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药物所发现线粒体复合物Ⅲ抑制剂改善代谢综合症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都具有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并且其抗糖尿病的作用与抑制线粒体呼吸从而调控细胞能量状态有关。线粒体功能调节剂展现了改善代谢综合症的有利效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组利用线粒体复合物Ш的抑制剂嘧菌酯(azoxystrobin,AZOX,一种常用农药)作为工具化合物,发现其改善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为线粒体复合物Ш的抑制剂改善代谢综合症提供了证据,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功能调节和代谢综合症的关系提供线索。 此项研究工作显示,AZOX在细胞水平促进了L6肌管细胞以及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吸收;抑制了HepG2细胞的脂肪酸合成以及小鼠肝原代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脂肪酸合成;AZOX对糖脂代谢的调控机制可能依赖于AMPK信号通路;另外AZOX抑制了3T3-L1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以及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的脂累积。 初级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阅读全文

Cell Metabol:惊人发现 细胞中或有专门制造脂肪的线粒体

  千百年来,细胞中的细胞器—线粒体常常被视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在线粒体中,糖分和脂肪能被氧化成为能量,最近,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线粒体都是这样,在每个细胞中都有一组特殊的线粒体能够吸附脂肪滴,相比燃烧脂肪产生能量而言,这些特殊的线粒体主要负责提供能量来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最新进展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小鼠)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分为两类,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细胞内塞满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来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而白色脂肪

脂质稳态可以借钙离子依赖的线粒体代谢维持

  脂肪组织是机体内脂肪代谢的核心,其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各类生理紊乱从而危及人类健康。Seipin基因突变导致严重的脂肪组织发育和脂肪储积缺陷(Lipodystrophy:脂肪营养不良)并伴有非脂肪组织脂质异位储积。Seipin基因编码了从酵母、果蝇到人类都非常保守的内质网蛋白,然而其蛋白的分子功能

小世界大乐趣:探寻微生物影响宿主长胖的“暗号”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它们都远超我们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如何感知外界环境?这是科学家们一直“痴情”于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原因。  4月24日,《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一篇题

活性氧是控制褐色脂肪的关键信号分子

  褐色和棕色脂肪组织能代谢消耗脂肪产生热量,其最主要的生理效应应该是维持恒温动物的体温平衡。对人体来说,新生儿体内存在大量褐色脂肪,这符合新生儿体重平均体表面积大,热量散失速度快热量需求大的特征。科学家曾经认为成年人没有这类脂肪组织,但现在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成年人仍然拥有一定量棕色脂肪,这些脂肪细

Diabetes:脂滴介导的细胞器协作调控脂肪细胞能量代谢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ordination Among Lipid Droplets, Peroxisomes and Mitochondria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CIDE-ATG

脂肪中的另类!揭示让人变瘦脂肪的终极奥秘

  脂肪是什么?不知道的人士请将手掌置于肚脐眼处,然后合拢手指掐一掐,掐到的那玩意儿就是脂肪了。脂肪囤积过多会造成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身材,更可怕的是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都与脂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因此你认为脂肪罪大恶极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种种只是白色脂肪(WAT)过多惹的祸。你

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在肥胖个体中具有独特肝毒性机制

苯骈呋喃衍生物类药物苯溴马隆是目前临床仅有的几种降尿酸药物之一,应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苯溴马隆能够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排泄,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作用。但由于苯溴马隆长期用药易导致患者肝毒性,近年来在欧美被限制使用。而苯溴马隆在中国、日本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较高的亚洲国家

Cell新文章揭示代谢的开关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确定了激活棕色脂肪细胞的关键。棕色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燃烧脂肪分子而非储存它们,这使得这些细胞成为了抗肥胖药物研究的焦点。   不同于小鼠和熊等其他哺乳动物,棕色脂肪在人体内燃烧卡路里生成热量的重要性只在近年来才受到重视。直到不久前人们都认为在人类棕色

线粒体或能改变机体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大约15亿年前,微小的访客来到细胞中生活,随后这些细胞进化成为植物和动物生命(包括人类),这些访客就是线粒体,其是一种小型的细胞器,能够产生细胞生存所需要的大约90%的化学能量,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动物和植物实际上是两种有机体的完美结合。线粒体拥有自身的DNA,人类细胞的线粒体有13个基因

Nature:琥珀酸,让小鼠脂肪燃烧

  通常,减肥有两种方式:少吃(减少热量的吸收)、运动(消耗更多卡路里)。7月18日,《Nature》期刊新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有望为解决人类肥胖问题提供指示。  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神秘分子”——琥珀酸(succinate),证

Nature揭示:琥珀酸,促进小鼠脂肪燃烧

  通常,减肥有两种方式:少吃(减少热量的吸收)、运动(消耗更多卡路里)。7月18日,《Nature》期刊新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有望为解决人类肥胖问题提供指示。  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神秘分子”——琥珀酸(succinate),证

小动物PET/CT在棕色脂肪方面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 在啮齿动物中,BAT(Brown Adipose Tissue,棕色脂肪)是一个新陈代谢组织。不同于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因含有丰富的血管和大量的线粒体,而呈现棕红色的外观,可以在寒冷或饥饿环境下分解线粒体、为生物体提供能量。长久以来,棕色脂肪被认为只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和婴幼儿中,而近

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相关: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

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相关-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黄芩醇提物干预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摘要:  研究黄芩对 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影响,  初步探讨黄芩的抗衰老作用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即空白组、模型组

脂肪酸氧化在机体产热和氧化应激诱导炎症中的新发现

  冷冻诱导的机体产热需要脂肪组织的脂肪酸氧化  激动剂诱导的产热基因表达需要脂肪组织的脂肪酸氧化  抑制脂肪组织脂肪酸氧化不改变体重  脂肪组织脂肪酸氧化会引起高脂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发表了他们关于脂肪组织脂肪酸氧化

多篇文章解读棕色脂肪研究新进展!

  棕色脂肪是机体中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体组织,期能将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还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棕色脂肪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JCEM:增加体育锻炼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doi:10.121

PNAS:高脂饮食或可减缓人类线粒体代谢疾病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长寿激素如何帮助出生时线粒体发生多种突变的小鼠在其年轻时候维持机体代谢的自我平衡,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人类线粒体及代谢疾病相关的新型疗法提供帮助。  研究者Ronald Evans教授指出,本文研究或可帮

专家点评JCI | 胖子能喝酒?棕色脂肪保护酒精性肝损伤

图片引自:https://www.express.co.uk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也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在中国的礼仪中,有事没事,总要喝点酒,欧阳修诗中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这一点也是被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然而在酒文化中,还有一句关于饮酒俗语“小酌怡

《科学》子刊:用CRISPR改造脂肪,以脂“攻”脂!

  近日,在《科学》旗下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哈佛大学乔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科学家带来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脂肪,把储存油脂的脂肪细胞转变为“燃脂利器”。  在小鼠身上开展的实验显示,改造成功的脂肪细胞可

Gene Dev:敲除肿瘤抑制因子 促进脂肪细胞燃烧脂肪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条新的分子途径能够刺激机体燃烧脂肪,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抗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在这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nes and Development上的研究中,来自麦吉尔大学生化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名为folliculin的蛋白在调节脂肪细胞活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

华中农业大学Hepatology代谢调控新机制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和德国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脂肪细胞分泌因子抵抗素(Resistin)诱导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于1月25日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的杨在清(Z

区分好脂肪与坏脂肪的标志物

  自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脂肪细胞都一样的”以来,研究人员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区分所谓的“好”脂肪——代谢活跃的棕色脂肪细胞,和“坏”脂肪——相对惰性的白色脂肪细胞。到目前为止,区分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生物标志物,都是细胞内蛋白或分泌性蛋白质,这不利于全组织或活体研究。  最近,研究人员确

肚子上的肥肉竟能抵抗疾病:打造更高效的免疫系统

  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  谈到脂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适量的脂肪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位于腹部的脂肪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适量的脂肪能协助机体抵抗

Nature:琥珀酸的“减肥饮料”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引人关注的研究:一种简单分子竟能意想不到地触发脂肪燃烧。这对于诸多立志塑造健康身材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我们知道,想要减肥,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节食,确保摄入的卡路里要低于基础代谢水平;另一种是运动,增加卡路里的消耗。而本项研究则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

黄连素促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棕色脂肪分化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课题组、李静雅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高鑫研究团队在黄连素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AFLD)棕色脂肪分化及能量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6月13日,研究成果以Berberine promotes the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Cell子刊:按图索骥,探寻衰老的秘密

  为了研究影响寿命、癌症和衰老的因素,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构建了分子水平的路线图,在线粒体中标注了超过1500个特殊“地标”,为分析热量限制与衰老之间的代谢联系提供了丰富的线索。该研究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这项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

著名学者提出新的衰老研究观念

  美国加州Buck衰老研究所的Judith Campisi教授主要从事衰老学研究,她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人类衰老和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篇研究成果和综述发表在Cell、Nature, Science、PNAS、EMBO Journal、Aging Cell等一线期刊上。  最近,

一个蛋白可促进脂肪分解

  最近,美国UT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通常位于细胞内脂滴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在耐力运动员的肌肉中特别丰富,可以启动脂肪更有效和有益健康的进行分解。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本文资深作者、UT西南医学中心内科副教授Perry Bickel博士说,

肥胖新解:Id1蛋白可能是罪魁祸首

  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带来坏消息——事实上,所谓的棕色和褐色脂肪在我们体内履行重要的代谢功能,产生能量,帮助身体适应寒冷的温度。最新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某种蛋白质可能通过抑制棕色脂肪和褐色脂肪的能量产生作用使得肥胖发生率增加。  我们的身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能量。脂肪组织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通常

西木博士左旋肉碱奶茶减肥夸大功效 被指违法

  声称“月减10-20斤,将肥肉彻底转化为瘦肉,激活自身左旋肉碱分泌机能,达到5年不反弹,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西木左旋肉碱奶茶,因夸大产品功效,并使用消费者名义证明产品功效,严重违反了《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近日,已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列为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违法广告之一。   ■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