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房颤消融后复发与心脏重构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影响到大约37%的成年人。房颤射频消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失败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具有I级适应症。尽管射频消融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房颤复发也较为常见,一些研究报告高达40%的患者需要第二次消融手术。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房颤复发与心脏重塑生物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加入临床预测模型后改善复发预测的能力。 研究人员分析了重新消融前采集的血液样本,并测定了骨形态发生蛋白-10、血管生成素-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生长分化因子-15、白细胞介素-6、脑钠肽前体N末端和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的水平。复发定义为消融后3至12个月房性心律失常时间≥30秒。研究人员使用生物标志物水平和临床协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APPLE评分(年龄>65岁,持续性......阅读全文

心脏房颤用药之浅谈

   核心提示: 心脏房颤患者经常会采用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西药治疗千万不可以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按照计量科学合理的用药,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病情治疗疾病,胡乱用药或者用药不恰当都将会造成意外。   和其他很多疾病相似,心脏房颤也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

最权威的心脏生物标志物新标准

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心脏损伤标志物标准化委员会在2018年AACC(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学术年会上更新了肌钙蛋白检测特异性质量标准,

Plos-One:重症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新发现

  胰岛素抵抗影响到数以千万计的人,并且是心脏疾病的一大风险因素。然而,有些人随着病情发展却从来没有得过心脏疾病,一些会经历了中度冠状动脉堵塞,而其他人,出现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多堵塞和动脉恶化(特点是厚,硬,动脉壁斑块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建立独一无二的动物模型,并查明了在最

房颤导管消融术――阻断心脏中的异常电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它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危害着无数人的健康;射频消融作为一项根治房颤的新兴治疗方法,于1998年引入我国。然而,由于操作复杂、专业人员缺乏,难以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   如何规范已有的技术方法、简化优化复杂的手术流程以及如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成为摆在

反映心脏功能(心衰)的标志物

理想的反映心脏功能(心衰)的标志物应该高度灵敏、高度特异、重复性好、实验室之间标准化,可检测范围内CV应该很小,使检测值的小变化确实反映了病人病情的变化;检测应该易于操作,使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结果并用于治疗;标志物的变化应确实能准确反映病人病情的变化和预后。可根据连续观察标志物调整治疗措施,提高临床

新型生物标志物可有效评估缺血型心脏病预后

  肽素、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钠肽前体(MR-proANP)是近几年血流动力学方面新兴的诊断指标,有研究指出这些生物指标与心衰(HF)引发的不良心血管(CV)事件预后情况及稳定性缺血心脏病相关。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者选取了4432例NSTE-ACS患者检测其肽素、

首次发现的一种心脏疾病生物标志物ExmiRNAs

  被隔离在胞外囊泡(也被称为外泌体)中的遗传物质(microRNA),能在血液中循环。本文这些新标志物的发现,将为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狗类粘液瘤二尖瓣瓣膜疾病(MMV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分子基础。  狗类MMVD与人类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酷为相似,人类M

葛瑛Nature发文:纳米颗粒从血液捕获心脏疾病生物标志物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8月6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细胞与再生生物系及化学系葛瑛教授团队和化学系金松(Song Jin)教授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anoproteomics enables proteoform-resolved analysis of low-abundance p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国N

全球心脏房颤卒中预防方案征集在华启动

  一项涉及全球一百万名患者的心脏房颤卒中预防方案征集全球活动10月17日在中国启动。发布这一信息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呼吁中国医生、患者积极参与,向世界贡献中国防治这一疾病的“金点子”。  胡教授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和评审委员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European-Heart-Journal-新生物标志物可预测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最近一项由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表明一项新型的血液检测手段能够揭示特定人群更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原因。  这项研究或许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找到降低心脏病发生发现的新的靶点,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谢菲尔德大学感染病学,免疫与心血管疾病学系的教授Rob Storey等人分析了4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的特点

  1、适合不同工作流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  2、指导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利用资源:快速的样本周转时间,高质量治疗方法,节省费用和时间。  4、安全:与质控法规一致。

心脏标志物POCT带来的诊断变革

POCT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其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之大,前所未有。正如循证医学中所说“实验诊断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甚至可以改变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POCT把它视为诊断技术的新革命,和对传统检验的巨大挑战。1 诊断流程的变革检验成为临床对患者进行循证诊治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从医生开具检验单

最新研究:高血压心脏重构欧美诊断标准不适于中国患者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4.35亿,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高血压可导致左室肥厚(LVH)和左房扩大,进而引发心血管事件。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张运和张梅教授团队发现,高血压心脏重构欧美诊断标准不适于中国患者。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协会(ESC)主办的国

发现心脏第一心区标志物:有利心脏疾病治疗研究

  记者日前从同济大学获悉,该校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心脏第一心区特有的标志物——HCN4。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循环研究》杂志上。   “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有许多心脏干细胞参与了心脏的形成,其中包括第一心区、第二心区的心脏干细胞。长期以来,虽然第一心区是心脏最先形成部分,但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的检测项目

  TNT(肌钙蛋白T)  ①反应时间:12分钟  ②检测范围:50-2000ng/L  ③临床应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  NT-pro 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①反应时间:12分钟  ②检测范围:60-9000pg/ml  ③临床应用:诊断和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  D-D(D-二聚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助力房颤的抗凝治疗管理

  作者:Rod S. Passman(医学博士)    房颤(AF)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影响约550万美国人,是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是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挑战。对于有房颤史和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然而,这些建议适用于

生物标志物的简介

“Biomarker” 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

心脏标志物床旁检测现状及展望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累及心脏及其血管的一大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所累及器官的特异性,因此某

心脏标志物床旁检测现状及展望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累及心脏及其血管的一大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所累及器官的特异性,因此某些

心脏标志物床旁检测现状及展望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累及心脏及其血管的一大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所累及器官的特异性,因此某些

我科学家证实他汀不能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郑哲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开展关于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使用他汀药物治疗房颤的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STICS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没有降低术后肌钙蛋白水平和房颤的发生率。相关结果近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术后房颤是心脏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

肉毒杆菌毒素或许能减少心脏手术后的房颤相关研究

 心脏手术后发生房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需要抗凝治疗。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心脏搭桥手术后在周围的脂肪垫中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可能避免术后发生房颤。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

浅谈房颤心律中T波倒置与后续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

  房颤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和心衰、缺血性中风以及全因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房颤显著地改变了血流动力学,且房颤节律时很容易观察到异常的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上T波倒置、左室肥厚和ST段压低,与增加的心脏事件发生风险有关。房颤心律时,T波倒置常见,但关于T波倒置与更差的心脏结局之间的 关系却鲜

心房颤动的用药指南

  近年来房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

聚焦 : 预测心脏病风险,新型可靠标志物问世

  长期以来,医生一直是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CRP)(一种炎性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心脏病发作或其他重大心脏疾病的风险。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RP可能不是唯一的指标。  美国盐湖城Intermountain医疗中心心脏研究所(Intermountain Medical Center Heart Ins

肺癌生物标志物的概述

  生物标志物一般是指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通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过程中的进程。检查一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起到帮助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分为肿瘤

生物标志物:挑战与希望

  “Biomarker”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

生物标志物:挑战与希望

  “Biomarker”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

心衰生物标志物全面盘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旧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 亿。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正在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此外关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新数据显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