的车靖岳(Jingyue Ju)和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教授合作开发了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边合成边测序(SBS)系统。  他们给四种核苷酸分别标记上不同的聚合物

代谢研究大牛Cell发现“大力士”蛋白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著名代谢研究科学家Bruce Spiegelman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来自肌肉的之前未知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刺激肌肉生长,并提高运动力。研究人员认为,通过人为地提高这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未来有一天将能帮助患有癌症的患者,由于住院长时间不运动引起的肌肉损

遗传学大牛用CRISPR/Cas识别SNPs

  随着基因组编辑系统的发展,没有什么比CRISPR/Cas更简单的了。然而,在实践中,将该系统限定于预期的位点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点只有一个单碱基差异的情况。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Benjamin Pruitt指出:“Cas9是杂乱的。在许多情况下,它将高效地

挑战最致命肺癌,MIT大牛找到治疗“捷径”

  近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肿瘤生物学家为我们展示了肺癌的一种治疗新途径。  癌症研究领域大牛、Koch癌症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所长

20点直播︱遇见MEMS领域大牛Mark教授

直播时间:11月11日(周四)20:00直播地址:科学网新浪微博直播间 扫码进入科学网新浪微博直播间观看直播 科学网微信视频号将同步直播 2021年11月11日(周四)晚8点(北京时间),大家期待已久的iCANX Story第23期即将重磅来袭,本期做客《大师故事》的嘉宾是微机电系统ME

澳洲最大牛奶场收购案再起波澜

  一间全澳最大的牛奶农场之一的收购案,位于塔斯马尼亚的Van Diemen's Land Company(VDL)收购案因新竞争者的出现再起波澜。    最初,VDL公司已经同意卖给一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Lu Xianfeng,这笔交易已经以2.8亿澳元的价格签署协议,只差最后等待财政部长莫里

防止大牛血清沉积物的好办法

  大牛血清血清质量凹凸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选材目标,二是选材过程。用于选材的动物应健康无病而且在指定的出世天数之内,选材过程应严厉依照操作规程履行,制备出的血清要通过严厉的质量鉴定。   大牛血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血清冻结zui好采用逐渐冻结法(-20℃→2—8℃→25℃或37℃),冻

遗传学大牛Nature-Methods发布CRISPR重要成果

  CRISPR-Cas9系统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编辑许多生物体和细胞类型的DNA序列。然而,科学家们也日益认识到可以利用它来激活基因的表达。为此,他们构建出了大量可激活Cas9蛋白的合成基因来研究基因功能或在潜在的治疗方法中弥补不充足的基因表达。  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核心教员、系统生物

如何与导师相处?多位大牛分享自己的观点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无论是高中,还是本科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告诉过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特别是如何与指导老师相处,因此这也造成了研究生们不少的压力(近期生物通特别推出了2018研究生压力现状调查,欢迎大家参与!)。  Cell Stem Cell杂志采访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不仅在自己

1亿美元!大牛Carl-June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

  Tmunity Therapeutics,一家专注于研发下一代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物公司,日前宣布完成总额达1亿美元的A轮融资。   本文节选自“ 平安创投”,原标题:Tmunity完成A轮1亿美元融资,平安领投加速推进下一代T细胞免疫治疗研发。   投资方包括平安创

潘建伟等大牛助阵!西湖大学再出大动作

  9月5日,骄阳似火的杭州午后,西湖大学湖心讲堂公开课第一讲“跨越时空的纠缠”在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首场湖心讲堂的现场,如同一个浩瀚的宇宙——头顶是灿烂星河,周边是星光环绕,人群依次按不同“星球”“登陆”入席。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和科学史家吴国盛联袂上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堂长达3个小时的精

2019年北京市杰青出炉,哪些大牛入选?

  11月1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公告,共有35项入选。资助强度100万/项,资助项目经费3500万元。  尽管知名度不如国家杰青,北京杰青的竞争同样非常激烈。以2018年北京杰青为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共接收20

遗传学大牛PNAS、Nature子刊连发新成果

  George M. Church是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Wyss研究所的核心成员。他被誉为是个人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先锋。1984年,Church和Walter Gilbert发表了首个直接基因组测序方法,该文章中的一些策略现在仍应用在二代测序技术中。此外,如今的多重化分子技术和条码式标签也

遗传学大牛访谈:CRISPR系统的机遇和问题

  目前,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为基因工程开辟了新的途径。它就是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和CRISPR相关(Cas)9系统。  一般而言,CRISPR-Cas系统一直在古菌和细菌中进化,作为它们适应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该系统的机制方面可以在文献中找到。在这些生物中发现的3种

大牛Jennifer-Doudna专访:CRISPR用于免疫疗法让人兴奋

  Jennifer Doudna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CRISPR领域的先驱之一,她在学术和商业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每年,她带领的团队都会在CNS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多项成果。据Doudna实验室官网显示,2016年,研究小组已经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Bio

遗传学大牛Science发现基因组新奥秘

  来自斯坦福大学,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当基因组中相似的基因不断“弹出来”的时候,通常这些基因会丢失,但如果能被留下来(也就成为了多余基因),就会由于一个基因发生一次表达消减这一理论,而在哺乳动物中受到保护。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0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