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20:12 原文链接: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采用偶氮偶联法,即成熟中性碱性磷酸酶在PH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萘酚,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所在之处。不同的底物与重氮盐的组合不同。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粒细胞,故中性成熟粒细胞呈阳性,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

  NAP临床意义:不同疾病NAP活性有变化,而且有些生理性因素可使酶活性发生改变,如应激状态、经前期、妊娠期、新生儿等可使NAP活性增加。

  1、NAP积分增加:见于细菌感染{包括类白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增殖性疾病{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转移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疗后等。

  2、NAP积分下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NAP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1)慢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诊断及其与类白血病的鉴别:慢粒时,NAP积分值一般常为0分,个别可正常。在类白血病则积分显著增高。如慢粒合并感染或急变时可增高。 

  (2)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增高或正常,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则降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定。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鉴别:急、慢性再障,积分增高,后者可明显降低。 
  (4)白血病前期(白前)与再障鉴别:白前积分降低,而后者增高。 

  (5)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增高,后者降低。

  (6)真性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前者增高,后者若无感染则正常。

  (7)绿色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前者积分降低,后者则增高。 

  参考值: NAP染色只在中性分叶核、杆状核粒细胞中,偶在中性晚幼粒细胞中出现阳性,其他细胞一般阴性。

  NAP的正常值与实验室的条件有很大关系,不同医院正常值差别可以很大,因此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值以利比较。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抗原递呈型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潜能

3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高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力,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prof......

《科学》重磅: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竟会将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延长3倍

在固若金汤的实体瘤面前,免疫细胞始终是弱小的一方。去年8月份,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杀伤性T细胞竟然在接触肿瘤后的6-12小时内就能发生耗竭[1]。去年年底,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

研究首次发现GSDME调控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

1月9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马凤霞副研究员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罗鸿博教授合作一篇题为“GasderminEdictatesinflammatory......

CellMetab:中性粒细胞抗铁死亡作用,促进乳腺癌症转移

转移是癌症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免疫检查点阻断(ICB)药物atezolizumab和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PD-L1+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然而,免疫疗法耐药......

港中大证明血液中性粒细胞具抗癌力可成抗癌新疗法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2日举行记者会公布,港中大团队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血液中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抗癌能力,并证实中性粒细胞作为新一代抗癌免疫疗法的临床潜力。肺癌是香港最常见的......

科学家揭示中性粒细胞奥秘

 肝癌免疫微环境TIMELASER分型系统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示意图。(薛瑞栋供图) 11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

中科院揭示中性粒细胞抑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调控机制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小龙组的最新研究成果(Neutrophilsrestrainsepsisassociate......

中性粒细胞的促炎机制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

将中性粒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效清除组织中的细菌

研究人员破解了中性粒细胞群集的基本生物学,现在发现这些细胞也进化出一种内在的分子程序来自我限制它们的群集活动。这项研究阐明了成群的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对自己分泌的信号变得不敏感的,而这些信号首先将成群的中......

重大突破!中国学者科研成果发表ScienceRobotics

想象一下,未来某天我们会驯服天然免疫细胞,把它们改造成肉眼看不见,用于治疗疾病的游动微米机器人。这些微米机器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游动,突破多重生物屏障、在体内中自由游弋,携带药物运动到病患区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