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03 15:59 原文链接: 八部委共同把脉土壤环境保护立法

  环保部正在抓紧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的起草工作,环保部有关方面今日透露,这部法律由环保部牵头起草,参加部委有8个之多,同时,《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已经初步形成。

  据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立了由环保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农业部、住建部、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等部门参加的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由环境法和土壤环境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初步形成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

  近年来,不断有“两会”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近日,环保部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就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专门听取他们的意见。

  早在2010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应尽快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法》。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表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供给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性安排,是长期以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不力的重要因素。他说,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我国目前已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但对于作为污染防治重要内容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却是空白,这与我国目前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极不适应。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加快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是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必然要求。

  对于土壤环境保护法该如何制定,这位负责人表示,正在进行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将立足我国国情,“必须把握立法定位,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保障土壤环境安全;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确保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位负责人说,必须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通过法律的制定出台,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要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和工作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虽然《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已经初步形成,但其中的具体内容仍处于保密状态。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在土壤微生物无机氮同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是构成土壤氮素保蓄能力的重要组成。合理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氮素保蓄能力,减少氮素损失风险。然而,真菌和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两大主要类群,如何真实......

脂肪酸甲酯基微乳液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

多环芳烃(PAHs)是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突变型和致癌性,对人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生态安全构成威胁。PAHs在环境中的长期积累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国内外尝试开发生物修......

微塑料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日益普遍的问题,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探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16SrRNA和真菌IT......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

干旱胁迫下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调控研究获进展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粮食产区应对干旱的积极应对策略之一。然而,少有研究将土壤碳排放、微生物和作物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保护性耕作对自然干旱的综合响应。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

我国研究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碳泵储碳机制研究获系列进展

土壤碳的周转与截获机制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土壤碳汇功能的提升是提高粮食安全、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地健康等的关键,也是积极响应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与国际“碳中和”发......

总计28亿!财政部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

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城市环境所在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研究中获进展

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可显著影响局地和区域气候,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景观设计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该研究以“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WRF、气候变化”等为关键词,系统地搜......

喀斯特稻田土壤微氧生物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

遗传发育所水稻耐受土壤低氮适应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