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8 14:56 原文链接: 京津冀氢能“链”动,技术攻关上新国产零件

  北京大兴区,公交车、旅游大巴、市政车等领域进行了氢能车推广应用,京津冀区域依托现有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加氢站,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跨区域、规模化运营,首批7个氢能高速场景已落地。而回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行超1000辆氢能源汽车,并配备30多个加氢站……

  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突破,京津冀城市群氢能产业正在朝着“从10到100”的跨越努力。“北京研发、津冀制造”产业协同模式下,三地“1+1+1>3”的区域优势渐显。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简称“中关村氢盟”)秘书长卢琛钰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集聚区以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三个重要的大区域为主,其中,京津冀区域在前期政策牵引和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科研基础、产业基础以及交通应用示范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涌上氢能赛道,打响技术攻坚战

  从无到有,从源头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过去20年京津冀氢能产业无疑经历了一场攻坚战。

  “例如空气压缩机,原先采用进口产品,价格贵且供货周期较长。经过我们与国内供应商共同研发,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不仅成本大幅降低到原来的1/10,而且供货周期明显缩短。”亿华通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时难掩自豪,目前亿华通已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使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大幅降低。

  卢琛钰介绍,近年来,随着示范工程推进和产业链完善补充,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和国产零部件替代,使氢能产业链在降本方面取得不错成效。“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教授在公开报告中的介绍,现在整个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经在快速下降。2022年降到3000元/kW,2023年已经降到2500元/kW左右,未来还会持续下降。到2025年估计会降到1000元/kW,2030年会降到500元/kW。届时,在与燃油车、电车的竞争中,氢能源车将具备更大的成本优势。”

  亿华通并未止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突破燃料电池系统在低温环境适应问题同样加足马力。公司量产的燃料电池系统实现了-30℃低温冷启动,并在牙克石极寒环境完成了实车验证。此外,在张家口开展了国际首个为期两年的高寒地区长周期示范运营项目。

  寻求技术突破,京津冀企业涌向氢能赛道。中船派瑞氢能在设备主体层面,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催化材料、隔膜及电极等方向的技术攻关,形成了高效低成本电极、高稳定性隔膜以及均一性的结构,并形成了相关的知识产权。公司完成大功率制氢设备集成,单体3000Nm^3/h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预计2月末正式下线。

  企业驶入氢能发展快车道,离不开政策“东风”。京津冀区域内,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向氢能企业倾斜,根据中关村氢盟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城市群已针对氢能产业发布超50项政策。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广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京津冀地区政府为氢能企业提供多项税收优惠、产业扶持政策,在科技创新、氢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支持了一批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标准制定及产业化项目,大力推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装备制造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于民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自2023年12月起,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第一轮补贴开始陆续发放。截至2024年1月,第一年度奖励资金累计公示77228.1506万元,占四年最高补贴总额约8.3%。其中,京津冀城市群获得3.5亿元,占单个示范城市群总额的18.7%。

  打通氢能产业链,1+1+1>3

  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是储能、电力等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媒介。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首次发布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其中,北京市经信局牵头制定的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图谱和燃料电池产业链图谱两张图谱,总节点数量超过1300个,梳理京津冀氢能领域三级梯队共计123家重点企业。根据规划,将围绕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四个环节,坚持场景应用拉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如今,京津冀区域通过下游应用推动产业已实现“从1到10”的商业化探索。

  “冬奥会提供了全球最大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场景活动。此外,目前已通过国家批复的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两个位于京津冀区域,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和河北城市群。两个示范城市群及冬奥会应用示范的带动,为京津冀区域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卢琛钰介绍。

  于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功能互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为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上下游产业拓展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京津冀地区形成了氢能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廊道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三地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协同提质提速。

  在于民看来,三地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来往密切,“北京研发、津冀制造”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形成了“1+1+1>3”的区域优势。

  京津冀三地氢能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其中,北京以科技创新优势,吸引众多高端要素资源聚集,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科研环境和产学研交流机会。河北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和深厚的制造业积累,在先进制造研发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布局。

  相比之下,天津则依托便利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港口货运系统,打通氢气运输环节,进一步扩大氢能产业的辐射范围。

  我国对氢能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划定了清晰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下一个十年,京津冀区域前景可期。

  今年2月,“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联合天津、河北两地统筹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跨区域、集群化协同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关文章

京津冀氢能“链”动,技术攻关上新国产零件

北京大兴区,公交车、旅游大巴、市政车等领域进行了氢能车推广应用,京津冀区域依托现有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加氢站,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跨区域、规模化运营,首批7个氢能高速场景已落地。而回望2022年......

京津冀氢能“链”动,技术攻关上新国产零件

北京大兴区,公交车、旅游大巴、市政车等领域进行了氢能车推广应用,京津冀区域依托现有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加氢站,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跨区域、规模化运营,首批7个氢能高速场景已落地。而回望2022年......

强化氢能与生物医药产业链:瞄准核心,协同发展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今年将从四方面加强三地投资促进机构协同,按照“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加大三地联合推介、产业对接和项目促进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京津冀联合推介开展京津......

京津冀协同创新各项指标好看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4)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指数》从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

生态环境部通报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一、总体情况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5%,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

天津市公示2个项目拟立项情况

市科技局关于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拟立项的公示各有关单位: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审议了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现将拟立项情况予以公示。任何单位和......

京津冀三地将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日前,《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正式实施。昨天,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京津冀三地将推动政务服务标准......

财政部天津监管局:立足职能定位助力“十项行动”高质量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天津监管局按照部党组部署要求,立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盯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确定的任务目标,积极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一、扎......

京津冀产业链大会意向投资超千亿元

12月3日,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已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52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签约项目覆盖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链条,以及集成电路......

64种原料药生产场地疏解至沧州

11月20日,2023年“京津冀安全用药月”活动正式启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本市已有64种原料药品种生产场地转移至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短缺药品快速落地沧州园生产供应。北京市药监局党组书记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