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诚实做学问正直做人

此文呼应最近人民网上的一篇报道,及今年3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人民网的报道题为《四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下决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详见: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444910.html;《光明日报》的文章详见:http://www.gmw.cn/content/2010-03/10/content_1069204.htm。) 两年前,清华大学化生基科班的毕业生请我留言。我绞尽脑汁,想出一句代表了自己很多想法的话: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 做学问必须诚实,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做学问的诚实反映在两方面。首先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诚实作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偏差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可以说,许多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或偏差,这种学术问题的争论往往是科学发展的重......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报:坚守学术诚信-弘扬道德建设正能量

  鉴于近期流传的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总裁臧敬五学术造假一事,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作题为《大学的学术诚信与科学精神》专场报告时,寄语四川大学全体师生:“你们可以不惊天动地,但必须要有诚信。你们可以什么都破产,但学术信誉不能破产。”   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一宗接一宗的学术不端

欧阳钟灿院士:文章千古事-“清白”留人间

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只有坚守住科研诚信底线,学术生涯才能长久。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副主任欧阳钟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殷切寄语广大科研人员和青年学子:文章千古事,“清白”留人间! 我们需要“礼失求诸野”

研究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常犯问题总结

  在过去几个月里面,我帮助不少研究生修改过学术论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非常好,但是,在他们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回国了,我想应该是时候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

北航教授Nature发文-点评中国学术论文评估新指标

  生物通报道:今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向高校发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其中提到在部分学科学术论文评价时,试点设置了“A类期刊”指标。然而这一尝试受到了不少争议,在5月,教育部发函表示“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至于A类期刊目录,教育部决定再讨论重新遴选。  对此,北京

41篇中国医界学术论文涉嫌伪造同行评审被撤

  近日,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简称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  同行评审被伪造  BMC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出版机构,总部位于美国,拥有277家同行评审期刊。该出版机

中国林科院获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近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其中,中国林科院原院长刘世荣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生态学报》上的学术论文——《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

福建高校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5月13日,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福建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指出高校要建立学风建设奖励和惩处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依据相关制度,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以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根据细则,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

院士专家议学风下滑:学术道德维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画的“一座山”深深地印在出席“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道德建设论坛”的听众心中。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的背景是对我国学风现状的估计。他把学风蜕变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学术精神、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而最高峰正是在学术不端部分高高耸立。“真正具有学术精神

学术论文毕业设计-哪些因素影响本科生未来选择

  【数读】  为了分析本科期间科研参与情况对研究生类型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利用“2016年度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监测调查(硕士生项目)”的抽样数据,从“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三个维度衡量本科期间的科研参与情况,并将学科归纳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理科、工科四大门类

科技部:已开发智能工具监测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2/470099.shtm 12月1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对近期查处的论文造假有关情况的通报。根据通报,近期有119篇造假论文被查处,共有293名责任人被处理。 其中,撤销学位的9人;撤销职称的20人;取

荷兰报告称其人均学术论文数世界第二-瑞士第一

     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日前发布报告说,荷兰科研人员人均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二。  这份名为《教育趋势展望2012》的报告对比了201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科研人员论文发表量。其中荷兰平均每名科研人员论文数量为125篇,位列第二。瑞士位列第一,人均论文数量为161篇。瑞

中国科大2009年学术论文比例再列全国高校第一

  1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公布了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表现不俗”的论文比例再列全国高校第一。   2009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0.88万篇,其中表现不俗(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的世界均值)的论文数为1.68

科技部:已开发智能工具监测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2月1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对近期查处的论文造假有关情况的通报。根据通报,近期有119篇造假论文被查处,共有293名责任人被处理。  其中,撤销学位的9人;撤销职称的20人;取消一定年限晋升职务、职称资格的156人;追回获取奖励奖金、撤销荣誉称号的42人,合计追回奖金46万余元;取消一定年限申报科

因疫情影响-2020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改为线上举行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为线上举行,活动地点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以及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化学奖得主为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

葡萄糖的研究历史

1747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S·Marggraf)在柏林首次分离出葡萄糖,并于1749年将这一过程发表在《从德国产的几种植物中提炼蔗糖的化学试验》一文内,第90页中写道:”用少量的水润湿葡萄干将其软化,然后压榨被挤出的汁,经过提纯浓缩后,得到了一种糖。马格拉夫发现的这种糖就是葡萄糖。然而,葡萄糖

中国科协所属211家学会发布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2月15日,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科协所属211家全国学会郑重发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旨在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倡议广大论文

三院士谈科学道德:遵守一条“红线”-珍惜学术声誉

  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同学们要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实践者,成为诚信为人的典范和社会良知的引领者。”在14日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

中外20家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声称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

  今天,由国内外二十家实验室负责人联名撰写的一篇名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学术论文在Protein Cell杂志上发表(Burgess et al., 2016),首次公开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提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NgAgo实验,将针对韩春雨的NgAgo技术的争论推入了

科技部:通报这9起学术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惩处违规行为,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近期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学术论文造假、违规使用科研项目资金等案件进行了调查,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者。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现将部分已完成调查处理的违规案件情况通报如下

董晨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院士是个至高的荣誉。  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公布了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

“高官落选院士”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全部落选。此外,企业高管仅存3人当选,为中石油原副总裁胡文瑞、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总经理丁荣军。   在职和卸任的政府高官全部落选,企业高管也仅存3人。这一评选结果,体现了此次院士评选的公平公正,

大连理工教授:让学术道德委员会愿担当、能担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38.shtm

朱大明:科学的“无私利性”与“独创性”奖励

近年来,对学术违规、学术腐败的揭批多聚焦于学人的急功近利。对科研评价尤其是以论文或成果评奖为核心的量化评价方法的诟病,也多认为是因论文或成果量化的评价指标与科研人员的职级晋升、学位申请、荣誉地位、奖金待遇等挂钩,刺激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学术浮躁,致使与论文发表或项目评奖相关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一

中国科协:抵制学术不端,将商请有关部门打击“黑中介”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就《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答记者问  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自2016年“科技三会”召开以来,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坚守良好的道德操守,潜心研究、奋勇争先,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稳居世界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但也发

首届中美女化学家学术研讨会在化学所召开

  为特别纪念2011年国际化学年和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第一届中美女化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资助,由俄勒冈大学的Geraldine Ric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次由外籍科学家担任

  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西班牙专家米盖尔()申报的“不同组织与疾病来源的iPS多能性差异与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最近获得科技部批准,成为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米盖尔研究员毕业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曾在英国帝

调整评价机制是论文造假的“灭火器”

  时下,原与商品交易无关的学术净土,出现了为论文写作以及发表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地下市场,令人错愕。   从道德上讲,这种交易行为肯定是学术不端行为;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种交易行为也是非法的。如果是无刊号的期刊,则有可能涉嫌诈骗罪。如果是有刊号的期刊,收费达到一定数额,则有可能涉嫌“非

叶恒强院士在金属所作“准晶闪耀光芒”专题学术报告

  10月31日晚,应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之邀,叶恒强院士作了题为“准晶闪耀光芒”的学术报告,共有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日前,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Shechtman于1982年

关于人工合成氰钴胺素的介绍

  1965年,伍德沃德因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后,他并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停止工作。而是向着更艰巨复杂的化学合成方向前进“。他组织了14个国家的110位化学家,协同攻关,探索维生素B12的人工合成问题。在他以前,这种极为重要的药物,只能从动物的内脏中经人工提炼,所以价格极为

中科院、基金委:公共资助论文可开放获取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5日分别发表政策声明,从当天起,中科院受各类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所产生的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部或部分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论文,将在论文发表后12个月内实施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就是公众可以不必再订阅科技期刊,即可在相关网络上查阅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科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