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全面建成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8日电(记者 陈国洲 张先国)月28日,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全面建成,将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更科学的地质灾害信息。 据了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分队自23号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后,随即启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截至今日,已布设滑坡、不稳定斜坡监测断面22条,监测点69个,地裂缝监测点2处,自此完整的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已建成。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建斌介绍,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通过全站仪、GPS等先进监测设备,主要监测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水平位移,泥石流的流量,松散物源和降水量。“根据前期地质灾害排查结果,我们已经在地震灾害危险地区划定了警示红线,设置了警示牌。”王建斌说。 据了解,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先后有100多名技术人员在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目前仍有30多人奋战在地质灾害监测一线。由于地质灾害排查、监测工作开展及时,至28日,没有一人因地质次生灾害......阅读全文

玉树地震环境应急监测迅速展开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监测行动,于4月14日12时派出第一支应急监测小分队,4月15日17时到达地震灾区。应急监测小分队随即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展开监测,结果表明无异常。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于4月

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全面建成

  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8日电(记者 陈国洲 张先国)月28日,玉树灾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全面建成,将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更科学的地质灾害信息。  据了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分队自23号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后,随即启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截至今日,已布设滑坡、不稳定斜坡监测断面22

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中国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震源深度14公里 与汶川地震有关联   本报北京4月15日讯(记者张巧玲)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海玉树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经初步调查,玉树县、称多县部分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灾害,涉及人口约10万人,重灾区主

“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通过验收

  6月30日,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目标导向课题“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的专家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验收报告,观看了成果演示,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自然灾害遥感应急响应是当今的一个

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通过鉴定

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通过鉴定  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五家单位联合完成的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童庆禧等10位专家组成的评审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顾行发研究

空天院开展云南青海地震灾害应急监测和数据共享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和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相继发生6.4级和7.4级地震后,空天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生产上述地区灾前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正射和镶嵌产品。同时,针对高分一号、高分一号B/C/D、高分三号、高分四

科技界积极投入玉树灾区抗震救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科技战线紧急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投入科技救灾。在全国哀悼日之际,我们择要报道科技界为抗震救灾作出的努力,以告慰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编者 科技部   为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科技部拿出100万元抗震救灾专

863计划成果在震灾监测中大显神威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十一五”期间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在新型传感器研制、航空遥感平台建设、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布置了一系列课题进行攻关,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地震灾情遥感监测需求,安排了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

中科院与中国地震局开展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

  7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地震局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主持签署仪式。  陈建民在致辞中对中科院在汶川、玉树地震中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中科院

国办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此次预案修订是为适应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新形势、新变化,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发生的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涝以及“威马逊”超强台风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