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8 10:09 原文链接: “双控”之下,碳减排动力何来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排放权交易一年整。一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亿元。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对于这样的一份成绩单,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上表示,目前成交量还较小,企业主动性还不足。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则表示,要建立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碳市场,以提高其效能和水平。

新政抑制“攀高峰”

王金南透露,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会议提出加快建立碳排放双控制度,即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并且政策需求“越来越紧迫”。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5-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8.3%,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

但是,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相比于欧盟碳达峰至中和约70年的时间跨度,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

“实施总量控制是克服碳排放‘攀高峰’的有效机制。”王金南表示,相比于强度控制,碳总量控制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调控作用,尤其是可以设定明确的“天花板”,有效避免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攀高峰”现象。

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齐步走”,首先必须对电力,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提出总量控制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亦表示,从地区上说,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从行业上看,钢铁、水泥等产业应该率先达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政策系极强,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利,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杜祥琬说,通过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我国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碳达峰和如期的碳中和。

技术创新破解悖论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Tim Gould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在巴黎协定缔结之后的5年里,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每年仅增长2%左右,但2020年以来这一比例上升到每年1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

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构成中,中国车市约占据一半。在出口销量方面,2021年中国市场对外出口近50万台电动车,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

“2021年一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几乎达到了前10年的总和。”傅成玉认为,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坚持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促使电动汽车行业实现高速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存在矛盾的看法,傅成玉认为,“这是典型的二元论思维”,破解这一悖论,还是要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切入点。

对于减排最为困难的制造业和传统能源行业,傅成玉提出两条建议:提高能效和采用二氧化碳的回收储存和利用(CCUS)技术。

他指出,我国一些行业还在采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标准,因此节能潜力很大,并且最为简单可行。“我们实践过,通过投入把企业的能耗在3年里降低接近20%。”此外,二氧化碳回收、固化、利用技术也已经开始成熟。

“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无论投入多大都值得,都会比我们关煤矿、关电厂成本低。”傅成玉说。

碳核算终结“猫捉老鼠”

对于如何引导企业把功夫下在技术进步上,傅成玉呼吁加强碳排放的统计计算这一基础性工作,利用碳排放交易市场做文章。

“我们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排了多少碳、是怎么排出来的,这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了盲区。”

傅成玉指出,配额制不利于调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更有些地方和企业会“猫捉老鼠”:1-10月放开生产,到年底眼看不能完成指标了才开始关设备,甚至停工明年再开。

王金南亦建议设立明确统一的排放量核算、考核要求,为碳市场提供清晰稳定的市场信号。

实际上,国务院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已经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统计核算方法。但傅成玉指出,各行各业、各个企业,甚至每条生产线的排放都不同,应由企业率先开展工作,开发相应的算法和统计方法。


相关文章

数字能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近日在深圳举行,全方位多场景集中展示全球数字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成果。观众在展会上了解比亚迪推出的刀片储能系统。搭载自主研发刀片电池实现电芯到系统一体化的新型储能系统,可广......

泰达股份进一步拓展环保产业,最新收购两企业!

泰达股份6月29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公司“双碳”发展战略,拓展生态环保产业,公司控股子公司泰达环保拟收购莘县南一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南一新能源”)75%股权,并拟投资建设山东省莘县循环经济......

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发布了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该模拟器将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

助推双碳战略,中国绿色投资规模去年已达2.6万亿

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平行论坛于5月27日举行。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代表,围绕碳中和与绿色产业发展、储能等绿色技术创新、碳市场与绿色投融资等议题展开深度......

利用甲酸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材料

鉴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碳捕获,即从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经发生了数百万年,但其能力远远不足以补偿人为的排放。甲酸盐可以被设想为碳中性生物经济的核......

常温常压下实现二氧化碳的捕获与释放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有前途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

监测“城市呼吸”,助力“双碳”目标

“城市和人一样也会‘呼吸’,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往我们更多关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理所当然地认为氧气......

中欧协副会长代军杨:“双碳”带来中欧合作新机

近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推介会暨中欧协会春季交流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期间,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以下简称中欧协)副会长代军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之下,......

达能全球CEO:与中国“双碳”行动同频共振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的分论坛上,达能全球首席执行官盛睿安(AntoinedeSaint-Affrique)分享了达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

江桂斌:环境资源界融合智慧关注双碳新污染物等

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次新增界别。“新设‘环境资源界’有什么深意?”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