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16 14:42 原文链接: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一种豆科植物新物种

《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悉,该园园艺保育中心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在湖北省西部的竹溪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一种豆科植物新物种——巴山黄耆。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 Phytokeys 发表了这一新种。

据悉,黄耆属(豆科)大约有2500-3000种,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属之一。我国有400余种59组,在全国普遍有分布。此次科学家在鄂西发现的巴山黄耆广泛分布于海拔600米到2160米的潮湿林缘、路边、沟边,树林下面偶尔有分布,个体数量庞大,当地用来做家畜饲料。

巴山黄耆和另一植物紫云英最为近似,研究团队于10余年前注意到开着黄花的巴山黄耆种群,因为其茎匍匐,叶背面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呈伞形,花为黄色,荚果黑色呈线状长圆形,考察人员第一印象把它们列为紫云英,但同域分布的紫云英花是紫色或白色的,与此种植物有所不同。2021年以来,研究人员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种群的花部形态、果实和种子形态,并通过查阅黄耆属分类的相关文献和标本,发现和紫云英存在诸多不同,例如巴山黄耆的叶柄较叶轴长,萼齿长于萼筒,翼瓣柄与瓣片近等长,龙骨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2/3,果实有长喙,成熟果实被白色柔毛,种子圆肾形,有短弯钩。在可靠的形态比较的基础上,最终把巴山黄耆确立为黄耆属伞序组的新种。

黄耆属种类繁多,形态变异丰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新的种类发表。巴山黄耆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黄耆属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对黄耆属的系统分类、进化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积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hytokeys.pensoft.net/article/96916/

相关文章

萤火牵牛花来了,发光植物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美国的消费者可以预订一种持续发光的基因工程植物了。美国48个州的居民只需花29美元就可以得到一株能持续发出淡淡绿色光芒的矮牵牛。美国生物技术公司LightBio将于4月份开始运送一批5万株“萤火......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来植物的多维入侵机制

2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郭文永团队,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阐明了多因子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复合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植物性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自交综合征发育研究获进展

被子植物交配系统频繁地由异交向自交转变,约有10%~15%的物种呈现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谱系/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尤其是当自交过程中繁殖保障优势(reproductiveassu......

科学家开发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

近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sRNAmi......

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据介绍,植物小......

植物所在植物转座子进化方面取得进展

转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s,TEs)是较多生物基因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玉米中可达到80%以上)。与单碱基变异相比,转座子序列长、突变速率快,可更快速地产生大效应的突变。转座子能......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引言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说话的植物反应很激烈

植物如何对非常微弱的机械性刺激——触碰做出响应是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以往,我们知道触碰含羞草、捕蝇草等植物,它们会迅速做出运动响应,而大多数植物对触碰的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近日,著名国际期......

我国发现全球蝶类新物种与蚂蚁存在共生现象

近日,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发表的论文中,记录了一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的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据了解,该物种最早由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徐......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