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8月22日Nature杂志生物学精选

封面故事:人类基因组动态甲基化图 该图所示为人类基因组的动态甲基化情况:图上x轴(左边)相应于在24种人类细胞和组织类型中所观察到的最大甲基化变化,y轴是平均总甲基化,z轴是CpG二核苷酸的密度。胞嘧啶的甲基化(通常发生在CpG上)是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的一个常见特征。大多数细胞类型都有相对稳定的CpG二核苷酸甲基化模式,而我们对哪些 CpG参与基因组调控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这项研究中,Meissner及其同事分析了各种不同人类细胞和组织类型的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序列数据集,发现只有大约22%的CpG在这些类型中改变它们的甲基化状态。这些CpG大多数都位于假想的基因调控元素上,尤其是增强子和“转录因子结合点”上。除了进一步澄清DNA甲基化的分布外,这些具有动态DNA甲基化模式的所选区域还可帮助将效率更高的基因组方法引导到专注于能提供信息的区域,同时也可帮助确定调控元素。 癌症突变具有不同特征 尽管所有癌症......阅读全文

年终盘点:2018年基因编辑盘点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

上海交通大学连续在Science/Cell/NEJM等发表11项成果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时正式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基金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所获得资助项目及金额都是位居全国前列。  

2019年 上海交大不止发了8篇CNS 还拿了国自科大额资助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于2019年8月15日18时正式发布。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32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位列世界第82。另外,在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基金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所获得资助项目及金额都是位居全国前列。  

想要减缓机体衰老?科学家告诉你如何吃!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年轻,不会随着年龄变得衰老,但实际上目前这似乎无法实现,于是很多人都在不断寻找延缓机体衰老的饮食配方,当然科学家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那么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盘点,让科学家们告诉你如何吃才能减缓机体衰老!  【1】少吃如何延缓衰老?  doi: 10

徐国良院士Nature发文,破解胚胎发育背后的秘密

徐国良院士(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19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ET-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gastrulation by regulating Lefty–Nodal signalling”的论文,第一次在体内证明了D

多项研究给出新解释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

  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两篇Cell揭示一个让人类大脑比较大的特异性基因---NOTCH2NL  doi

饶毅: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

下村修 做出应获诺贝尔奖工作的科学家,几十年默默无闻;  被广泛应用的分子,很少人知其发现者; 原始论文鲜为人知,后继论文倒很热门;  曾失明的人,发现了美丽的发光蛋白; 低调的父亲,出了高调的儿子。  这里简介一项生物化学研究,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何跃辉在Nature等发表8篇文章 植物春化记忆又取得新突破

  2019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课题组和杜嘉木组合作在Nature Plants发表题为“Embryonic resetting of the parental vernalizedstate by two B3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5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RNA与机体健康研究最新进展一览

  【1】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环状RNA在先天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doi:10.1016/j.cell.2019.03.046  在真核生物中,共价闭合的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数千个基因的外显子产生的。它们通常低水平表达,并经常表现出细

多种测序技术或将深入推动癌症领域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文章,来解读测序技术在阐明癌症发生机制、癌症诊断及疗法开发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与各位一起学习!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显子测序结果 帮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疗药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JAMIA上

甲基化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Science:重大进展!揭示DNA甲基化增强基因转录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r785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

2018年度巨献: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的突破性研究解读

  很多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观点仅限于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进,科学研究在不断在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层出不穷,很多教科书中的观点也会被覆盖更新,很多传统认知也会被替换。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书或挑战传统认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201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阿尔兹海默症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阿尔兹海默症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 Neurosci:新研究揭示大脑结构与阿尔兹海默症以及自闭症的关系  DOI: 10.1038/s41593-020-0602-1  近日,来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Wellcome-MR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在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这些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他们是如何拿到诺奖的——来自诺奖实验室的内部报告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  在本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的当天,赛先生联系了张生家夫妇表示祝贺,在谈话中张生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Cell:终生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家Cori Bargmann实验室的成员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观察秀丽隐杆线虫四处移动。这些微小的生物以土壤细菌为食,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它们区分有毒微生物和营养微生物的能力。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Bargmann和她的同事们发现,线虫在第一幼虫期可以识别有害细菌的气味,并且对这些气

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12月18日举行的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会上揭晓。  2012年度高校这十大科技进展是:安徽医科大学主持的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汗孔角化症、掌跖角化症和少毛症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学主持的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先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 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冷冻电镜横空出世,2019年清华大学独自发表16篇CNS

  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冷冻电镜兴起于2013年,在2017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瑞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这项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