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7 11:34 原文链接: 动物所发现新病原壶菌株系广泛侵染我国两栖动物

  近几十年,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种群数量快速而“神秘”的下降。两栖动物已成为脊椎动物中最濒危的类群,有41%的两栖动物受到绝灭的威胁,相比较而言,只有13%的鸟类、25%的兽类和22%的爬行类物种受到威胁。最近的研究表明,导致两栖动物快速而“神秘”下降的主要原凶之一是两栖动物壶菌病(amphibian chytridiomycosis)。该病由真菌——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是一种新出现的、急性的、对两栖动物专化的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全球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壶菌病发现于1997年,主要侵染两栖动物变态后个体的角质化表皮及幼体的牙行和颚鞘,扰乱表皮的渗透调节功能,导致个体的电解质不平衡而死亡。该病已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流行和大爆发,导致这些地区两栖动物大量死亡。全球已有50个国家超过500种两栖动物感染了该病,其中有约100种两栖动物因感染该病而绝灭或可能绝灭,还有100多种种群正在快速下降。

  直到最近,我国和亚洲其它国家才陆续在两栖动物个体上检测到壶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李义明研究组研究了中国10个省份野外和市场两栖动物个体上壶菌的流行和系统发育关系。他们用nested PCR技术放大核糖体内置控制区,然后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734个样本中有246个样本呈壶菌阳性,野外有157个样本呈阳性(7.6%),而市场上有89个呈阳性 (13.5%)。这些样本中包括30个单倍型,其中20个为首次鉴定,其余的10个单倍型与其它国家所共有。在野外和市场的北美牛蛙个体中均检测出最高的流行率和最多的单倍型。谱系发育分析表明,在全球单倍型亚集中存在地理结构。根基单倍型株系感染了中国特有种滇蛙(Babina pleuraden)和日本特有种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

  这些结果显示,在亚洲可能存在着壶菌的第四个谱系——亚洲谱系。该谱系为东南亚所特有,亚洲的谱系可能在全球谱系扩展前就已出现。该发现表明,两栖动物和壶菌的关系比以往认识的要广。要揭示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发现的壶菌株系谱系发育关系,需调查Bd分离体的遗传数据。

  该研究受国家”973”项目(2007CB411600)和面上基金(30870312)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上。

  论文信息:Bai CM, Liu X, Fisher FC, Garner TWJ and Li YM. 2012. Global and endemic Asian lineages of the emerging pathogenic fungu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widely infect amphibians in China.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18:307-318.

相关文章

衰老“可忽略不计”?它们实现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东北伊利诺伊大学领导的一个百人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衰老和长寿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在野外收集的来自全球77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107个种群的数据。在《科学》杂志23日公......

古生物学者发现:亿年前两栖动物的捕食行为

来自中国和英国的古生物学者23日联合宣布:他们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罕见的蛙类胃容物化石,这对于了解史前两栖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发现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

近100种两栖动物被真菌消灭

一项迄今最全面的研究显示,90种两栖动物的灭绝可能与一种致命真菌疾病有关。自从壶菌病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共导致500多种青蛙、蟾蜍和蝾螈的数量减少——几乎占所有两栖动物种类的7%。这意味着......

大蹼铃蟾皮肤中发现“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可愈合伤口

我国科学家从两栖动物大蹼铃蟾的皮肤中发现了“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能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使伤口无疤痕愈合。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会刊》上。论文通讯作者、中科......

昆明动物所发表两栖动物活性多肽发掘与利用的综述文章

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他们常常受到生物因子或者非生物因子的浸袭(如微生物、寄生虫、猎食者、辐射及其他物理伤害),两栖动物皮肤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多肽对应对环境威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

动物所研究揭示壶菌全球分布格局及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尽管全球化因素,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外来种引进,常常诱使全球疾病以空前的速度出现,然而,这些因素在全球疾病流行中的作用还有待确定。尽管目前的物种相关性分布模型对预测新兴疾病的流行非常有效,然而,它们......

成都生物所宝兴树蛙复合体内物种的系统和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

李义明小组研究发现壶菌广泛侵染我国两栖动物

中科院动物所李义明研究组对我国10个省市的两栖动物个体上壶菌的流行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发现,在亚洲可能存在壶菌的第四个谱系——亚洲谱系。该谱系为东南亚所特有,并且可能在全球谱系扩展前就已出现。相关成果近......

动物所发现新病原壶菌株系广泛侵染我国两栖动物

近几十年,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种群数量快速而“神秘”的下降。两栖动物已成为脊椎动物中最濒危的类群,有41%的两栖动物受到绝灭的威胁,相比较而言,只有13%的鸟类、25%的兽类和22%的爬行类物种受......

动物所发现新病原壶菌株系广泛侵染我国两栖动物

近几十年,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种群数量快速而“神秘”的下降。两栖动物已成为脊椎动物中最濒危的类群,有41%的两栖动物受到绝灭的威胁,相比较而言,只有13%的鸟类、25%的兽类和22%的爬行类物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