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万钢部长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

6月28日,科技部万钢部长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调研。万部长参观了部分实验室,听取了生物中心王宏广主任、研究所王晓东所长关于生命所建设背景和研究工作进展的汇报。 生命所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凝聚了一批正值创新高峰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体制与机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对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万部长对生命所成立3年来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万部长指出,科技部将继续加大对生命所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关单位要紧密配合、克服困难,扎实做好生命所相关支撑、服务和保障工作,对生命所的新机制体制进行宣传。 科技部办公厅、政体司、计划司、基础司、社发司和生物中心的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阅读全文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全职回国还是做空中飞人 焦点人物现身说法

金力:刚回来的人都会明显地注意到国内外的很多东西不一样。这里面既有体制的问题,还有刚才大家提到的文化问题。我认为改变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曾经带学生去看唐吉柯德。试图改变文化就像唐吉柯德。刚回国的人应该尽快了解国情。我就让三分之一的行政人员不干别的,专门帮助新回来的人适应国内。 但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全体会员共聚一堂 庆贺协会成立30周年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及第八次全体会员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会议对第七届理事会工作进行总结,宣读了2016年新申请入会单位,审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颁发了2016年度CAIA奖,同时举行了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全职回国还是做空中飞人 焦点人物现身说法

我是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毛河光教授、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张存浩一起去的,还有几个高级专家,大家一致认同这种模式。我知道海外华人还有很多顾虑,但是我认为生命科学研究所能够成功说明了一下几个问题: 1. 国家的稳定支持很重要。我问过吴瑞教授,美国的稳定支持占全部科研经费的百分之多少?他说是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创新驱动中国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

王晓东:合理的评价机制比给钱更重要

  中国应该把领军式科学家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很少见诸媒体的科研机构,这与所长王晓东低调的办事风格相关,也似乎与他“不能不考虑自己所透出的信息被传出之后给研究所带来的后果,很多事情只能到我为止”的观点更有关联。   4月7日,在苏州参加冷泉港亚洲首次会议“沃森癌症研讨会

新华社调研精准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

   编者按:伴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知识的日益积累、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医学领域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新华社记者最近两个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在精准医学这一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国面临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亟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加强顶层设计

新华社调研精准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

   编者按:伴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知识的日益积累、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医学领域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新华社记者最近两个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在精准医学这一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国面临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亟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加强顶层设计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

王晓东(右三)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在国内科研领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特也是孤独的存在。它的“诞生”有点儿石破天惊的意味,它被赋予的意义和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它更多的是像学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学研究上的极大自由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

相关报道陈竺将面临出台医改方案的挑战 作者:李静睿 魏铭言 来源:新京报 所有的悬念最终尘埃落定。 自4月底万钢以致公党副主席身份接掌科技部长以来,关于“第二个万钢”的猜测就没停止过,期间,陈竺的名字也一再被媒体提及。作为国务院部委正职中的第二个非中共人士,陈竺亦为今年以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调研安捷伦科技和岛津公司

  2011年4月21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一行分别来到安捷伦科技公司和岛津公司进行调研活动,考察这两家公司近年来仪器研发的方向和仪器设备的发展状况。   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专家有石油化工研究科学院的陆婉珍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杨松成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缘何难产?

  第二批国家实验室仅仅作为扩大试点,没有经过批准立项;国家实验室的验收标准迄今还存在争论;加上体制问题,导致第二批国家实验室“筹”字难除。  10月10日,大连。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

赵宇亮:勤奋是最好的智慧

2009年9月1日,1500名来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纳米技术专家聚集北京,参加论剑中国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我国很早就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安全性。纳米技术的发展,一开始就研究尽量减少潜在污染的方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会的赵宇亮如是说。谦和与儒雅——这是采访中赵宇亮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赵

王晓东:“体制外”的科研所是怎样神奇的存在

  以研究细胞凋亡著名的中国、美国科学院“双料”院士王晓东,似乎一直习惯将自己隐在媒体聚光灯之外。回国十三年来,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的他,让公众最为“熟知”的形象应该是有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之称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下称“北生所”)创始人兼所长。  这家后来被誉为中国最高效研究所

中国版诺奖颁发:施一公潘建伟等3人获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百

第二届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在北京召开

  “第二届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于2010年7月8-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等领导出席。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医药科技,促进人民健康”,目的

岛津:精耕细作 从岛津日本到岛津中国

“试验仪器发展战略研究调研”系列之三   2009年9月2日上午,“试验仪器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小组”访问第三站: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岛津中国的企划部、分析仪器事业部热情接待了来访专家团。    调研会现场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企划部小谷崎真部长做报告,分

看病难药价高 新任卫生部长陈竺身负体制沉疴

看病难、药价高的问题是摆在陈竺面前的难题,医疗卫生事业关系民众切身利益,同时又布满体制沉疴,新卫生部长该如何做? 陈竺简历 生于1953年8 月,江苏镇江人,无党派,研究生学历,科学博士。1970年参加工作,1970年4月至1975年10月为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插队知青,1978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原子荧光光度计那些事儿

  【前言】原子荧光光度计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郭小伟先生成功研制。发展30多年来,历经两代人的奋斗与付出,不仅成功地实现商品化,技术日趋成熟完善,还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其检出下限改进了3个数量级,被测元素从9个增加到

王晓东:开垦科研体制的试验田

   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火星计划,这些曾突破人类科技极限的创新成果,常促使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海外(美国)20余年科研生涯中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是什么促使着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先进的科学文化或者科

万钢:科研环境应对造假“零”容忍

科技部长万钢接受采访  在几十年前,一位村支书和来他们这插队的年轻人说,人这一辈子有两样东西,是越用越多,一个是力气,一个是脑筋。后来这个年轻人成长为了教师,工程师,大学校长,科技部的部长,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他在什么方面动了脑筋,用了力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科技部部长万钢。  

自主创新迈大步

  ○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展示“中国精度”   ○蛟龙入海,载人下潜成功突破7000米,刷新“中国深度”   ○大桥飞架,穿山越海,不断书写世界纪录,彰显“中国跨度”   一系列令国人自豪、让世界瞩目的自主创新成就,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2006年1月9

5所大学7名教授套取专项资金2人判刑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科学技术部党组今天通报巡视整改情况。关于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目前,共依法依纪查处了8人,其中陈英旭、宋茂强2人被依法判刑;李宁、李澎涛、王新月、王甫(李澎涛的博士生)4人被依法批捕;邹华暂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