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

  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14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数字领域。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急需解决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挑战。

  ——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全面赋能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如何组织和利用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创新跨越总方针,建立中国特色数字生态环境,确保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先进可靠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微电子光电子。硅基光电融合成为重要路径,中国在微电子、光电子先进制造能力与集成芯片设计方面面临重要挑战。

  ——光学工程。如何实现跨尺度矢量光场的智能精准调控、高效数字光学器件和系统开发、实时精确健康评估的新型成像和传感、低功耗高集成光子和高效绿色能源光子技术突破等面临重要挑战。

  ——测量计量与仪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建设已启动,重要场景下的关键测量技术亟待突破;支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测量的新形态精密仪器及传感技术将面临重要挑战。

  ——网络与通信。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背景下网络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新型网络理论与技术架构、日益逼近物理极限下的传输能力提升、核心设备与器件、算力网等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6G面向通感算网融合、天地一体等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存在应用基础理论突破、技术发展范式创新等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如何有效应对海量存量威胁治理及其有效防护不足、网络安全边界的削弱;如何打造计算和防护融合新模式、形成运行和防御并行双结构;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对电磁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提出新需求,电磁学与计算机、光学、材料学、生物、复杂系统等交叉融合,在电磁场基础理论、智能电磁计算、电磁防护材料、电磁场快速感知、电磁生物效应与防护仿生领域不断发展,促进电磁环境适应性、电磁安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装备电磁安全能力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控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中,如何将建模、控制、优化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紧密协同;如何采用工业互联网的端边云协同实现控制系统网络弹性/韧性、自适应、自主调控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认知。突破脑智能与脑决策机制启发的认知智能技术,研制多类型、可重构、高效、绿色节能的新型脑模型与软硬件系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系统与软件。亟需突破多元异构计算体系、通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类脑、量子等前沿技术,研发智能水平更高、能耗更低、更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新型基础软件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应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重大变革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严峻挑战:一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融合发展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速创新。二是“万物智联、智能引领、跨界融合、万众创新”新业态对智能感知、协同、学习、分析、决策、控制及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在理论、技术与工程方面存在重要挑战。理论方面需建立水下非线性声场理论,实现水下声场优化控制和利用;技术方面需突破海洋精细化遥感、非声探测等新型感知、远洋船舶气象导航、跨域通信和水下信息处理;工程方面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海洋化应用,强化海洋战略空间一体化管理,构建数字海洋新型基础设施。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快速建立国家、省、市一体化重大突发事件智能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智能化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院士在发布会上致辞指出,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坚持“服务决策、适度超前”,为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当天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余少华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费爱国院士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战》,并介绍相关研究情况。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自2014年启动“蓝皮书”系列研究工作,至今已连续9年发布“趋势”或“挑战”等系列成果。

相关文章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公布:测量计量与仪器入选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公布:测量计量与仪器入选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公布:测量计量与仪器入选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

谭久彬院士:要努力建设一流的仪器产业和一流的测量体系

9月23日,在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科学家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作了题为“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与质量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流的仪器产业和一流的测量体系,致力于建设质量强国。谭久彬从......

购置仪器最高补贴500万!河南出台27条举措支持重点产业链改造提升

9月24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出台27条举措“真金白银”支持重点产业链改造提升。具体包括: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创......

物理材料仪器分会:揭示未知材料世界的探索之旅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河南开封如火如荼地进行。9月23日下午,在“物理材料仪器分会”上,我们迎来了一场集结了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顶尖专家的盛会。本次分会场的焦点之一是创新驱动的讨论,包括材料制......

BCEIA召开在即,分析测试百科网欢迎您参观展位!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

肺癌早筛步入商业化阶段,相关检测仪器受到重视

2023年,肿瘤早筛行业已正式步入商业化阶段,目前,市场集中度不高,主流技术得到验证,商业模式整体处于探索期。在国家对肿瘤防治的系列政策中,肿瘤早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被倾入更多期待。肿瘤早筛,是指......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23项国家计量基准技术能力提升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以及《计量基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批准“612nm波长基准装置”“表面粗糙度基准装置”等23项国家计量基准技术能力提升,颁......

第七届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公示!

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公示系统发布通知,对第七届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进行公示。第七届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4)拟由72名委员组成,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