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范海福院士:一个新方法可能胜过十个新结构

“你做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是拿诺贝尔奖吗?这么想的话基本上可以保证你拿不了!” 近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学术报告厅汇集了数百名来自北大、中科院以及附近高校的老师和学生,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这是继2009年4月18日和11月11日的两场报告会以来,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举办的第三次面向公众的学术报告。 中科院院士范海福报告的内容虽然是“晶体衍射分析”等学术问题,但是他却往往抛出类似的问话,来讲述他的科研经历和感悟。这实际上也是他报告的主题。 “晶体衍射分析”是范海福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的工作,这是一种在原子层面上测定固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最终用来揭示固体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的方法。它实际上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是一种独立发展的物理学方法,但并不属于代表某一应用对象的学科。 “就像大家都用计算机,可以用计算机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学,甚至用......阅读全文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

30年前的3月18日,全国科技大会隆重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同志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布:“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今天,能够有机会参加“纪念全国科学大会30周年座谈会”,我感到无比激动。作为1万多名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我想就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基础研究发展谈一些体

JBC报道罕见病例:他因吸烟而受益,从此远离贫血症

  香烟盒上都印着“吸烟有害健康”。的确,吸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不过,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因吸烟而获益。目前,由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已经找到其中的原因。  一名年轻女性和她的父亲都带有相同的突变,这名女性患有贫血症,而她的父亲没有。这是为什么?莱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家John Olson联合德国

新品丨便携式XRD分析仪原理及应用

  X射线衍射技术(XRD)的发现距今以及有一百年,历史上有三次的诺贝尔奖(1914,1915,1936)都与它有关。如今,它已经是材料科学中最基本的表征手段。通过XRD测试,我们可以知道材料的结构、晶胞参数和缺陷情况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XRD的原理以及应用吧!   XRD工作原

施一公团队破解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施一公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著名的《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

超导“小时代”(28):费米海里钓铁鱼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nb

著名理论化学家张乾二院士:弄潮儿向涛头立

  中科院院士张乾二早年师从卢嘉锡教授,打下了扎实的结构化学基础,并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参加唐敖庆教授举办的“物质结构”研讨班,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1982年该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乾二在“文革”中开始钻研、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休克尔矩阵

世界级顶尖成果,为何出自这个实验室?

施一公的实验室施一公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  核心提示丨“这张幻灯片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得的。”在昨天上午的施一公研究组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重大成果发布会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施一公打开一张照片,如是说。  这个诞生了世界级顶尖成果的实验室,究竟有

Natureasia聚焦:CRISPR/Cas研究进展Top2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植物光系统I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5月29日,Science期刊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云研究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高等植物光系统I(PS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2.8 Å的世界最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文章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

盘点2016诺奖得主在Cell期刊发表的论文

   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细胞自噬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奖(陪跑三年,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获此奖项的是Jean-Pierre Sauvage、Sir J. Fr

石墨炔碳原子杂化类型

碳家族发展历程  碳具有sp3、sp2和sp种杂化态,通过不同杂化态可以形成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通过sp3杂化可以形成金刚石,通过sp3与sp2杂化则可以形成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如下图所示。a金刚石 b石墨 c蓝丝黛尔石 d、e、f足球烯g无定形碳 h碳纳米管  1996年化学诺贝尔奖被授

拉伸二硫化钼晶体造出能隙可变半导体

   这张放大1万倍的图片显示,一个电子器件上雕刻出了高低不平的“山峰”和“山谷”,铺在上面的二硫化钼经过拉伸后,形成了一种拥有可变能隙的人工晶体。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科研团队首次通过拉伸二硫化钼的晶体点阵,“扯”出能隙可以变化的半导体。利用这种半导体,科学家有望制造出能够吸收更多光能的太阳能

中科院宁波所侧重民用新材料

  中科院位于华东地区的两大材料科学研究基地。分别是坐落在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研究结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学领域

《科学》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技突破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美国《科学》杂志12月21日公布了2007年度科学突破,“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组差异”荣登榜首,成为2007年度最大的科学突破。以下是《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名单: 1.揭开人类基因组个体差异之谜 揭开人类基因组个体差异之谜 在更为先进的DNA排序技术和基因组

叶恒强院士在金属所作“准晶闪耀光芒”专题学术报告

  10月31日晚,应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之邀,叶恒强院士作了题为“准晶闪耀光芒”的学术报告,共有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日前,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Shechtman于1982年

香山会议探讨激光与X射线期待完美相遇

  在人类科技史上,激光和X射线都是物理学上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激光源自物质“受激”辐射,具有亮度高、准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点,但一般处于红外线和可见光波段。而来自于高速电子强烈加速或撞击的X射线,特别是硬X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长,其穿透力和分辨率都大大增强,但准直性和相干性远不如激光。

名师出高徒: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本文整理自仪器信息网,中国教育报,大河网  导读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9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是师从施一公教授的博士生万蕊雪。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

施一公:诚实做学问 正直做人

  此文呼应最近人民网上的一篇报道,及今年3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人民网的报道题为《四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下决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详见: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444910.html;《光明日报》的文章详见:http://www.gm

PNAS:胰岛素利用保护铰链与靶细胞结合

   自从1969年已故诺贝尔奖得主Dorothy C. Hodgkin阐明胰岛素的存储结构以来,胰岛素已经改善了世界上5亿多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并延长了他们的寿命。病患者的健康,并延长了他们的寿命。然而,这种关键激素如何与身体器官中的靶细胞结合?  现在,由Michael A. Weiss博士(克

世界上最著名十大女科学家 排第一的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科学像其他领域一样,在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男性科学家一直占大多数,但是也有一些杰出的女科学家,在化学到计算机等各个科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一起看看有哪些杰出的的女科学家。  10.阿达·洛芙莱斯(1815-1852年)  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达·洛芙莱斯,被珍视为“第一位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计算机程

7位华人当选今年美国院士 生物领域独霸5席

  北京时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新增美国国家科学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们来自15个不同国家。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单中,华人学者风采依旧,共有7人入选,其中一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叶玉如入选此次外籍院士名单。  据了解,文革后大陆毕业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总计不到

吉大校友《PNAS》文章解析蛋白折叠新理论

【分子伴侣】 1978 年,Laskey 在进行组蛋白和DNA 在体外生理离子强度实验时发现,必须要有一种细胞核内的酸性蛋白———核质素(nucleoplasmin) 存在时,二者才能组装成核小体,否则就发生沉淀。据此Laskey 称它为“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指能够结合和稳定另外一种蛋白质的

12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2009年度新闻人物   Nature杂志2009年度新闻人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胆提名的能源部部长人选朱棣文。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受命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及其能源行业的变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朱棣文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4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将该实验

端粒酶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Vimeo  【1】PNAS:促进癌症的端粒酶也能保护健康细胞  doi:10.1073/pnas.1907199116  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

eLife:开发出新的化合物来靶向耐药性HIV突变株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有助于抑制HIV复制及其进展到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 俗称艾滋病),但由于HIV病毒不断产生耐药性,它们的有效性正在不断下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新开发出的化合物要比美国FDA批准的药物更好地维持对耐药性HIV突变株的抵抗性。相关研

新的化合物来靶向耐药性HIV突变株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有助于抑制HIV复制及其进展到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 俗称艾滋病),但由于HIV病毒不断产生耐药性,它们的有效性正在不断下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新开发出的化合物要比美国FDA批准的药物更好地维持对耐药性HIV突变株的抵抗性。相关研

Nature:2014年度十大科学牛人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学进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其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主要有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人员Suzanne Topalian、干细胞疗法研究者Masayo Takahashi、对抗埃博拉的医生Sheik Humarr Khan、结

盘点2019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新鲜事

  2019年即将过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对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获“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并于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