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5 11:59 原文链接: 京津冀协同创新各项指标好看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4)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指数》从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重点分析2013—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3—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7.6,年均增速为12.9%,京冀、津冀间创新指数的相对差距缩小,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北京协同创新指数增幅最大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三地间在产业、交通、环境方面率先实现突破,而产业、交通的协同也带来了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溢出,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建设等都带动了京津冀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地区间创新协作的加强。

  最新的指数显示,北京协同创新指数增幅最大。2013年到2022年,北京的协同创新指数从661.7增长到1012.3,在三地中增幅最大,创新能力、科研合作、技术联系、创新环境等大部分指标都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北京、天津的协同创新指数分别是河北的2.6倍和1.4倍,均比2013年的倍数(6.6倍和4.8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表明京冀、津冀间创新指数的相对差距缩小。

  北京研发投入水平全国领先

  《指数》显示,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三地研发经费均有所增长,北京研发投入水平全国领先,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京津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3.22%上升到2022年的4.25%,高于同期的江苏(3.12%)、浙江(3.11%)与广东(3.42%),展现出京津冀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优势。其中北京从2013年的5.98%增加到2022年的6.8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位置。

  京津冀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活跃,区域产业对接和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三地跨省(市)设立企业活动活跃,2022年三地企业在区域内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8200家,增长8.7%。2022年,京津转入河北单位4395个,其中法人单位2286个,产业活动单位2109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成设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完成挂牌。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企业占1/3,北京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40%;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廊坊三河市27家科创园入驻企业796家,其中京企占比达65%。

  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产业链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建议,加快推进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国家科技力量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基础研究,聚力攻克“卡脖子”问题。一是系统性部署基础研究,推动基础学科发展满足核心技术需求、优势产业需求与民生发展需求,加强培育前沿科学交叉学科,促进更多的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与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落地。二是健全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社会组织投入基础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在研发总投入中的比重。三是着重投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同时,打造京津雄创新三角,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李国平表示,围绕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定位,强化三地差异化分工和协作。北京市正在创建国际科创中心,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和全球高端创新型人才中心。天津市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制造中心,致力于打造技术研发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创业示范区。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通过承接北京部分科创功能转移,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第三,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产业链,打造一批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找准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契合点,加强三地间的分工合作,打造从知识产出、科技创新到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推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在津冀的分院分园及产学研异地合作机制建设,以创新成果孵化津冀产业新业态;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氢能、生命健康等产业链,用链条思维统筹谋划京津冀产业布局,以北京优势产业培育和带动津冀做大做强相关产业。(记者 李如意)

相关文章

“京津冀+雄安”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可以预见,京津冀地区将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共同构建起更加活跃、高效、开放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越来越“近”了。2025年,北京首条跨省地铁建设有望全面开通,届时“北三县”将融入北京半小时......

京津冀氢能“链”动,技术攻关上新国产零件

北京大兴区,公交车、旅游大巴、市政车等领域进行了氢能车推广应用,京津冀区域依托现有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加氢站,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跨区域、规模化运营,首批7个氢能高速场景已落地。而回望2022年......

强化氢能与生物医药产业链:瞄准核心,协同发展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今年将从四方面加强三地投资促进机构协同,按照“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加大三地联合推介、产业对接和项目促进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京津冀联合推介开展京津......

普陀“以武会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位于上海普陀的武宁路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要冲,这条路直通G2、G42国家高速公路上海段的出入口。更为令人瞩目的是,这条路串联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科创要素如何搭乘交通要道运......

湖北黄冈:聚焦区域协同创新推进全域创新体系建设

近年来,黄冈市科技局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分区分类探索黄冈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着力推进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着力优化全域创新布局,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一是推进科技同兴。深入推进武汉都市圈科技......

“蒙科聚”搭建重大协同创新平台获成效

2023年12月26日,“蒙科聚”成果转化领军机构——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呼和浩特集中举行工业软件研发中心、数智化转型赋能中心、绿氢技术装备与应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这三家创新平台落地,将有力链接更多......

京津冀协同创新各项指标好看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4)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指数》从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

京津冀协同创新各项指标好看

日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4)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指数》从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

生态环境部通报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一、总体情况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5%,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

天津市公示2个项目拟立项情况

市科技局关于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拟立项的公示各有关单位: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审议了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院市合作项目,现将拟立项情况予以公示。任何单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