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10:10 原文链接: 利用甲酸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材料

  鉴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碳捕获,即从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经发生了数百万年,但其能力远远不足以补偿人为的排放。

  甲酸盐可以被设想为碳中性生物经济的核心,它通过(电)化学手段从二氧化碳中生产出来,并通过酶的级联反应或工程微生物转化为增值产品。扩大合成甲酸盐同化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将其在热力学上具有挑战性地还原成甲醛,在这里可以看到黄色的颜色变化。资料来源: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学研究所/盖瑟尔

  由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的Tobias Erb领导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大自然的工具箱来开发新的二氧化碳固定方式。他们现在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一种人工代谢途径,从甲酸中产生高活性的甲醛,这是一种可能的人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品。甲醛可以直接进入几个代谢途径,形成其他有价值的物质,而没有任何毒性影响。正如在自然过程中,需要两个主要成分: 能量和碳。前者不仅可以由阳光直接提供,也可以由电力提供--例如由太阳能模块提供。

  在增值链中,碳源是可变的。二氧化碳不是这里的唯一选择,所有的单碳(C1构件)都会出现问题:一氧化碳、甲酸、甲醛、甲醇和甲烷。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物质都有剧毒--要么对生物体(一氧化碳、甲醛、甲醇),要么对地球(作为温室气体的甲烷)。只有甲酸,在中和成甲酸盐后,许多微生物可以容忍高浓度的甲酸。

  "甲酸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碳源,"该研究的第一作者Maren Nattermann强调说。"但是在试管中把它转化为甲醛是相当耗能的。这是因为甲酸的盐,即甲酸盐不能轻易转化为甲醛。这两个分子之间有一个严重的化学障碍,我们必须用生化能量--ATP--来弥合,然后才能进行实际的反应。"

  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更经济的方法。毕竟,将碳送入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越少,剩下的能量就越多,以推动生长或生产。但这样的路径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发现具有多种功能的所谓杂交酶需要一些创造力,"托比亚斯-埃尔伯说。"然而,发现候选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正在谈论的是可以一起计算的反应,因为它们是如此缓慢--在某些情况下,每一种酶每秒不到一个反应。自然反应的发生速度可以快上千倍"。这就是合成生物化学的作用

  马伦-纳特曼说:"如果知道一种酶的结构和机制,你就知道该在哪里进行干预。在这里,我们从我们的同事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初步工作中大大受益。"

  酶的优化包括几种方法:构件被特别交换,随机突变被产生并被选择为能力。"甲酸盐和甲醛都非常合适,因为它们能穿透细胞壁。我们可以将甲酸盐放入产生我们的酶的细胞的培养基中,几小时后,将产生的甲醛转化为无毒的黄色染料,"马伦-纳特曼解释说。

  如果不使用高通量方法,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一结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与他们的工业伙伴--位于德国埃斯林根的费斯托公司进行了合作。"Maren Nattermann说:"在大约4000个变体之后,我们实现了生产的四倍改善。我们因此为模型微生物大肠杆菌(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主力军)在甲酸上生长奠定了基础。然而,就目前而言,我们的细胞只能产生甲醛,而不能进一步转化。"

  与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合作伙伴Sebastian Wenk一起,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吸收中间产物并将其引入中心代谢的菌株。与此同时,该团队正在与马克斯-普朗克化学能源转换研究所由Walter Leitner领导的一个工作组进行二氧化碳到甲酸的电化学转换研究。长期目标是一个"一体化平台"--从二氧化碳通过电生物化学过程到胰岛素或生物柴油等产品。

相关文章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

从2023年“双碳”工作看我国绿色转型进展

政策措施更有力产业结构更优化——从“双碳”工作看我国绿色转型进展近日,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线,这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该机组正源源......

“十三五”:超额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为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相关决议的要求,12月29日,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信息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两份报......

专家:中国进一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向标”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12月27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享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的新......

研究实现高效酸性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敏锐和唐凯斌课题组合作,研制了一种具有“储液池”结构的片状铋基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营造了局域强碱微环境,抑制了析氢副反应,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转化。12月12日,相关研究......

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被开发,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转化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李英宣课题组开发出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转化,研究成果以《在铂负载镍基金属有机框架上运用双活性位点协同作用实现热辅助红外光催化转化大气中的二......

岛津携新品参会,共创未来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推动山东省化学化工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由山东化学化工学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4届山东省高等院校化学化......

资助超2000万!国自然公布工程与材料领域低碳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指南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双碳”专项项目(二)——“工程与材料领域低碳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指南的通告。为推动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基础研究,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

新进展!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