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2分、西经177度20分地点。在进行第6个“短期冰站”和海洋考察站作业的同时,考察队领队吴军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率12名考察队员分两批乘“海豚”直升机成功抵达北极点。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在北极点冰面上飘扬。 考察队员在北极点冰面上进行了冰浮标布放、温盐深剖面探测仪观测、海冰和海水样品采集与生态学观测,获取了0至1000米水深的温盐资料、3根冰芯样品和一批海水样品,沿途同步进行了海冰分布观测,为本次考察海冰快速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综合研究采集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作业,使中国对北冰洋的考察......阅读全文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8月20日,考察队领队吴军(右)和首席科学家余兴光(左)到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当天上午,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

北极科考:中国须深度介入

  中外科学家在“雪龙”号上施放“系流气艇”,进行大气物理科学观测。  2010年7月中国进行第四次北极科考,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图为“雪龙”号正在吊运“防熊”的“苹果房”。  全球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北极“无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但各国也在“憧憬”,冰雪消

中国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经过3515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的航行,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8日7时44分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自7月2日从青岛出发以来,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克服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27个站位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

中美法北极科考聚焦海洋酸化问题

  海洋酸化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环境问题,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在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中,来自中、美、法三国的科考队员齐聚“雪龙”号科考船,携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欧阳张弦介绍说,海洋酸化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祸出同因”——都源于主要温

中国北极科考队展开本次科考首次冰站作业

  当地时间29日下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86度48分、东经120度15分的北冰洋浮冰区设立短期冰站,这是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第一次开展冰站作业。   据介绍,此次短期冰站作业由4组人员分别实施:海冰物理组进行冰芯钻取,开展海冰厚度剖面、反照率、积雪特性等观测,海冰光学组进行海冰光学透射和

中国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将进行综合调查

  “雪龙”号7月31日电(记者郁琼源)北京时间7月31日上午8时50分,“雪龙”号进入北极圈。上午9时,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队员身着统一的红色队服,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八北”字样庆祝进入北极圈。   同时,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科考队员们又组成“八一”字样,八位曾当过兵的科考队员组成

“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图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新华社记者 摄

“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北极圈

  北京时间7月30日6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北纬66度34分、西经169度10分进入北极圈。  考察队员们在“雪龙”号直升机停机坪展开五星红旗和考察队队旗,组成“9北”“66度34分”等字样,纪念进入北极圈。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0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即将启程

6月24日,工作人员正在往“雪龙”号上装载物资。   6月25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将从上海出发前往厦门,并在厦门作短暂停留后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这次考察从7月1日正式开始,9月23日结束,全程85天。航程和考察时间都将打破以往3次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实现多个“首次”

  9月26日,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回上海。历时69天,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下称“九北”)顺利结束。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九北”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我国首次开展的极地考察。“同时‘九北’也是年初《中国的北极政策》发布后我国的首次北极科考,这可以看作是对上述白皮书相关声明的成

我国完成北冰洋科考-“雪龙”号驶离北极圈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8月31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出位于北纬66度33分的北极圈。  自今年7月20日进入北冰洋以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连续奋战,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多个海洋站位的综合调查、9个短期冰站考察和一个为期13天的长期冰站

安光所自主研发环境监测仪器在北极科考中获极地环境数据

  据来自北极科考一线的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多轴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北极连续运行3个月以来,已成功获取了极地大气成分BrO、O3 、NO2等实时监测数据。其中BrO(氧化溴)是造成极地臭氧损耗的关键性物种。目前仪器运行良好。   近年来,安

中国北极科考二十四载:向北而去,探索极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72.shtm 9月27日,顺利完成北冰洋各项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缓缓靠泊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圆满结束。我国于1999年

首次亮相!北极科考国产海雾观测仪“大显神威”

  在白令海公海区域上,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8日成功释放了装载着海雾观测仪器的探空气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雾观测仪器首次亮相北极科考。  据介绍,此次北极科考应用的这一海雾观测仪器名为“海雾能见度剖面仪”,由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可对海雾的物理和辐射特性进行观测。此次北极科考共计划释放40个

我国第五次北极科考7月起航

在前4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我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搭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7月2日从青岛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据记者了解,本次科考队领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担任,首席科学家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担任。考察队由科研人员、组织协调与管理人员、后勤保

山西高校学子赴北极科考-携设备监测海冰变化

  8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磊正在做北极科考前的最后准备。11日,刘磊将乘坐雪龙号赶赴北极。期间,他将携带10套“海冰漂移定位及厚度监测浮标”,监测北极海冰变化。  据介绍,此次科考是太原理工大学窦银科副教授课题组在国家海洋局“中国南北极环境监测与评估”十二五极

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在第四次北极科考中再显身手

  近日,在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中,由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极ARV”水下机器人在北纬86度50分首次从冰洞下放,开展冰下调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在高纬度的作业记录。   在参加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基础上,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水下机器人经过了一系列改造,于20

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2”号返航

  “雪龙2”号最新消息,正在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9月11日5时开始返航。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今年7月15日从上海出发,开启北极科考之旅。这也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承担北极科学考察任务。 北京时间

中国北极科考队布放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

  8月4日,“黄河”号小艇正在将大型浮标从“雪龙”号船中部拖至船尾部。当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

中国北极科考队设立短期冰站并开展首个冰站作业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11日在北纬79度13.5分、西经168度50分的北冰洋海域设立短期冰站,开展了本次考察的首个冰站作业。  11日6时左右,29名考察队员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所载的“黄河”艇到达作业区。此次短期冰站为多学科联合作业,队员们在约6小时内成功开展了海冰物质平衡浮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展开第一次调查作业

  经过8天航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10日下午15时30分抵达白令海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预定站点,开始了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之行首个调查站位的观测与取样。   在强烈温带气旋影响下,白令海波涛汹涌,海上平均风力为7至8级,涌高4米,气温只有6摄氏度左右。停船作业时,“雪龙”号上

第四次北极科考7月1日开始-全程85天

  6月25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将从上海出发前往厦门,并在厦门短暂停留后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这次考察从7月1日正式开始,9月23日结束,全程85天。航程和考察时间都将打破以往3次北极科考的纪录。       6月24日,工作人员正在往“雪龙”号上装载

中国水声界完成首次北极及其毗邻海域水声学科考

   图说:卫翀华在北极海冰上进行水声实验  历时78天,累计航行13000多海里,最北到达北纬82度52分,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凯旋。在128名考察队员中,中科院声学所水声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卫翀华是一名“新兵”,也是我国水声学领域赴北冰洋进行实地专业科学考察的第一人。  “在

仿北极熊皮毛给点儿光就发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98.shtm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工程师发明了一种面料,使用室内照明即可保暖。这一技术是80年来以北极熊皮毛为原型合成纺织品的探索成果。研究发表

第13次北极科考完成今日返沪,“雪龙2”号破冰船首抵北极点开展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21.shtm

再次出征!武大先后选派近200人次参与中国南北极科考

武汉大学17日举行出征仪式,为即将随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的杨元德、丁曦、陈亮宇3名队员送行。据悉,杨元德长期从事卫星测高和重力领域研究,先后3次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丁曦、陈亮宇分别从事极地环境动态研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处理研究,均是首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

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北极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流线式外形,鹅黄色“皮肤”……在“雪龙”号船舱底部,“藏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一名神秘“队员”——“北极ARV”。 “北极ARV”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它将携带多种测量设备,在此次北极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说,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型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参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   参与本次科考、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蔡明刚博士说,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对生物和人类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内分泌干扰等特征,它们对北极地区

从“登山科考”转为“科考登山”

“以前是登山队带着科考队,现在是科考队带着登山队。”日前在科技部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指出,本次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模式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