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5 10:14 原文链接: 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休眠。其实,这并非只是一个幻想,而是全球宇航员的真实愿望,从登上飞船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到达目的地,太空旅行就像乘坐高铁软卧那样“夕发朝至”,岂不美哉!

图片.png

  但是,怎样才能使宇航员在健康状态下长期熟睡?如果人类能像熊一样冬眠几个月,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都在研究控制宇航员“冬眠”的载人深空探测技术。

  日前,ESA就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那么,宇航员冬眠究竟有什么好处?又面临哪些困难呢?

  冬眠技术有助于破解深空探测难题

  众所周知,深空探测飞行距离远,时间动辄数月甚至以年计,宇航员面临长期宇宙辐射、肌肉流失、旅途寂寞等身心健康问题,而飞行中的食品、饮水、氧气等大量的物资消耗也将显著增加任务成本。这些都是限制人类将足迹迈向深空的未解难题。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与其研究更先进的火箭和飞船,不如通过让宇航员冬眠,使上述难题“消于无形”。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冬眠不是冷冻,只是通过适当降低体温,使宇航员的新陈代谢变得“迟钝”,这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物资消耗减少。同时,冬眠的宇航员不需要太大的活动空间,整个航天器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辐射防护的技术难度显著降低,节约整个任务的能源消耗、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冬眠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的紧张感和孤独感,而且冬眠的宇航员几乎不会出现肌肉流失。

  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

  欧洲航天局(ESA)认为“可控的冬眠是载人太空飞行中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并且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题小组”,希望使其成为现实。日前,专题小组研究了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初步的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研究发现,通过宇航员冬眠,航天器的质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根据ESA提出的方案,和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类似,宇航员在进入冬眠前要先“增脂”以储存能量。之后通过服用一种特殊药物进入“麻木”的冬眠状态,随之舱室的亮度变暗、温度大幅度降低以将宇航员身体“冷却”。一般情况下,从地球到火星需要飞行180天左右,宇航员需要提前苏醒,度过至少21天的休养期。

  根据ESA公布的草图,整个冬眠居住模块为圆柱形,直径仅有5.9米,高度仅为5.33米,拥有生命保障、居住、储藏、工作等9个系统隔间,能够满足6名宇航员需求。如果不使用冬眠技术,整个居住模块的直径和高度要达到8—9米,体积达到前者的3倍。

  宇航员冬眠面临多重技术难题

  ESA希望能在未来20年实现载人冬眠火星探测。愿景虽好,但拦在路上的重重技术障碍却不可小觑。

  宇航员冬眠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后在太空中的某个地方醒来,肯定会感到陌生、震惊和恐惧,心理影响需要消除。

  更关键的是,怎样保证冬眠技术的安全性?既要绝对保证宇航员准时醒来,又要防止冬眠对宇航员身体造成严重损伤。熊在冬眠时能够回收尿液和蛋白质,有的动物具备恒温唤醒功能,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温度和心率周期来中断他们的冬眠状态。人类并没有自然冬眠习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不得而知。

  同时,假如所有宇航员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丧失行动能力,整个任务只能依靠航天器自主运行。在宇航员苏醒前,航天器要保障自身绝对安全,这需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嵌入,解决航天器自主故障检测、隔离、恢复等难题。

相关文章

冬眠的熊为何没有静脉血栓?

长途旅行时久坐不动会有深静脉血栓风险,冬眠的熊为什么一睡几个月却没有这种困扰?一个欧洲科研团队通过对野生棕熊的研究发现,冬眠期间棕熊体内一种促进凝血的蛋白质水平会下降。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

人类可以冬眠吗?体温调控有望实现

在科幻电影中,人们设想能在冬眠中飞往外太空,或得到生命的延续。那么,人类可以冬眠吗?我们距离人工冬眠还有多远?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虹和戴辑团队......

“祝融”“冬眠”,期待下一个春暖花开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5月22日,其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开始探索火星。300多个日夜,基于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取得的科研数据,科学家们正在产出一系......

Science:不吃不喝不运动,冬眠动物的肌肉为何不萎缩?

冬眠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是对季节性食物短缺的一种适应,为了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度过漫长的冬天,冬眠动物(如地松鼠)可以减缓高达99%的新陈代谢,在没有任何膳食蛋白质摄入和运动的状态下,但它们仍然需要蛋白质......

研究人员从冬眠动物进化中寻找治疗肥胖等疾病线索

美国科研团队从冬眠动物的基因组中发现可能与肥胖和代谢紊乱有关的基因片段,未来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冬眠的哺乳动物体内会蓄积大量脂肪,但苏醒后依然能保持健康。26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报告》杂......

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休眠。其实,这并非只是一个幻想,而是全球宇航员的真实愿望,从登上飞船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到达目的地,太空旅行就像乘坐高铁软卧那样“夕发......

澳研究者发现可让癌细胞“冬眠”的免疫细胞

癌细胞难以被彻底消灭,那么是否可以退而求其次,通过使它们进入永久“冬眠”状态来拯救病人呢?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有这样功能的免疫细胞,有望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澳大利亚泰莱松儿童研究所等机构研......

宇航员“冬眠”或成真?俄专家称正研究相关药物

据俄罗斯卫星网21日报道,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项目组负责人阿纳托利•科夫通教授表示,俄罗斯学者正研发一种药物,可以让宇航员进入长时间星际飞行的“冬眠”中。科夫通称:“所研发的使人进入人工生物机能减退状......

Cell:重大进展!构建出“培养皿冬眠”细胞模型

在冬眠期间,十三条纹地松鼠(13-linedgroundsquirrel)耐受接近冰点的温度,显著地减慢它的心率和呼吸。这种地松鼠的组织如何适应寒冷和代谢压力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已知易受寒冷影响的细胞......

《细胞通讯》:神经关上冬眠不怕冷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冬眠的啮齿类动物进化出“不怕冷”神经元,当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其探测温度的能力减弱了。这种适应可能会使它们的体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下降,但不会感受到这些条件的压力,从而引发季节性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