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冥王星地表下或存在神秘海洋

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处于太阳系的“边缘”轨道上,但在2006年于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之后,冥王星遭到降级,理由里冥王星太小了,且冥王星的行星资格一直以来就受到质疑,于是其被降级为矮行星。那么处于太阳系边缘地带的冥王星上面到底有什么呢?到目前为止,美国宇航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对冥王星进行了观测,发现冥王星上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以至于其呈现出红色,成分中夹杂着甲烷冰等物质。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最新的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对冥王星进行调查,这是一艘专门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展开研究的探测器,此前一直没有专用的探测器对冥王星进行研究。目前新地平线号已经旅行过半,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接近飞出太阳系日光层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预计在2015年抵达冥王星轨道。 天文学家正在猜测冥王星的表面以及近地面会存在哪些物质,由于其距离太阳过于遥远,表面温度极低,显然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科......阅读全文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海洋的气候效应为识别系外宜居行星提供新的线索

图中的带状区域为恒星的宜居带,只有位于宜居带内的固态行星才拥有合适的表面温度,使得液态水可以长期存在,并支持类地球生命的存在。  对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位于1个天文单位附近(地球的位置),对于红矮星(其辐射强度比太阳低得多),宜居带位于大约0.1个天文单位附近。海洋热量输送的气候效应将使得该宜居带变

回到地球,从岩石中,寻找暗物质存在的痕迹

  暗物质作为一种神秘的存在,被认为构成了宇宙物质的84%。在分布于地球各处地下的二十多个实验室里,每天都有很多科学家利用大量的液体、金属、半导体等材料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实验越来越复杂,搜索方式也越来越精确,但截至目前,除了意大利一个实验室饱受争议的信号发现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专家解读:NASA如何发现火星液态水?

  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要先吊足胃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宣传主管显然深谙此道。相信很多人仍对今年7月NASA另一个地球的“重大发现”记忆犹新,9月28日晚,NASA再度抛出“火星之谜已解开”的重磅新闻。虽然并非我们想要的发现“火星人”那种大发现,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成果确实有所不同,

世界各国加紧建设 极深实验室地球深处科研殿堂

垂直高度二千四百米   在电影《2012》里,印度科学家在距离地面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工作,最先发现地球毁灭征兆。虽然这是部灾难片,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尚不存在,但许多国家已建有深度上千米的地下实验室。12月12日,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实验室”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投入使用,垂直岩石覆盖达

原来...我们的脚下,是巨大的地下生态系统

  根据“deep life”研究的结果,地球远比我们过去认为的要活跃得多。这项研究揭示了在我们脚下存在一个巨大丰富的生态系统,它的面积几乎是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的两倍。  尽管地下环境酷热、没有光照、没有营养且强烈的压力,但是科学家们估计,地下生物圈充满了150亿至230亿吨的微生物,这是地球上所有人

神秘而伟大 听听这些来自太空的喜讯

  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2019才过去不到三个月,来自神秘太空的喜讯便频频传来。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 成为月背首个“地球行者”  今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着陆,并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行者”。  1月11日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

   生活在阳光下,我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最近几十年,随着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底部一些黑暗的极端环境下,也有微生物活动的迹象。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海洋学实验室教授王风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

2011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探寻外星生命:水未必是唯一线索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

磷、钼、钴等“生物要素”有助于寻找生命可能性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深处,几乎有水的地方

磷、钼、钴等“生物要素”有助于寻找生命可能性

说到寻找外星生命,科学家脑海首先浮现出的主要是水。但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寻找磷、钼、钴这样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断某个天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学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地球上,从地表以上的云层到地壳深处,几乎有水的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星际穿越》穿越了哪些"烧脑"科学 1小时可抵7年?

  不远未来的地球,沙尘暴肆虐,生命遭到威胁,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人类不得不迁徙……一切问题的解被指向浩瀚的宇宙。本月12日,“烧脑”大片《星际穿越》在中国上映,一路票房飙红,口碑爆表,并引发影迷“恶补”物理课本的热潮。  与此前同样由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相比,《星际穿越》并没有沿袭上一部电影的爆棚

Nature:2015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出炉!

  从气候变化到基因编辑伦理,研究人员在2015年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们还作出了重要发现,包括冥王星上的冰山、量子怪诞性的证据以及关于细胞内分子机制的细节。  通往巴黎之路  今年,全世界开始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随着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首次承诺控制或减少温室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天宫一号空间仪器实验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内容摘要:该套设备由带电粒子辐射探测器、轨道大气环境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控制单元共3台仪器组成。目前,三个实验样品共计在轨开展实验19次,其中等温变压实验12次,自然结晶实验6次,地面同步开展实验,通过天地对比发现重力对结晶实验过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1年9月29日,我国在

天宫一号三大空间科学实验获重要成果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发射升空至今,已在轨运行300多天,其间,天宫一号开展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等三方面的科学实验,并获得大量珍贵实验数据。昨天(8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发布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广泛应用于

天宫一号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2012年8月1日】2011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利用目标飞行器的实验支持能力,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开展了三项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截至目前,相关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实现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冥王星“兄妹” 聚焦太阳系天文学研究中唯一的同胞团队

  在过去25年里,他们的事业与冥王星科学研究不断交集,从帮助发现矮行星大气层到描绘第一批详细地图,揭开矮行星地貌的神秘面纱。LeslieYoung和Eliot Young在 Sommers Bausch天文台。  在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的一间备用会议室里,行星学家Leslie Young和Eliot

韩专家称长白山将喷发 我国监测数据无异常

本组摄影 石天蛟长白山火山地震波监测人员正在取样位于山顶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点  世界火山哪个睡着哪个醒着  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活火山约1500座,主要分布于世界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东非大裂谷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近50年来的统计,从陆地到海洋,每年全球都有火山喷发

我们离钻穿地球“莫霍面”的梦想还有多远

   人类科学探索的手段,早已经抵达浩渺太空;但对于脚底下的地球深部,却还是难以触摸。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就梦想打一口超深的钻井,一直钻穿地球壳幔边界的“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什么样?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至今没有实现。但由此发展起来的大洋钻探计划,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史上规模最大

2008年火星最迷人发现:分布广泛的水体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数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苦苦思索火星之谜,其中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任何可证明火星上曾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随着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把飞船、登陆器和火星车发射到这颗红色行星上,用来研究我们这个红色近邻,收集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