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Biology:含Cas酶的新型转座子

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能够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点之间跳跃,这种DNA片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中。近日,科学家们在细菌和古生菌中发现了一类新型的转座子,这种转座子不仅含有Cas内切酶的编码基因,还依赖这种酶整合到新的基因组区域。 细菌一直在与病毒或入侵核酸(质粒)进行斗争,为此它们演化出了多种防御机制。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在CRISPR和Cas的帮助下,细菌可以经由小RNA分子的引导,靶标和沉默入侵者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 现在,CRISPR与Cas9的组合已经成为了一个通用工具,被用来对真核生物进行位点特异性的基因组编辑。这种新兴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热情。 在这项新研究中,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几种古生菌和细菌的基因组序列。他们发现,这些基因组编码Cas1蛋白的区域,表现出了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特征。 “Cas1持续出现在这些转座......阅读全文

转座子及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的改进

1 转座子及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基因标签法克隆植物组织中的基因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T-DNA和转座子均可作为基因标签。转座子最早由美国的细胞遗传学家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它是指基因组中一段特定DNA片段,能在转位酶的作用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转座子不仅能在本基因组中转

转座子插入引起的基因突变

一、原理转座子(Tn)是能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位置的核苷酸顺序。它一般来自抗药性质粒,由一个或几个抗药性基因加上两端两个顺序相同(但是方向不一定相同)的核苷酸片段(称为插入顺序IS)构成。当一个转座子转移位置而插入某一基因时,能使这一基因失活,即发生突变。各个转座子的抗药性基因、转移频率、插入位置、

由转座子插入引起的基因突变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由转座子插入引起基因突变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原理转座子(Tn)是能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位置的核苷酸顺序。它一般来自抗药性质粒,由一个或几个抗药性基因加上两端两个顺序相同(但是方向不一定相同)的核苷酸片段(称为插入顺序IS)构成。当一个转座子转移位置而插入某一基因时,能使这一基因

转座子标签法(transposon-tagging)克隆基因的改进

1 转座子及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基因标签法克隆植物组织中的基因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T-DNA和转座子均可作为基因标签。转座子最早由美国的细胞遗传学家Mc- 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它是指基因组中一段特定DNA片段,能在转位酶的作用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转座子不仅能在本基因

酵母菌基因组转座子的诱变实验

基本方案 小载体聚合酶链反应 mTn诱变基因产物的表位标记             实验方法原理 实验材料

酵母菌基因组转座子的诱变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实验材料 诱变转座子基因组文库质粒DNA试剂、试剂盒 10×TE缓冲液 pH 8.0无菌 E. coli tets kans (如 DH5c×)14 cm的LB培养基平板培养基中加入3 mg mL的四环素和40μg mL的卡那霉素LB培养基丙三醇无菌NotⅠ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及

利用转座子找到抑制癌症发育的新基因PTEN

英国桑格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合作者们最近发现了帮助阻止前列腺癌、皮肤癌和乳腺癌发育的新基因。这些基因能够与众所周知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配合发挥作用,该研究还发现这些基因与人类前列腺肿瘤存在相关性。抑制癌症发育的新基因该研究揭示了一些参与癌症发育的新途径,这些基因有望成为治疗PTEN突变癌症的新

动物中DNA转座子通过两种机制介导基因重复

  转座子被认为是宿主基因组演化的重要推动力。其类型众多,包含non-LTR(Long Terminal Repeat)型逆转座子、LTR型逆转座子、Helitron型DNA转座子、TIR(Terminal Inverted Repeat)型DNA转座子等,可引起包含基因重复(gene duplic

酵母菌基因组转座子诱变实验—​mTn诱变基因产物表位标记

实验材料mTn诱变酵母菌株试剂、试剂盒pGAL-cre含有2% (W V)棉籽糖的-Leu-Ura Raff CM缺失成分培养基平板和培养基含有2% {m V)半乳糖的-Leu Gal CM缺失成分培养基含有2% (m V)葡萄糖的-Leu Glc CM缺失成分培养基5-FOA培养基平板(5-FOA

报道转座子的定义

中文名称报道转座子英文名称reporter transposon定  义在转座子处插入报道基因,如某种抗性基因和酶基因等,作为这段序列是否发生转座的标记。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报道转座子的定义

中文名称报道转座子英文名称reporter transposon定  义在转座子处插入报道基因,如某种抗性基因和酶基因等,作为这段序列是否发生转座的标记。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研究揭示苹果转座子调控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73.shtm  苹果花瓣颜色与MYB10和MYB110a的表达量相关。中国农科院果树所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苹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从全基因组层面上阐

在动物中发现介导水平基因转移的载体:病毒样转座子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基因可以从一种物种转移到另一种物种,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然而,这类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其机制仍然是未知的。如今,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Alejandro Burga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线虫中发现了一种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酵母菌基因组转座子的诱变实验——基本方案

实验材料诱变转座子基因组文库质粒DNA试剂、试剂盒10×TE缓冲液 pH 8.0无菌 E. coli tetskans (如 DH5c×)14 cm的LB培养基平板培养基中加入3 mg mL的四环素和40μg mL的卡那霉素LB培养基丙三醇无菌NotⅠ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及缓冲液Ura3_酵母菌培养一

Nature: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工具,有时需要回顾过去,了解细菌最初如何创建原始的基因编辑系统,以及构建的原因。  在一项新的研

关于TnA家族的转座子的介绍

  转座子(transposon,Tn)另一家族是TnA,长约5kb左右,两端具有IR,而不是IS,中部的编码区不仅编码抗性标记,还编码转座酶和解离酶。  TnA是复制转座的转座子。在此家族中Tn3和Tn1000(γδ)研究得最深入。通常末端有38bp左右的IR,在两个IR中任一个顺式作用缺失都会阻

关于转座重组的转座子的介绍

  转座子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细菌有两类典型的转座子:简单转座子和复合转座子。  1.简单转座子( simple transposon) 又称插入序列(IS),是结构最简单的转座子,长度为700~1531bp,由转座酶基因序列和两端长度为9~41bp的反向重复序列构成,其中反向重复序列

酵母菌基因组转座子的诱变实验—-小载体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材料诱变转座子基因组文库质粒DNA试剂、试剂盒锚定囊泡引物1和2 、1 mol L MgCl2、普通小载体(UV)和mTn引物、转座子诱变酵母菌株、合适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如AZmI或DraI)和缓冲液、10×T4 DNA连接酶缓冲液、5 mmol L ATP、400 U μL T4 DNA连接

分子遗传学词汇逆[转录]转座子

中文名称:逆[转录]转座子英文名称:retrotransposon;retroposon定  义:通过RNA中间物进行转座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

BMC-Biology:含Cas酶的新型转座子

  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能够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点之间跳跃,这种DNA片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中。近日,科学家们在细菌和古生菌中发现了一类新型的转座子,这种转座子不仅含有Cas内切酶的编码基因,还依赖这种酶整合到新的基因组区域。  细菌一直在与病毒或入侵核酸(质粒)进行斗争,为此它们演化

关于复合转座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复合转座子要比IS长得多,中心区域编码抗性标记。不同的复合转座子的抗性标记不同。复合转座子两端的组件由IS和类IS组成。有的二侧组件相同(如Tn903),有的不同(如Tn10)。有的方向相同(如Tn9),有的方向相反(如Tn903,10,5)。有的皆有功能(如Tn903,10),有的仅右侧组件有

植物所在植物转座子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是较多生物基因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达到80%以上)。与单碱基变异相比,转座子序列长、突变速率快,可更快速地产生大效应的突变。转座子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基因的功能和生物的表型。尽管已有较多关于转座子的研究,但尚不清楚转座子对生物

Piggybac转座子载体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在我们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者某种药物的作用靶点时,经常需要建立目的基因过表达或基因敲除的细胞模型,目前构建稳转细胞株及部分敲除细胞株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慢病毒法,慢病毒因其可以转染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且在转染后可以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而长期表达的优势,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构建方法,但慢病毒构建的稳转细胞

研究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AABBDD)是经过两次杂交事件形成的异源六倍体,融合了三个二倍体祖先不同的特性,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广泛种植的主粮作物。从进化角度讲,不同基因组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促进多倍体的演化和表型可塑性,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小麦亚基

概述转座因子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转座因子的转位机制和作用研究的逐步深入,转座因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  (1)遗传育种上的应用。一方面,转座子的转位会在靶位点引起其邻近基因序列和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突变。因此,可根据转座子转座的遗传学效应来筛选突变体,培育新品种。另一方面,某些转座子可能是调

Science重要成果:人类癌症反转录转座子图谱

  在人类基因组中,称为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的小DNA元件通过自我复制和重新插入到基因组的多个位点从而具有造成突变性破坏的潜力。正常的成人细胞通过抑制机制阻止这些元件四处跳跃,然而根据发表在6月28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道,这些机制在某些癌症中可能发

Nature子刊:转座子系统助力肿瘤研究

  明尼苏达大学共济会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MPNST的小鼠模型,并在其中鉴定了引发这类癌症的新基因和通路,文章于本周发表在Nature旗下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David Largaespada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为了鉴定促进MPNST发展的遗传

PNAS:衰老过程的罪魁祸首――转座子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遗传因素对衰老的贡献,但是成果甚少。最近,一项新的研究阐明了转座子在加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非编码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所起的重要生物作用。一种特别“狡猾”的非编码元件――高度重复的转座子,能将自己插入到我们基因组中任何可访问的部分,从而有可

关于反转录转座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反转座作用出现在真核生物,包括能自由地感染宿主细胞的反转录病毒,以及通过以RNA为中介进行转座的DNA序列。除反转录病毒外,反转录转座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病毒超家族(viral superfamily),这类反转录转座子编码反转录酶或整合酶(integrases),能自主地进行转录,其转座的机

Cell:永不停息的基因战争

  我们的细胞中进行着激烈的基因战争,入侵的外源DNA频频试图破坏人类的基因蓝图。现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保护自身基因抵抗入侵者的新分子机制。   这一机制负责识别和靶标外源DNA,被研究人员称为SCANR。UCSF的研究人员是在酵母中发现SCANR机制的,由于酵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