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同行评点“人造生命”

“这一实验表明,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设计基因序列,制造出人工合成的细胞。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无疑是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出更复杂、有实用价值、能造福社会的生物体。” ——文特尔研究所负责人丹尼尔·吉布森 “将完整的基因组从一个物种交换到另一个物种是很了不起的创举。这代表了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进步。” “尽管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但我不会把它叫作人造生物体。人工合成意味着完全从头开始,而不是利用天然的基因组,更重要的是,该实验还是需要一个受体细胞为移植细胞提供细胞质的”。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师詹姆斯·柯林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还未产生。他们所做的只是在未明显影响到原来DNA功能的情况下,成功地将DNA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实用生物伦理学研究中心格伦·麦吉 “如果所提出的目标是为商业目的产生有益的微生物,已有其他方法在应用之中了,……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阅读全文

科学家称未来可用软件设计细胞创造外星生命

  克雷格·文特尔的研究团队在2010年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他认为,人类很快就能够利用电脑软件和3D打印机来设计细胞和有机体。这些细胞可以用来制造生物燃料、对抗全球变暖、发展新的药物,甚至创造出外星生命。   2010年,克雷格·文特尔的团队用基因合成技术得到的基因组替换了一个自然细

“人造生命”:福音还是怪物?

  5 月底,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文特尔和其团队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造生命,文特尔为这个“人造生命”起名为“辛西娅”,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并可自我复制的生物。  “阴森古堡、雷电交加、驼背助手”这些传说中的场景都没有出现。不过,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

中国学者Nature发文:迁徙进化实验揭示合成生物建构原理

  11月7日,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泰立教授实验室的合作成果“空间扩展生境定植的进化稳定性策略”(A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to colonize s

合成生物学:正在"起飞"的技术

  文特尔:聪明的"园丁"   生物技术有时更像人与自然交流的一种传统方式:园艺。园艺技术主要是通过修剪与嫁接。以基因为"修剪嫁接"对象的生物技术却遇到了这样的拦路虎:生命体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而不管人类"主人"有什么打算。生物技术中的"修剪"包括去除一些虽对野生生命有好处但却消耗能量,不利完成

细胞工程:如何解构基因

   合成和编辑DNA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成本下降,同时带来更高的精确性,帮助生物学家从零开始或重新设计微生物基因组。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人类染色体。图片来源:科学图片图书馆  在典型的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菌株JF1看起来彼此没有什么区别——都表现为琥珀色琼脂板上的少量黄色菌落。但若将菌落置于红

细胞工程:如何解构基因

  在典型的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菌株JF1看起来彼此没有什么区别——都表现为琥珀色琼脂板上的少量黄色菌落。但若将菌落置于红光、绿光或蓝光波段中,它们的细胞则会将培养皿中的化学物质转变为色素,这种模式与它们接触的光的颜色相匹配,会产生一种温和而模糊的图像,让人们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宝丽来胶片。  

“基因组DNA大分子设计原则与化学再造”应急管理项目指南

设计生命、合成再造、重塑生命,合成生物学开创了全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其通过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工程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交叉融合、系统集成,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创造新的微生物、细胞和蛋白(酶),从而在健康、药物、化学品生物制造、生物燃料合成等领域形成颠覆性技术,促

人造生命将带来哪些商业变革 媲美微芯片?

  热衷于不断突破的克雷格 文特尔(Craig Venter)一直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眼红的同行把这位科学怪才、发明家和实业家比作希特勒(Hitler),《时代》(Time)杂志说他是“科学坏小子”。而鄙人曾在一本书中,把他比作浮士德医生(Dr. Faustus),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名医生,

人造生命现阶段无严重影响

  随着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的诞生,合成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之争不断升温。近日,美国联邦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紧急就此举行听证会,与会的 “人造生命”缔造者克雷格·文特尔及其他人造生命科学家、生物伦理学家和众议员们经过激烈探讨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合成生物技术现阶段还不会立竿见影地引起环境、安

回国加入中科院 戴磊:让微生物为人带来大健康

  实验台前,身着白大褂的戴磊与他的几名学生专注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试剂,潜心钻研合成生态与进化,尝试通过人体微生物打开生命的奥秘。  现年31岁的戴磊,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初,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辞职回国,加入了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队伍。  “这是近

时空穿越 TA们的DNA“飞”入太空

   随着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一声轰鸣,在地球上几近消失的华南虎DNA(脱氧核糖核酸)被存储在特制容器中向太空飞去。与华南虎DNA干粉同行的,还有金丝猴、天行长臂猿、蕙兰、水稻、大豆、三七、蒲公英等动植物的基因样本。  据报道,此前不久的2018年10月底,科幻作家刘慈欣等人的DNA样本,通过长二丙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发现精准控制基因组重排方法

  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成果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提高了细胞工厂的生产效率,加速了微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这是继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打破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界限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让微生物为人类带来大健康

实验台前,身着白大褂的戴磊与他的几名学生专注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和试剂,潜心钻研合成生态与进化,尝试通过人体微生物打开生命的奥秘。 现年31岁的戴磊,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初,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辞职回国,加入了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队伍。 “

人工合成生命需法规约束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将酵母染色体融合的成果,一篇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夫·博克团队,另一篇则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  酵母染色体融合是人工合成生命的创新,也是中国科学家继20世纪60年代人

科学家合成“最小”细菌 仅有473个基因

  当谈到基因组的大小时,一种被称为衣笠草的罕见日本植物无疑是当下的重量级冠军——其脱氧核糖核酸(DNA)数量是人类的50倍。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个新的轻量级纪录保持者如今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培养皿中。在3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由基因组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率领的研究人员报

全球研究人员致力于创造首个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

  10年前,当遗传学家Ronald Davis首次提出,他的同事正在尝试创造人工酵母染色体,并将其放入活细胞时,Jef Boeke并没有太多想法。Davis就职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提出,实验室酵母是当时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不过,Boeke并不理

解密物种进化密码,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遗传变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动力。但遗传变异是如何发生的,又将如何影响物种遗传性状,改变物种进化方向?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正在揭开物种进化的神秘面纱,该团队首次发现了由人工基因组重排引发的不同尺度的杂合性缺失现象,揭示了基因组结构变异和非整倍体与酵母雷帕霉素耐受性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研究物种进化的遗

《自然》邀专家评价“人造生命”诞生

  美国生物学家Craig Venter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细胞,他将一段人工合成的基因组进行重塑和修饰后,植入另一种无DNA的细菌壳中,从而人工制造了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支原体丝状菌。《自然》杂志邀请了八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就人造细胞对其各自领域的影响和意义给出自己的评价和意见。 1

遗传学大牛将合成完整人类基因组?

  上周,哈佛医学院的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和小伙伴们悄悄邀请了130名科学家、律师、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在波士顿召开了一次不对外公开的基因组会议。据说,他们在会议上探讨了体外合成完整大基因组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Church后来提供给STAT News的一份声明指出,这样的尝

科学怪咖Science革命性成果:构建最小的基因组

  Craig Venter博士被誉为是21世纪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除了一些科学上的重要头衔,他还是一位企业家,是J. Craig Venter研究所(JCVI)的创始人总裁兼CEO。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Craig Venter一直是先行者。由于在人造人,以及对基因研究等方面的偏执热爱,其因

“人类基因组图谱”20年——30亿碱基“拼出”大科学时代

   20年前,2001年2月,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发布首张人类基因组图谱。  这是人类生命科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20年来,曾作为单一学科独立发展的生命科学迎来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技术前沿汇聚的“大科学”时代。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于

合成生物学:正在"起飞"的技术

——首例人造生命开辟崭新时代 “人造生命”如何诞生   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汉密尔顿·史密斯及其同事在5月2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创造了一个人造生命。更准确地说,他们利用实验室里现成的化学物质,制造出了载有约1000个基因的DNA片断。这是自万物起源以来第一个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把合成DNA的目标设的远大些?对人类基因下手怎样

  2015年7月,100位遗传学家在纽约基因组中心汇聚一堂,围绕酵母展开讨论。包含1200万碱基对的酿酒酵母基因,是目前为止科学家成功合成产生的最长基因组。Autodesk软件公司Bio/Nano研究组的研究员安德鲁·何塞尔(Andrew Hessel)获邀在会议上发言。台下观众问他接下来会是何种

科技部公布7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名单

  10月10日,科技部公示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单。这次公示的是“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合成生物学”、“固废资源化”、“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专项,及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共有78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项目总经费预计超过10亿元。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15个项目  干细

它们,还是来了

   摘要:人造生命已经迈出了颤颤巍巍的第一步,下面它将带人类去往未知的远方。  “它会产生新的病毒!”“你不能这么做,这是上帝才能做的工作,你难道要让他老人家失业吗?”“如果这种技术落在恐怖分子手中,会造成比‘9·11’还要大的伤害。”“如果制造出新的人,现在的人类将怎样与他相处?我们的伦理体系会

前瞻布局 交叉创新 引领BT深入未知蓝海

9月20日,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将迎来年度盛会——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将担纲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深圳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国际大赛两场千人活动。  观其背后,是深圳先进院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以下统称BT)10余年的前瞻布局、近千名高水平

英国科学家成功创造彻底改变DNA密码的大肠杆菌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合成并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命体。  2019年5月16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读取并重新设计了大肠杆菌的DNA,然后用经过改造的合成基因组创建了新的细胞版本。  人工基因组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