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8 10:08 原文链接: 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潘教峰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科技受到空前重视,党和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中国科技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科技界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民生健康科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一年,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一年,立足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整体布局形成。

这一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强化,科技评价改革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创新生态日益优化,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科技法制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审议通过。

这一年,我国科技实力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征程上又取得了新成就。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这项中国领跑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证明了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为迈向商用奠定了物理和工程基础。“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深空探索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事件。我国首个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祖冲之号”问世,这项成果为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领先地位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国科学家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了德国科学家创造的1分钟的世界纪录,这项研究为实现量子U盘传输量子信息迈出重要一步,对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到1.4PeV电子伏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于进一步揭开宇宙线的奥秘。“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认知,对开发利用月球有重大意义。

——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在深空、深海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中国航天员成功入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这是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并跑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迈向空间科学强国的关键一步。“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迈进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我国深海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这是我国深海科考装备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正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新阶段,对全面认识海洋和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有深远影响。

——科技有效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苗、抗体和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在国际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这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新药JS016已完成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有效性获世界认可。这些成绩既是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提振民众信心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科技界对世界新冠疫情防控作出的重大贡献。

——民生科技领域取得世界级重大成果。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是中国科学界从0到1的原始创新,将会带来农业革命,粮食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现实,为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发布《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这些进展体现了我国科学界开放合作的理念,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的实践。

从今年这些重大科技突破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两个驱动力,一个是受到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内在的矛盾驱动,科学技术的原创性突破不断开辟新前沿新方向,拓展着我们的认知疆域,提供改造自然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另一个是受到人类社会发展重大而紧迫的需求驱动,不断给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提出新问题,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学家肩负探索科学发展的前沿、积极参与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人类的重任,作出了不可或缺、愈发显著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大创新成果中,许多都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导完成的,发挥出了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攻坚克难、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进行年度排名,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作为排名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彰显了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实力。


相关文章

未来产业:初具发展条件,原创科技待突破

12月29日,预见未来·把握未来——“未来产业展望”活动在京举行。来自战略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产业——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议题,探讨未来产业的未来可能。与会者认为,未来产业......

“跨界”治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育人铸器

自从2020年就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一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便多了一项爱好——工作之余,到操场上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两年多来,正是在与学生的一次次“切磋”中,单忠德迅速融入了这所校园。如果将人生......

攻克“卡脖子”技术应重视战略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日趋复杂,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加之疫情全球蔓延,使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遭遇了芯片断供之类的诸多“卡脖子”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链安全。着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想科技壮大,还需解决这“三问”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过去一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来,科技人才如何用?如何提升......

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潘教峰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科技受到空前重视,党和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

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战略科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生命、能......

对话安捷伦高层解读后疫情时代5年战略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16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正式开展。安捷伦为本届展会带来了一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期冀促进我国在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和疫苗开发......

韩国工业革命委员审议通过人工智能研发战略

韩国第四次工业革命委员会在举行的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人工智能研发战略。韩国人工智能研发战略分为三个方面:确保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人才方面,重点在于培养高级人才。为此计划在2022年之前新设六所人......

薄贵利:人才强国战略是强国第一战略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如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海洋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

首个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发布

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次对外发布国家能源革命战略。《战略》提出了我国能源革命的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