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8 09:58 原文链接: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研究显示一些孤儿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GPR119又称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受体(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recepto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中的一种孤儿受体。由于在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GPR119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GPR119主要分布在胰岛β细胞和胃肠道L细胞,调节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的分泌。GPR119的激活可以刺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的分泌,这两种激素是调控体内糖代谢平衡的重要物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GPR119小分子激动剂被开发,作为开发口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物。然而,对于GPR119功能和激活机制研究的匮乏,限制了靶向GPR119的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关于此靶点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而揭示GPR119与内源性配体以及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此外,GPR119被认为有较高“自激活”活性,但这种“自激活”的原因和结构基础尚不明确。

  8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谢欣,联合临港实验室研究员蒋轶,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lysophosphatidylcholines as activating ligands for orphan receptor GPR119)。研究发现,在不加任何外源配体的情况下,GPR119能结合细胞膜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s,LPC)并被其激活,解释了一些受体的所谓“自激活”现象其实是由未知内源配体导致。研究剖析了GPR119与临床阶段小分子候选药物APD668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阐明了受体偶联下游Gs信号蛋白的分子机制。

  为了探索GPR119的结构,研究从昆虫细胞中表达纯化了人源GPR119受体和Gs蛋白三聚体的复合物样品,并在未加入小分子配体的情况下解析了GPR119与Gs蛋白的复合物结构,分辨率为3.1埃。结构观察发现,受体的配体结合口袋存在一个狭长的小分子配体密度。为了鉴定该小分子的种类,研究将复合物样品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小分子密度属于具有单链疏水性尾部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研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验证了不同种类溶血磷脂对GPR119的激活作用,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溶血磷脂对GPR119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

  GPR119的配体结合口袋可以分为两部分——疏水和亲水口袋。其中,疏水口袋贯穿于胞外区和受体中央位置,主要与LPC的疏水性尾部结合;而亲水口袋向胞外区延伸,主要与LPC的亲水性头部结合。GPR119的口袋呈狭长状,在受体中央部位形成一个开口,使得配体结合口袋和细胞膜进行连通。而这个开口的形成与GPR119的跨膜螺旋5(TM5)独特的结构有关。在GPR119的TM5中间位置(5x50)附近,GPR119的氨基酸序列从结构上呈现出与其他Class A GPCR相比交错一位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开口结构。此开口结构既为较长的单链磷脂提供了结合空间,又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配体入口。借助分子对接的手段,研究认为该开口附近可能构成别构调节剂的结合位点,并探讨了具有控制食欲作用的多糖类天然产物Gordonoside F与该别构位点的潜在结合方式。

  为了探究高亲和力配体、临床候选小分子药物与GPR119的结合机制,科研人员分析了代表性激动剂APD668与GPR119复合物的结构,分辨率为2.8埃。研究显示,APD668较为刚性的结构骨架主要占据GPR119的疏水口袋,且与该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了更强的相互作用,提供配体较高的亲和力。此外,研究表明,GPR119的激活开关(Toggle Switch)残基W2386.48呈现与其他受体不同的偏转方式,且在该残基附近发现一个水分子与周围残基形成氢键,稳定了受体的激活构象。

  该研究首次报道孤儿受体GPR119偏好性结合LPC的分子机制,提出部分具有“自激活”活性的受体或是结合了未知配体而导致的观点;首次阐释了GPR119与内源性配体LPC以及临床候选小分子药物APD668的结构,揭示了GPR119被小分子激活的结构基础;发现了GPR119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潜在的别构调节剂的结合位点,为靶向GPR119的代谢性疾病药物开发奠定了重要结构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并获得中科院院士、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蒋华良以及研究员周虎的协助。

相关文章

非卤溶剂加工高效有机太阳电池受体光伏材料研究获进展

有机太阳电池具有低成本以及可大面积印刷加工的优势,在未来商业化应用颇有潜力。目前,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通常采用低沸点卤代试剂(如氯仿)来制备。这是由于此类光伏材料可在氯仿溶剂成膜过程中形成合适的相分离,......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的特殊受体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会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或许就与2019年出现的已知会引起轻度季节性感冒的其它冠状病毒形成了对比,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一种冠状病毒对人类所......

中美科学家联手解析出整个阿片类受体家族的三维结构

在继续努力改进阿片类止痛药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低温电镜技术解决了整个阿片类受体(opioidreceptor)家族与其天然的肽结合的详细结构。他们......

武大首次揭示蝙蝠MERS相关冠状病毒受体

2022年1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严欢研究组在病毒受体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MERS冠状病......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激肽A激活神经激肽2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激肽(neurokinin)是一类神经肽,在炎症、疼痛伤害感受、上皮细胞分泌和增殖等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Dis......

研究揭示棉铃虫感受植物苦味物质香豆素味觉受体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体内经过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产物,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但构成不同植物特有的味道,在植物防御中起关键作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往往取决于次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我国重要农业害虫棉铃虫......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研究显示一些孤儿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GPR119又称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受体(Glucose-dependentin......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研究显示一些孤儿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GPR119又称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受体(Glucose-dependentin......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研究显示一些孤儿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GPR119又称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受体(Glucose-dependentin......

中国科学家揭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结合受体机制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属于甲病毒家族,是一种可以感染人类和所有马科动物的RNA包膜病毒,能通过蚊子以及气溶胶高效传播。VEEV在南美洲有大量感染病例报道,感染这种病毒会引发进行性中枢神经疾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