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17 01:24 原文链接: 多摄入麸质或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麸质摄入与Ⅱ型糖尿病风险剂量效应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宗耕课题组揭示了麸质摄入与长期Ⅱ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并且,研究指出,对于没有麸质过敏反应的人群而言,刻意回避日常膳食中的麸质对预防Ⅱ型糖尿病没有明显好处,反而会导致谷物纤维和其他有益于健康的营养物质摄入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糖尿病学》期刊上。据悉,这也是国内外第一个研究麸质摄入与长期Ⅱ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麸质是小麦、大麦和黑麦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中国人日常饮食中,所吃的“面筋”就是面粉经过反复水洗后剩余的麸质。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少量人(约1%)对麸质过敏,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并引起乳糜泻。

在过去一段时间,“无麸质饮食”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欢迎。大众普遍认为摄入无麸质饮食有益健康,特别是对控制体重有好处。但是这种观点缺乏关于麸质摄入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证据。一些小型干预研究报道,高剂量的麸质摄入(60~100克/天)对健康个体和血脂异常人群无明显副作用,而每天摄入60~80克麸质可降低血脂、血压,减少氧化应激。

为了研究麸质摄入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本研究检验了人群中典型麸质摄入量(2~12克/天)与Ⅱ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中科院大气所供图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

科学家建立跨分化阶段高通量谱系示踪新技术

2023年3月18日,《CellStemCell》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跃军研究组题为《人神经分化过程中跨时间......

中科院院士行定州院士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进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务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定州市科学技术局共......

ScienceAdvances:一种用于伤口部位电疗的新型生物系统

慢性伤口对公众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伤口炎症导致内源性电信号的异常,阻碍了伤口愈合过程所需的角质细胞迁移。这一观察结果启发人们用电刺激来治疗慢性伤口,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挑战。......

WeOmicsG26|蛋白质组学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流行病研究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讨会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Nature突发消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与中科院终止合作

3月8日,《自然》(Nature)杂志发布一则突发消息,著名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将中断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撤出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领导工作。2004年,在中法领导人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巴斯德研......

中科院半导体所:美国已拧熄“灯塔”,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骆军委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树深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加强半导体基础能力建设点亮半导体自立自强发展的“灯塔”》的文章,引起业界广泛讨论。该文章就中美科技战中的“......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验收

光明日报苏州2月19日电(记者苏雁)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据悉,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

中科院植物所: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博强、田世平等制备了一种高效、稳定、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

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归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为何?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该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据介绍,&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