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4 11:41 原文链接: 早期基因检测有助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获益

  个人如何规划乳腺癌筛查?有关专家指出,应该重视“乳腺癌风险评分”,利用早期基因检测等手段,帮助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从中获益。

  上海市抗癌协会近日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明确了如伴有“未育或≥35岁初产妇”、“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其一或以上因素,为乳腺癌高风险对象。

  上海首家三级综合国际医院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会同战略合作伙伴美国麻省总医院则进一步出具了一个《基因检测:报告乳腺癌风险、筛查、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将“任何年龄的卵巢癌、三阴性乳腺癌、50岁以前的乳腺癌、任何年龄的男性乳腺癌、多原发性乳腺癌/卵巢癌、犹太德裔血统、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亲属、早发性胰腺癌或前列腺癌”,均纳为遗传性乳腺癌的“危险信号”。无论父系还是母系家族中出现以上“危险信号”的,本人即为明确的乳腺癌遗传高风险人群,有必要进行相应组合的基因检测,进行个人具体乳腺癌风险综合评分。


图说:大会现场

  在刚刚落幕的嘉会国际乳腺癌论坛上,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乳腺及卵巢肿瘤遗传学主任Leif W. Ellisen教授解释说,两个受损基因可以产生肿瘤,而在遗传性肿瘤中,单个受损基因通过遗传而来,增加了其肿瘤发病率。此外,不同的基因突变带来的患病风险也有不同,如BRCA1可致乳腺癌发病风险50-80%,CHECK2致20%。因此组合基因检测的结果需要被进一步分析,才能判断乳腺癌发病的风险程度。

  “早筛发现的乳腺肿瘤一般较小,病灶局限于乳房。这期间肿瘤的大小和扩散程度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嘉会乳腺外科及妇女健康主任何青教授建议,高风险人群从3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磁共振(MRI)检查和乳腺X线(钼靶)检查,其中特别高风险的25岁就要开始MRI。对于一般风险的女性,也需要定期综合体检及在40岁开始一年一次的钼靶检查。“医生从家族遗传、基因突变、和患者当下身体表现这三个角度综合监测、判定个人的患病风险后,将据此建议后续的定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肿瘤。”

   何青教授强调说,不同的基因表达指向不同的筛查和预防方法。譬如发病风险最高的BRCA1/2携带者可以考虑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双侧乳腺切除术能降低其90%的乳腺癌罹患风险,对侧切除术降低90%继发风险。另一方面,特定的基因突变对应特定的抑制通路,在未来的治疗探索中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治疗效率。譬如研究表明BRCA1/2相关的三阴性乳腺癌对顺铂更为敏感,相关奥拉帕尼抑制剂能使患者获益,并已于今年初获得FDA正式批准。

   乳腺癌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乳腺癌报告》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也分别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1位和第5位。

相关文章

找到破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金钥匙”

近日,《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余科达团队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员在全球首次揭示乳腺癌早期转移亚群在转移过程中氧化磷酸化通路和糖酵解通路活性的互......

影像组学可以无创精准地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恶性程度在乳腺癌诸多亚型中堪称“王者”[1]。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呈阴性,缺乏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靶点,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生存预后......

年轻患者BMI对乳腺癌基因组复发特征的影响

根据韩国团队的一项新研究,体重指数(BMI)似乎会影响具有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ERBB2阴性乳腺癌病史的年轻女性基于基因表达的乳腺癌复发评分.“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增加BMI可能与年轻的......

乳腺癌分类而治,提升晚期患者治疗效果

在众多癌症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首度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乳腺......

江一舟:做有情怀的“大医生”

“做医生必须有情怀,无论临床还是科研,目标都是能实实在在帮助患者。”获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江一舟颇有感慨。作为乳腺癌诊治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江......

最新研究:最凶险乳腺癌或有新的治疗靶点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8日透露,该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

聚焦“铁死亡”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找到新策略

10月17日,《细胞代谢》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团队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铁死亡”在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的其中一个亚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中表现更为活......

乳腺癌因内分泌治疗引发血管舒缩症状研究启动

拜耳10月17日宣布扩展III期临床开发OASIS项目,暨启动OASIS4。OASIS4是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和乳腺癌高危女性因内分泌治疗引起的血管舒缩症状的III期研究。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

我国专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新方向

三阴性乳腺癌因异质性高、预后差、复发转移风险高,成为乳腺癌研究中亟需攻克的顽固“堡垒”。部分三阴性乳腺癌,如,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亚型,对现有的精准治疗策略不太敏感。记者18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