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0 10:57 原文链接: 基因测试可早期诊断结肠癌病变

  德国马克斯—戴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和柏林夏里特医院合作,利用早期诊断结肠癌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开发了基因测试技术,对于准确判断结肠癌的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肿瘤学年报》上。

   结肠癌在德国是排名第二的常见癌症,每年约有6万人患结肠癌,愈后5年生存期平均在70%。结肠癌能否成功治愈主要取决于肿瘤早期发现,以及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在过去几年里,研究人员已成功地鉴别出基因亚型恶性结肠癌,其中15%的结肠癌恶性肿瘤有DNA缺陷修复机制,即所谓的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系统。另一个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是2009年识别出的MACC1(转移相关结肠癌1)基因。

   研究表明,MACC1基因的活性可以显示侵润性的肿瘤生长和转移,而dMMR系统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成和DNA缺陷的修复机制。如通过血样检测,显示患者存在DNA缺陷修复机制且MACC1基因活性较低,即表明患者愈后寿命会大大延长。未来早期结肠癌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样基因检测受益,对于准确判断癌变阶段,以及正确决定是否采用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团队对约600名结肠癌(无转移和局部侵润肿瘤)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临床Ⅰ—Ⅲ期的结肠癌患者和MACC1基因水平较低的患者,5年的生存期接近80%,而MACC1水平高的患者5年生存期只有15%。主要研究人员乌里克·斯泰因称,血样基因测试可以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有助于病人做出是否早期采取化疗的艰难决定。

相关文章

科学家们发现了早期结肠癌的4个重要警告信号

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四种关键的迹象和症状,表明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警告信号可能在更及时地发现和诊断年轻成年人的这种类型的癌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来,年轻成年人的结......

结直肠癌有望成为第二个被人类“消灭”的癌症

近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包含了31个省(区、市)的数据,覆盖3.8亿人。与以往不同,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各省......

PRMT1调节的坏死和结肠癌免疫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细胞死亡的特征是细胞肿胀、质膜破裂和细胞器破裂,这与凋亡和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坏死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由物理化学应激引起的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直到程序性坏死(称为坏死)被解开。坏死在坏死性癌症细......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获揭示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奕鸿、徐南竹、洪畅等本科生历时近四年,首次阐明了分子马达Myo1b(肌球蛋白1b)在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Death&......

广东专家团队实现人工智能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2日发布消息称,该结直肠肛门外科吴小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自主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的人工智能临床解决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算法期刊《医学图像分析》发表。基于影像......

螺旋藻高效载药系统可嵌入肠道延长释药过程

受访者供图医线传真科技日报讯(洪恒飞记者江耘)12月13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陶伟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策略。该研究利用螺旋形......

拆穿癌细胞的“把戏”,为结肠癌高危人群提供新预防策略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人体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40-50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渐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偏好重口味、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饮食不洁、熬夜,使结肠癌......

腐蚀身体的元凶找到了!喝着“快乐肥仔水”你还快乐么?

近日,《Gut》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Sugar-sweetenedbeverageintakeinadulthoodandadolescenceandriskofearly-onsetco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