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基因变异是抗药性增强一大因素

过去几年来,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的抗药性从2%增加到了90%。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原先认为的不同,通过谨慎用药预防抗药性的策略并不总是有效。 传统观点认为,病原体抗药性增强是滥用药物所致,例如大量使用金刚烷胺会对病毒形成进化压力,使对药物敏感的毒株灭亡,具有抗药性的毒株获得生存优势,从而扩散开来,导致抗药性愈演愈烈。 根据这种理论,在大量使用金刚烷胺的国家,病毒对这种药的抗药性会比较普遍,而在很少使用金刚烷胺的国家,针对该药的抗药性应很罕见。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不管是在每年开出150万剂金刚烷胺处方的美国,还是在很少使用金刚烷胺的日本和新西兰,病毒对该药的抗药性普遍存在。 为了弄清楚这种现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对来自世界多个地区的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研究的所有金刚烷胺抗药性事例都是由同一个基因变异导致,这种变异......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基因变异是抗药性增强一大因素

新发现与创新:科学家发现基因变异是抗药性增强一大因素       新华社纽约6月18日电(记者  王艳红)  过去几年来,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的抗药性从2%增加到了90%。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原先认为的不同,通过谨慎用药预防抗药性的策略并不总是有效。    

基因变异是抗药性增强一大因素

  过去几年来,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的抗药性从2%增加到了90%。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原先认为的不同,通过谨慎用药预防抗药性的策略并不总是有效。   传统观点认为,病原体抗药性增强是滥用药物所致,例如大量使用金刚烷胺会对病毒形成进化压力,使对药物敏感的毒株灭亡,

科学家发现青光眼发病基因变异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三份独立的报告公布了与青光眼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这或将为青光眼治疗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案。  青光眼是一种眼部疾病,可以逐渐破坏光感神经并导致永久失明。虽然眼内压过高是青光眼发病的一种常见因素,但是眼内压正常的人也有患上青光眼的可能。  在第一份报告中,

科学家发现基因变异可预测人类死亡时间

  据香港《文汇报》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研究时发现,基因变异可预测人类“最可能”死亡的时间。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研究巴金森症及脑退化症时,无意中发现掌控人体生理时钟的基因变异。这种基因变异不仅影响心脏病及中风等急性发病的时间,甚至可预测人类最可能死亡的时间。   研究团队表示,这有助

广西未发现变异甲流病毒

  广西15个流感监测实验室 尚未发现变异甲流病毒   一段时间来,国内外陆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的报告。截止到目前,广西有没有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呢?12月3日,记者在自治区疾控中心了解到,广西尚未监测到甲流病毒变异的情况。   “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我们一直

墨西哥发现首起甲流病毒变异

  【摘要】墨西哥卫生部长何塞·安赫尔·科尔多瓦3日宣布,卫生部门检测发现首起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   墨西哥卫生部长何塞·安赫尔·科尔多瓦3日宣布,卫生部门检测发现首起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   科尔多瓦说,一名女孩两个月前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住院治疗,病情恶化,发展成严重肺炎,不过现已

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基因变异

  据《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科学家们找到了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多个遗传变异。     Philippe Amouyel等人开展了一项大范围关联分析,对17008名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选取37154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之后再对另外8572名患者进行了

中国科学家发现与汉族男性痛风相关的基因变异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李长贵教授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鉴定出了一个与中国汉族男性痛风发作风险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L-23R基因的rs10889677突变可能导致了汉族男性的痛风病情的发展。  痛风是一种炎症性的关节炎,由于尿酸水平升高带来的尿酸

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相关基因变异

  据《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科学家们找到了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多个遗传变异。   Philippe Amouyel等人开展了一项大范围关联分析,对17008名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选取37154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之后再对另外 8572

像金刚狼复活?中国科学家发现“再生”物质

再生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东方有借莲花重生的哪吒,西方有靠一滴血就能复活的金刚狼。但扫兴的是,现实中人类的再生能力非常、非常弱。还能挽救一下吗?就在大年初一,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一种常见的小分子化合物,能显著促进哺乳动物的组织再生:加速伤口修复、促进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