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6 16:28 原文链接: 国际期刊评论CRISPR基因疗法

  在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病机理和探究基因功能,可以改造人的基因,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等。今年五月份,来自中山大学的遗传学,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使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改来自人类胚胎的疾病相关DNA,从而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这篇论文发表在五月份的《Protein & Cell》杂志。相关新闻:中山大学基因编辑研究引国际广泛关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很快把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近期,Cell旗下子刊、国际期刊《EBioMedicine》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疗法还为时过早。

  中山大学研究人员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实验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内源性靶基因如预期的那样被裂解,但是裂解只发生在大约一半的实验胚胎中。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修复”序列的回收是低效的,只发生在一小部分的胚胎中。更严重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高度的脱靶突变。考虑到可遗传性脱靶突变在种系中的危险,以及修改人类基因组必须考虑的伦理问题,这项研究进一步引起了科学家的许多担忧:我们使用CRISPR–cas9系统作为工具,用于人类基因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考虑到这个系统潜在的特异性和固有的简便性,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探索和讨论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

  这一系统让人充满了期待。CRISPR–Cas9首次发现于细菌中,作为对抗入侵病原体的防御机制,通过使用与感兴趣DNA靶标精确对应的小RNA序列,而发挥作用。当结合Cas9核酸酶时,这些高度特异性的引导性RNA–Cas9复合物,直接与感兴趣的基因结合,并介导靶DNA双链的直接断裂。然后,这可能导致基因失活,或用一个健康的版本替换有缺陷的基因。通过修改Cas9酶的活性,也可以打开基因(而不是裂解它),或改变基因的表达。我们可以设想无限的可能性,这种高度特异性的、靶向的遗传操作,将对生物医学研究和医学有很大的前景。

  例如,科学家们采用CRISPR–Cas9,通过将整合的前病毒DNA从宿主细胞上切除,来有效地“治愈”潜伏感染HIV的细胞。虽然这些研究是体外进行的,但是,由于研究人员很难识别和消除艾滋病毒感染者的HIV病毒库,所以这种方法将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艾滋病毒疗法。也有原理研究证明,其他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乳头瘤病毒,已被成功地靶定,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临床医生可以使用CRISPR–cas9,作为一种易于操作的、灵活的抗菌选择,不仅对抗众所周知的病毒,而且对抗突然出现的、DNA为基础的病毒,也许还有细菌病原体。

  科学家们也使用该系统来治疗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基因缺陷。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采用遗传性酪氨酸血症小鼠模型发现,注射CRISPR–cas9复合物,可特异性地靶定缺陷疾病相关的Fah基因,从而导致野生型基因在靶向小鼠肝脏中的成功表达,但只是一小部分的肝细胞。然而,如果在将这些修改的细胞移植回小鼠之前,首先在体内扩增时,研究人员能够正确地纠正表型体重减轻。因此,为了在整个动物水平看到表型的影响,很有必要对疾病靶向治疗方法进行修订。

  尽管RNAi已彻底改革了现有的研究模式,我们能够通过靶定一个基因的信使RNA,有效而廉价地“敲除”一个基因的功能,然而,CRISPR–cas9通过在源头上沉默基因,将基因打靶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研究人员希望用RNAi克服一些打靶效应和有时不完整的抑制问题,将CRISPR–cas9不仅用于治疗,而且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在单个基因以及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基因功能。例如,已有研究通过使用CRISPR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寻找特定基因介导的抗肿瘤药物耐药性和某些病原体,以及了解哪些基因可能参与介导了特定疾病的治疗疗效,如肺转移。我们的确刚刚开始一个“利用CRISPR作为遗传筛查工具“的时代。

  尽管CRISPR Cas9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实用性,但是,将其作为人类的一种治疗手段,依然存在极大的挑战和忧虑。考虑到中山大学人类胚胎研究中观察到意外程度的脱靶种系突变率,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自然是在我们首要关注的。当考虑将CRISPR–Cas9作为治疗应用时,鉴于所有的伦理和科学性,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和严格评估。除了提高特异性和消除脱靶效应之外,在体内传递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挑战,以及复合物免疫原性的可能性。

  这篇社论最后引用一句话:“巨大的力量,带来的是巨大的责任。”激励研究人员朝向拥抱这种新一代基因治疗工具走去——而不是跑步前进。

相关文章

清华联合团队曝光“新冠病毒”3D高清结构照

对人类来说,新冠病毒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大家庭,是过去18年里第三种导致人类大规模感染的冠状病毒。然而......

“CT检查”揭露真容走近新冠病毒“摄影师”

在看清新冠病毒纳米级细微生物结构的瞬间,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赛无比兴奋。他23日对记者说:“那种感觉如同爬上珠穆朗玛峰俯瞰世界一样。”第一次,包括中国科研人员在内的国际团队“拍摄”到了新冠......

2项新冠研究入选,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

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该病愈后易复发,并成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该病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根治的现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记者12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日本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与英国和南非类型完全不同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0日宣布,从4名由巴西飞抵日本、在机场检疫中判明感染新冠肺炎的男女乘客身上,检测出了与英国和南非类型不同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这4人分别是2日从巴西到达羽田机场的40多岁......

上海巴斯德所等发现新的种属特异性丙肝病毒宿主因子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题为TRIM26isacriticalhostfactorforHCVreplicat......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

意大利一儿童去年11月已感染新冠,刷新最早发现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2月8日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新冠病毒最早于2019年11月就已经在意大利传播,这进一步佐证了其他有关病毒在更早的时候已在欧洲出现的研究结果。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份来自米兰......

改变一个基因杨树不再“飘雪”

  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为自身带来了不少“差评”,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通过克隆控制杨树雌蕊和雄蕊发育的基因是实现不飞絮、少花粉杨树品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