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演替研究获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类群对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健康生长意义重大。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研究方法由于分辨率较低,使得我们很难真正了解根际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员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Mackie研究团队合作,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根际主要富集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成员,而这些细菌门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般由其中一两个主导类群所决定。根际占优势的细菌属主要有Massilia、Burkholderia、Ralstonia、Dyella、Chitinophaga和Sphingobium。在科以下的分类水平上,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细菌群落发生了显著演替:Massilia、Flavobacterium、Arenimonas和Ohtaekwangia属在玉米生......阅读全文

南京土壤所在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微生物分布研究中获进展

  根际是植物根系和土壤的交界面,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根际微生物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均有影响。研究根际微环境下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其驱动因子,对阐明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以及揭示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2015年6月在大尺度下(80万平方公里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获进展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中科院亚热带所水稻根际沉积碳微生物利用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所研究人员发现了水稻根际沉积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周转特征,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土壤科学杂志》上。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东北地理所揭示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固氮微生物群落影响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氮素固定,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而这些过程均与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明确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于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氮素匮乏的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数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地理所: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固氮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氮素固定,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而这些过程均与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明确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于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氮素匮乏的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数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

我国学者揭示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相互关系

  根际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了根际微环境的稳定及养分循环过程,对作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根际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在控制试验下,而缺乏大的空间尺度下根际古菌、细菌、真菌群落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非根际与根际微生物共存网络(上图);环

“专性猎杀” “精准靶向”——噬菌体的强大之处远不止如此

   噬菌体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此前,科学家对噬菌体能否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不甚了解。  当地时间12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噬菌体不仅可以“专性猎杀”和“精准靶向”土传青枯病的病原菌,降低其生存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够重

我国学者根际微生物组响应作物生长和氮素输入

  根际是指靠近植物根系、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的微区域,是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大量微生物定殖于此并与植物根系以及周边土壤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养分获取、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根际微生物基因组被视作植物第二基因组。我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过量的氮肥投入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Nature Biotechnology:噬菌体治疗方法的微生态机制

  近些年,集约化农业发展中的不合理措施,如化肥农药的持续过量投入以及经济作物的单一连作等,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严重失衡,生态功能急剧削弱。土壤养分周转不畅、污染难以消解、土传病害频发就是土壤微生态失衡重要证据,这些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植物修复依赖于根际区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根际对PAHs修复的效应归因于根际环境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活性和多样性等。研究PAHs降解的关键基因——双加氧酶(RHDα)基因可以为微生物对PAHs的响应

苏建强研究团队在植物叶际微生物溯源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际是人类居住星球上最重要的微生物储存库之一。在全球尺度下,叶际上栖息的细菌总数多达1026个,其中微生物密度在106至107个每平方厘米。植物叶际微生物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保护植物不受外部病原菌侵害及参与植物碳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虽然叶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

百人团队证实CO2浓度对东北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CO2浓度升高影响植物生理代谢过程,导致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总量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由于土壤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参与土壤养分转化,揭示CO2浓度升高条件

粘细菌调控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

  粘细菌响应植物根际分泌物向根部迁移并定殖,同时通过捕食作用驱动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从而降低病害发生。南京农大供图  微生物学家推测,粘细菌处于土壤微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它们的捕食行为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中利团队证实了这一猜想。相

线虫-微生物互作关系下有机碳库转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资源竞争和生物捕食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相关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

线虫-微生物互作关系下有机碳库转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资源竞争和生物捕食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相关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

“童年”生长环境决定作物“成年”健康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童年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人成年后的身体健康。最近,科学家发现,作物也是如此。9月26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沈其荣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土传病原菌入侵作物根际或根系,与苗期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土壤理化特性的高低并没有关系,而与苗期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

植物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苯并恶嗪可决定下一代生长和防御

  植物可以通过向根际分泌生物活性分子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从而影响其后代的表现。根系分泌物除了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和氮底物外,还作为信号分子、引诱剂、刺激剂、抑制剂和排斥剂来影响根际微生物。植物-土壤反馈是决定植物演替、植物种群、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植物土壤反馈通常与土壤生物群的变化有关。

合作研究团队在植物叶际微生物群稳态维持的研究获进展

  4月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plant genetic network for preventing dysbiosis in the phyllosphere 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辛秀芳研究组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何胜洋研究组合作完

污染场地治理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

污染场地治理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

为稳疆兴疆注入科学力量

  今年4月底,两月一次的中科院新疆分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又开始了。像以往一样,新疆分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和田市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的“访惠聚”驻村点,给村里的“亲戚”们送上慰问礼品,并同村民一起开展为时一周的“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统一思想)生活。  “新疆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

根际土壤线虫-解磷微生物网络结构和功能研究获进展

  资源竞争和生物间捕食作用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已有的研究较多地揭示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

微生物群落对土壤健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与植物生产力,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线虫等)以多营养级微食物网形态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健康和产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多样性影响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可为农业可持续性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NanoSIMS)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氮(N)、碳(C)、硫(S)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驱动。 耦合分析自然环境中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其代谢多样性是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极 为丰富,每吨土壤中的微生物类

科学家发现链霉菌、草莓和传粉蜜蜂的互惠互作

  近日,韩国庆尚国立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A mutual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reptomyces bacteria, strawberry plants and pollinating bees”的文

新疆生地所揭示咸海岸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地球化学响应

  研究湖域退缩与湖水咸化对咸海湖岸生态组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有助于解释湖岸生态组与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伴随咸海湖面退缩,干涸的湖床出露地表,被逐渐风化为土壤,形成广泛的现代环境参数梯度(如盐度),咸海是研究湖岸生态组响应湖域退缩的理想场所。目前,对于湖泊持续干涸导致岸上土壤中微生物如

人民日报:微生物组引发研究开发热潮

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参加的大洋钻探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1月16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分析微生物样品。5月22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科考船上,科考队员顺利回收我国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于3月1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2011中俄NSFC-FRBR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合作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45项。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项申请:序号科学部受理号申请人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合作者合作者单位111110099张焕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0Si+208Pb极深垒下熔合反应研究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