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0 08:56 原文链接: 黑龙江气候资源新规惹争议:风和阳光归谁所有?

  网上舆情要览:清洁能源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从其发展路径来看,并真正站在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立场上,民间资本的进驻都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认知下,对于民间资本,地方政府大可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放弃对立和管制思维,主动开拓合作渠道,实现双赢。而以行政思维设立门槛障碍,注定没有赢家。

  新闻背景:

  针对一些企业随意探测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问题,黑龙江省发布了《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气象部门批准,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我国首个规范气候资源利用的地方法规。

  媒体论道:

  晒衣服要请示吗?

  我国首个规范气候资源利用的地方法规,让人联想起阿凡提故事中巴依卖树荫的那一段来。有人调侃:哪天下个文件说上帝也是他们的那就万事OK了。

  我相信黑龙江这部地方法规,本意不是让老百姓冬天早上晒太阳要交费,也不是夏天你去户外吹个凉风要付钱。否则你要是哪天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身体的某个部位一不小心给祖国的风能开发事业作了贡献,也向气象局伸手要补偿,这买卖关系一辈子也扯不清了。

  地球人都知道,黑龙江不会因为别的地方利用了太阳能,他们那儿就少了阳光;西伯利亚并不会因为下风口的黑龙江开发风电而派人来伸手要钱。黑龙江这条法规,核心是对“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设限门槛,进行规范。它给人们造成“霸道”的印象在于: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中国能源不足么?真有人一不用政府投资,二不用污染环境,将大自然的恩赐转化成既赚钱又利民的双赢,你又一手遮天说不准了,说那是国家所有了,将来PM2.5指数降下来,你是不是还会收人家的呼吸费啊?

  其实收呼吸费,不过是句气话。我理解,老百姓是对政府习惯性垄断心怀怨气,他们担心在“规范”的名义下,又多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手拿橡皮章、一手端杯分羹的婆婆来。煤、天然气,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管得严些紧些,不去说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和太阳能,你自己无能占着茅坑拉不出屎,还不让企业自负盈亏拿来用用?或者,不交出排污费清洁费空气污染费挂号费排队费,这坑就不让人蹲了?

  将风能太阳能当成“新型国有资产”,黑龙江这条地方性法规,典型地反映了垄断体制的弊端:坐庄发牌的、制定游戏规则的、出牌洗牌的,永远是一个角色;输赢都归他,别人插不上手。一个没有竞争的游戏,一个你想抓一手牌跟他玩一下,但必须先交钱并且必须按他单方面制定的游戏规则出牌的游戏,能是一个公平游戏健康的游戏么?

  据说有位留德博士,回国后自己花钱在郊县建了幢可以自主发电的环保房。博士想把多余的电无偿输入国家电网,咱们电力局的人说了,入网行,得交费。

  一个没有竞争的游戏,一定是个弱智的游戏。当原本属于大自然赋予公共的风能太阳能,成为政府垄断的资源,从今往后,这个产业投的是政府的钱,出的是政府的力,这样的“国家权力”,会不会无意间扼杀这个产业原本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出来的技术开发与进步?会不会在有意或者无意间维护了既得利益者的同时,给那些试图一脚踏进这个门槛的企业,带来不亚于气象灾害的人为支出与损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太阳能风能,终有一天会走上、也应该走上规范开发利用的路子。但是,在全世界都在讲低碳讲环保,想着法子开发清洁能源的今天,在我们最期待的激励性开发、有序竞争性开发还给不出谱的时候,政府就急促呼啦地先来个国家所有化,怎不叫人浮想联翩?(浙江在线刘雪松)

  莫把民间参与当成资源保护的敌人

  仅从常识的角度作出判断,都不难理解舆论在此事上的吐槽动机:当我们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太阳、风,都被地方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定义为“国有”,荒诞之感立现。

  可以明确的是,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气候资源开发而言,政府对开发主体、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式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实属必要。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盲目开发;二来,也是管理效率的需要。但较之于传统能源的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较之传统能源如煤炭的开采,清洁能源的环境和安全风险都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的参与提供了先天优势;其次,囿于清洁能源在我国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的发展现状,民间资本在能源的普及和研发方面,显然有不可替代的前瞻优势,这在许多行业都已经得到证明。再者,现阶段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和民间资本的进驻欲望,都说明市场存在民间企业的生存空间。

  清洁能源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从其发展路径来看,并真正站在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立场上,民间资本的进驻都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认知下,对于民间资本,地方政府大可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放弃对立和管制思维,主动开拓合作渠道,实现双赢。而以行政思维设立门槛障碍,注定没有赢家。(华商报朱昌俊)

  “风能太阳能属国家”于法、于理无据

  遍查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只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等,根本没有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而《气象法》也只是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资源的特点,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也没有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中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可谓是于法无据,师出无名。

  并且,制定所谓“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还明显违背了相关立法程序。《立法法》规定“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等只能制定法律,很显然,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这样的制度,涉及到公民与国家财产和利益分配,是一个重大利益调整关系,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理应由国家法律来制定。而《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只是地方性法规,无权制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这样的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度。(南方都市报杨涛)

  对绿色能源开发应亮绿灯而非红灯

  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清洁绿色能源,无论是从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日趋紧张的角度考量,还是从绿色能源低碳环保的角度考量,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都应该逐渐引领能源开发的潮流,都应该在未来能源利用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对此,政府急需要做的是向开发企业提供补贴,提供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提供法律范畴内的各种扶持,大开绿灯,而绝不是开红灯,设定禁限门槛。

  实际上,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已经把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了重要一环,以法律、政策鼓励扶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近日,科技部还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的科技发展与产业化路线指明了方向(6月11日《中国建设报》)。黑龙江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规定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企业未经许可的探测开发,都人为增加了企业探测开发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难度和成本,都是对企业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积极性的遏制。(华商报李英锋)

  空气收归国有还远吗?

  我们很难想象将风能、太阳能资源划归“国家所有”会是什么情况,那么,我们走在大街上,甚至住在家里,只要沐浴了和风丽日,是不是就侵犯了国家所有权了,偷盗国家财产了?是不是要经国家许可才能享受,是不是还要缴纳阳光税和风气税,才能使用?是不是缴不起这些税,只能躲在阴暗封闭的空间里?这种荒谬的地方立法,等于剥夺了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不知这个无法无据的条例是如何出笼的。

  当然,我们相信,这个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的主旨并不是为了收阳光税和风气税,不是置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于不顾,而是将气候资源划归国有,用立法的形式阻止民间企业染指气候资源探测开发,以便让国有企业独享。退一步讲,哪怕是民间企业想要进行探测开发,也要跨过许可这个门槛,而光是审批这个门槛,就可以为地方政府开辟绵绵不断的财源。最后,所谓的管理工作都变成了收费工作———资源在手,坐地收钱。而且,风能、太阳能较之矿藏、森林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还有比这种一经收为己有,永世不会坐吃山空的办法更绝的吗?(南方都市报廖保平)

  讽刺表达的背后

  很多网友以讽刺的口气说,“空气是否也属于国有,任何人不能随意呼吸?”……显然,这样的讽刺和质疑首先源于常识的缺乏,把风与风能混为一谈,把企业开发利用与公众自然生活混为一谈。而且,也不清楚风能开发与气象灾害的关系。当然公众对气候资源利用常识的缺乏,也是源于法律上规定不明确,没有普及相关知识。

  此外是过去公共资源的审批制和国有化出现了很多让人不满的现象。公共资源国有化,似乎变成了国企化,而非民生化。也就是说,公众讽刺气候资源开发审批制以及国有化是有深层原因的。而“审批制国有化”很有可能会固化垄断或形成新的垄断。众所周知,“垄断”是目前最不受欢迎的现象之一,所以,公众才会以讽刺的方式表达自己情绪。

  而要想让公众认可气候资源“审批制国有化”,一是在气象法上要明确气候资源属于国有,开发实行审批制;二是在法律法规上要明确气候资源国有化不等于垄断经营;三是在审批环节要透明以防腐败,并减少审批环节的收费;四是,气候资源属于国有资源,即公共资源,要为公众谋福利,而不是让地方政府、国企牟利。

相关文章

研究重建中全新世中美洲地区水文和飓风活动历史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EXCEIS)谭亮成课题组和国内外合作者利用波多黎各莫纳岛石笋IM-94的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水文和飓风活动历史。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

气候变化可能使致命海洋“寒流”更频繁

提到气候变化,人们通常会想到变暖以及极端高温。变暖的海水,导致大量海洋生物面临死亡威胁。而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却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与水下寒流有关。这听起来似乎与海洋热浪席卷全球的现状......

厄尔尼诺对气候影响结束?专家:预计今夏气候仍异常

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12月达到峰值,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今年1月以来,厄尔尼诺不断衰减,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于4月到5月结束。这是否意味着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影响也随之结束?......

400余名专家学者共议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

4月12日至13日,2024年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暨第十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来自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研究员王......

天朗气清加快全球变暖步伐

2023年被证明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印证了一些著名气候科学家的警告,即全球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并已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4月3日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这种加速的一个原因——地球......

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衰减夏季或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陈溯)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3日表示,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处于持续衰减状态,夏季有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从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自2024年1月开始衰减。该事件峰......

新研究揭示全球变暖将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

基于古环境记录、古气候模拟和现代观测,对比了青藏高原北缘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纪暖期、现代暖期和未来百年暖期的干湿变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团队得出结论,未来全球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这项......

预制菜产业园运营的3大关键:产业投资、资源导入、渠道运营

传统的产业园区聚焦产和供,而预制菜产业园更加注重产和销,以消费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场力量推动产、供、销,打通产业链,实现由第三产业逆向推动一二产业升级,实现三产融合。预制菜产业园在运营过程中三大关键是产......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落地

据“浦东发布”,日前,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CMB.TECH的订单。该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其成功签约标志着全球航运业在清洁能源领域又取得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