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首次发现“好斗”神经元

加州理工Caltech的科学家们发现,雄性果蝇比雌性更具攻击性是因为其大脑具有特殊的好斗细胞,而雌性果蝇缺乏这类神经元。文章于一月十六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我们发现的这种性别特异性细胞,通过释放特定的神经肽(或激素)产生影响。这种物质在包括小鼠和大鼠在内的哺乳动物中,也与攻击性密切相关。”文章的通讯作者,Caltech的生物学教授David Anderson说。“一些人因为人格障碍而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近来也有一些研究显示,上述激素的水平在这些人的体内更高。” 从表面上看,果蝇与人类的差异很大,实际上果蝇和人类共享许多功能类似的基因。“我们的研究是首次发现,一个在果蝇和人类中保守的基因,对攻击性有如此大的影响,”Anderson解释道。“这项研究也向人们展示,果蝇是研究人类攻击性,发现相关基因的理想模型。” 果蝇的神经系统比较简单,比小鼠等模式生物更适合进行此类研究。研究团队建立了不同的果蝇种系,每......阅读全文

为什么会出现入睡困难?这种离子通道是关键

  睡眠的秘密总是会不断引起人类的好奇心。我们为什么需要睡觉?为什么会在夜晚昏睡,白天醒来?在我们身体内部,是不是有一只无形的手,每天在拨动时钟,控制着每一次规律的作息?这些问题,同样是很多神经生物学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trol of

上海交通大学揭示入睡困难新机制

   睡眠的秘密总是会不断引起人类的好奇心。我们为什么需要睡觉?为什么会在夜晚昏睡,白天醒来?在我们身体内部,是不是有一只无形的手,每天在拨动时钟,控制着每一次规律的作息?这些问题,同样是很多神经生物学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平勇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电压门控钾

社交恐惧怎么办?《Cell》解读“长期独处”改变大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止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还有“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在玩手机”。  当社会交际成本日益升高,人们为降低现实生活带来的应激,保护私人空间的意识逐渐增强。与外界隔离的“宅文化”悄无声息地走入大众生活。很多人宁愿对着电脑/手机屏幕玩网络游戏,也不愿出门交际。  现代人享

神经系统如何检测食物中氨基酸,调控进食的新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post-ingestive amino acid sensor that promotes food consumption in Drosophila”的文章,发现了果蝇中枢神经系统检测食物中氨基酸和据此调控进食行为的机制,首次阐明了果蝇成虫中枢神

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抑制果蝇性欲防治害虫

  果蝇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使用基因技术抑制果蝇性欲的方法,他们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害虫防治。  据悉,这个国际研究小组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Yoonseong Park教授带领

原来闻气味也会长胖?

  春色最浓四月天,今年四月也是许多人为胖发愁的日子,因为疫情长时间宅家的人们发现自己明显胖了不少,这与吃得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食品密不可分。可是你知道吗,最狠的不是“喝水都要长胖”,而是连闻一些气味也会长胖。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匪夷所思?最近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实验动物的脂质储备增加并不是因为多吃少

脂肪细胞信号通路研究

  糖尿病人明明血糖很高,却还是容易感到饥饿;肥胖的人,不一定比更瘦的人提前感到饱腹。这说明,饱和饿并不完全受体内储存的能量影响。为了帮助减肥或增肥人群控制体内脂肪含量,韩国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的Walton Jones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分子水平向我们解释了,脂肪细胞如何指挥大脑感受“饱”。他们的文章

复旦大学Nature子刊亨廷顿氏病研究新突破

  来自复旦大学、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和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对突变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毒性效应起抑制作用的重要基因,这一发现对于了解亨廷顿氏舞蹈病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 24日的《自然神经

『珍藏版』瘦素的那些事儿

  1950年,Ingalls发现了一种“肥胖基因”(ob),它的突变可以导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别于1956年和1958年发现了脂肪分泌的一种“饱感因子”,它能通过下丘脑控制动物摄食量,调节体重。历经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科学家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编码

Neuron:饶毅等提出脑研究的“化学连接组”新概念

  “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蝇的相关工具是强有力的资源”。  2019年2月21日,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实验室的论文:“化学连接组学:绘制果蝇的化学传递图谱”。 其摘要中明确提出“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

饶毅小组新成果:绘制神经活动“化学地图”

  “哇!”凌晨4点半,原本睡得香甜的小婴儿突然醒来开始哭闹。从出生到快两岁,每天固定的夜哭和别人家“天使宝宝”的故事,让她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睡眠?  神经科学家也希望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近日,细胞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课题组的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生物技术

以色列 研究抗癌、抗衰老疑难杂症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看到活细胞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黎 特拉维夫大学率先证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有效地破坏动物癌细胞DNA,同时保持周围其他细胞组织完好无损;舍巴医学中心在全球首次试验性采用“逆向个性化药物”(RPM)治疗癌症患者;特拉维夫大学研

Cell Metabolism | 医学的第四维——生物节律

  众所周知,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果蝇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在此前,医学界真正将生物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