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二届卡弗里奖在挪威揭晓

挪威科学院6月3日宣布,8位科学家因在天体物理、纳米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第二届卡弗里奖得主。 这8位科学家有7位来自美国,1位来自英国。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杰里·内尔松等科学家被授予第二届卡弗里天体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天文望远镜方面的创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祖德霍夫等科学家获得神经科学奖;纽约大学的纳德里安·西曼等科学家获得纳米科学奖。 卡弗里奖是由卡弗里基金会和挪威科学院等共同设立的杰出国际科学奖。该奖项主要表彰在纳米科学、神经科学和天体物理领域做出创新成果的科学家,奖金分别为100万美元。卡弗里奖每两年评选一次,2008年首次颁发。 ......阅读全文

科学家揭秘“最远天体”如何“瘦身”

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中国、德国、美国天文学者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类探测器“拜访”过的最遥远天体阿罗科斯如何由“圆”变“扁”“瘦身”的。这一研究或能帮人类揭开更多太阳系早期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之谜。 阿罗科斯是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一颗原始天体,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近距离观察到的最遥远、最古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最远”天体

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迄今最遥远天体。图片来源:卡内基科学学会  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居民”——一颗微小的矮行星,它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20倍。这颗矮行星被临时命名为2018 VG18,并被它的发现团队昵称为“遥远”。  观测表明,2018 VG18呈粉红色,这表明它是

科学家用半导体纳米微管控制神经突生长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设计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微管,其大小刚好够单个神经突进入,但又不会让整个神经细胞嵌入微管,然后他们将小鼠神经细胞覆盖在微管周围,并观察这些细胞会如何反应。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神经细胞开始将树突伸入微管中,仿佛在探路一般。其中有些树突会顺着微管的轮廓生长,这也意味着神经细胞可按一定结构

“摘星”去:中国科学家设想“抓”小天体回地球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大胆“摘星”计划:将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对地球产生威胁的近地小天体“抓”回地球,并对其上的资源开发利用。  “尽管听起来像科幻,但我坚信这是可以实现的。”提出这一设想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系统仿真与论证技术研究室研究员李明涛说。  他带着这个想法参加了最近在深圳举行的“率先

科学家研发超强纳米材料

  纳米线是一种厚度在纳米范围的材料,它比现有材料硬10倍,极具弹性,致使它们可适应各种形状同时恢复原状。但单根纳米线太小,目前还不能用于较大材料中。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制造出一种革命性的超强纳米材料,它可用于从牙齿矫正器和医学植入物到电缆、太阳能电池板和手机等各种装置。《科学》杂志刊登

科学家首次找到“旋转椭球天体”热不稳定判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48.shtm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深入分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的椭球Boussinesq流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一理论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科学家重估类地行星宜居情况

行星Gliese 581c和Gliese 581d于今年四月首次被发现,质量分别约为地球的5.5倍和8倍。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Gliese 581c所处的位置可能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即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然而法德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Gliese 581d可能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天

《科学》:科学家开发出分离碳纳米管技术

根据导电性质的不同,碳纳米管可分为金属型和半导体型,但在合成过程中,两种类型的碳纳米管总是混合在一起。美国杜邦公司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分离不同类型碳纳米管的技术,《科学》杂志1月9日刊登了这一成果。 碳纳米管韧性高、导电性强、场发射性能优良,兼具金属性和半导体性,有“超级纤维”之称。

加科学家成功获得“纳米电线”

  加拿大科学家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成功的在一个物理表面上实现了分子“链式”反应,生成了纳米电路所需的纳米“电线”。该项研究大大缩短了目前在特定表面“书写”分子信息的时间,为实现纳米电路制造带来了新希望。   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纳米科学领域,目前有多种在特定物理表面上以

第二届卡弗里奖在挪威揭晓

  挪威科学院6月3日宣布,8位科学家因在天体物理、纳米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第二届卡弗里奖得主。   这8位科学家有7位来自美国,1位来自英国。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杰里·内尔松等科学家被授予第二届卡弗里天体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天文望远镜方面的创新;美国

科学家探测到纳米材料颗粒旋转

  由高压先进科研中心(上海)研究员陈斌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探测到应力下超细纳米材料的颗粒旋转。该发现对于研究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寿命以及探索矿物在地球内部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2月17日,该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虽然粗晶材料的变形已被广泛研究,但研究人员此前一直

7位先驱科学家获得2008年Kavli奖

该奖作为诺奖补充,包括天体物理奖、纳米科学奖和神经科学奖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依次为Maarten Schmidt、Donald Lynden-Bell、Louis E. Brus、Sumio Iijima、Pasko Rakic、Thomas Jessell和Sten Grillner

科学家通过SKA先导望远镜发现超强磁场新天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ICRAR-Curtin)研究人员Hurley-Walker等通过分析SKA先导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射电暂现源。研究认为,该射电暂现源可能是一个超长周期的磁星或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相关

科学家在快质子俘获过程天体反应率研究中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03.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天体X-射线暴重要反应26P(p,γ)27S热核反应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

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交警”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帮助维持大脑细胞内的“交通秩序”,“指挥”细胞内营养物质和废弃物何去何从。  这一发现有助研究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交警”  这种蛋白质名为MEC-17。它的发现纯属好奇结果。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

科学家绘制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神经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脑神经元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全脑神经图谱数据库。这些全脑神经图谱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蝇中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行为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论文链接)。  “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将神经元回

科学家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组率先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画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96名健

科学家破解神经细胞身份密码

  大脑发生严重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甚至脑肿瘤等,都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某种蛋白质表达出现问题所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知道基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发生大脑疾病时,是哪一基因表达出了问题,对于研究此类疾病机理,“对症下药”,将起到关键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12月5日对外发布,

科学家绘制果蝇全脑神经图谱

  神经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脑神经元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全脑神经图谱数据库。这些全脑神经图谱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蝇中的一部分神经元的行为影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将神经元回路与特定的行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喜获天体光谱

    5月28日凌晨3点,正在调试中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 LAMOST)喜获首条天体光谱。随着调试的进展,随后的两天,LAMOST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天体光谱。LAMOST开始产出光谱,标志着其各个子系统(望远镜光学和主动光学、跟踪控制、光纤、光谱仪)已全部联通

俄科学家制出石墨烯“纳米水母”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化学家近期合成出了一种外形酷似水母的特殊类型石墨烯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这些粒子的结构使其可被用于催化过程及制造导电聚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应用表面科学》(Applied Surface Science)杂志上。   石墨烯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之一,即“纯”

我科学家实现多孔炭球纳米定制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陆安慧团队提出纳米空间限域热解耦合自沉积、自活化的结构调控集成策略,在微观尺度下实现多孔炭球的纳米定制。   作为一种功能载体,空心纳米炭球具有各向同性、生物相容性好、容载量高等优良特性,在新能源和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重要应用前景。   该团队与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合

科学家用电子信号控制纳米开关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机械泵和微型马达等装置在医药、工业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得以大大提升,这就产生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类要如何控制这些纳米装置的开关?荷兰科学家通过外部电子信号对原子大小的机械装置进行开关控制,解决了上述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月刊《纳米快报》(Nano Lett

华裔科学家创建癌症纳米医疗新工具

  加拿大多伦多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物物理学教授郑岗博士领衔的医学研究团队,成功地将用于诊断成像的微泡转变成可困守在肿瘤内的纳米粒子,从而为输送靶向药物载荷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的此项成果,描述了郑岗团队如何使用自然存在的可用于光合作用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材料绷带

  捷克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抗菌纳米材料绷带——NANO LPPO,可用于治疗烧伤和细菌感染的皮肤伤口。该材料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有待进一步临床测试验证。相关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来自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的Dominik Rejman团队与微生物研究所的Libor Kr

科学家用纳米粒子和大脑“对话”

  电流是大脑的语言,而如今人们可以在没有导线或植入体的情况下和它对话。纳米粒子能通过放电刺激大脑区域,从而提供了治疗脑部疾病的新方式。它甚至有一天可能会带来电脑和人脑之间数据的日常交流。  一种在2004年发现的材料使其成为可能。磁电纳米粒子(MENs)受到外部磁场刺激时会产生电场。如果这种纳米粒

科学家合成新型纳米材料硬度超钻石

这是一个直径2毫米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材料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传统上认为钻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物质,也因此常常会被用在工业钻头上。但科学家们近日合成了一种硬度超越钻石的新材料。  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新墨西哥大学,中国燕山大学,吉林大学以及河北工

科学家研发出纳米发电机

  移动身体就可发电   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纳米发电器,它可以将我们移动身体时自然产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利用我们一天在办公室的活动,纳米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足够给我们的个人电子设备(如手机、MP3播放器、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有了它,我们可能迎来一个新时代:由于能从周围环境获

科学家发现新荧光硅纳米粒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30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从而发现了新的荧光硅纳米粒子,其在材料、信息技术以及医药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上。   这种硅纳米粒子含有几百个硅原子,与水混合后会发出荧光,其稳定的荧光强度可保持超过三

科学家打造纳米银弹预防普通感冒

  北京时间10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向细菌提供纳米级银粒子,可令其具有阻止病毒传播的能力。目前,科学家正利用这一研究成果,研制用以预防普通感冒和其他疾病的“银弹”。  这项研究发现,诺罗病毒(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在与浸透了银粒子的细菌接触以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