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5 09:39 原文链接: 大西洋环流减缓致气候变暖加剧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合作发现,现阶段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以下简称AMOC)的减缓并不会导致全球变冷;相反,可能会更有利于全球变暖。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

  据了解,AMOC是大洋热盐环流传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AMOC将北大西洋低纬度的高温、高盐水向北输送至高纬度地区。以往大家关心较多的是表层过程,即AMOC向北输送暖水,为欧洲带来温暖湿润的天气。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和格陵兰冰盖融化形成淡水并注入北大西洋,减少了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并且使AMOC减缓,从而使向北的热输送变少,导致欧洲以及北半球变冷。

  然而,最新研究发现,AMOC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来自低纬度的高温高盐水下沉至300米深的中深层海洋的过程中,把海洋表层的热量输送至中深层海洋。而当AMOC有所减缓时,这些热量就停留在了海洋表面,加热大气,导致气候变暖加剧。

  陈显尧介绍说,关于AMOC的直接观测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几年,即2004年以来英国和美国实施的RAPID计划。该计划在北大西洋26N断面的连续观测显示,AMOC自2004年开始呈现减缓趋势。但是,研究AMOC的气候效应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为此,科学家尝试利用海表面温度、海面高度、海水盐度等长期观测数据,重建了1950年以来AMOC的变化过程。

  结果显示,AMOC的变化呈现出加速、减缓、稳定、再加速的准周期性特征。“我们只有持续大约一个周期的观测数据,还不能确定这种现象是否一定会周期性往复出现。”陈显尧表示,“未来仍然需要持续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此次提出的科学猜想。”

相关文章

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迎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更新团队在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Jou......

北大西洋飓风季首次风暴1979年以来每10年提前5天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指出,自1979年以来,北大西洋飓风季首次风暴的出现时间平均每10年提前约5天。该研究还发现,1900年至今,登陆美国的首个被命名的......

大气环流异常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多。7月5日,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通报,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9.1%;吉林、辽宁、山东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

太平洋海温可预测?科学家研究沃克环流

 IPO位相转变影响太平洋沃克环流强度变化的机制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

挑战者深渊环流研究取得进展

挑战者深渊是世界上最深的深渊,作为海洋深层的关键通道,对大洋深层水自南大洋向西北太平洋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深渊自身通过垂向混合实现与上层深海的水体和物质交换。由于现场观测的匮乏,目前对于挑战者深......

研究评估大西洋强飓风变化

大西洋最强飓风(强飓风)近期的增加,可能不属于百年尺度上的变化,而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最低活动水平的回升。然而,7月13日刊登于《自然—通讯》的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的频......

探秘木星“条纹”科学家提出两类可能环流形态

透过望远镜看木星的人,会惊叹其表面靓丽的条纹结构。其实,木星条纹是沿着纬线方向横扫木星全球的大气环流,其风力强劲(风速高达120m/s)且持久。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行星物理与磁流体力学课题组的孔大力研......

太平洋环流可能加速致全球变暖加剧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13日说,一万多年前冰河消退时,太平洋环流加速,把更多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这种情况有可能再次发生,从而加速全球变暖。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太平洋中存在......

海洋所在热带经圈翻转环流观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组在利用次表层潜标观测热带经圈翻转环流(TMOC)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期刊发表。浅层的经圈翻转环流是风生环流的......

大西洋环流减缓致气候变暖加剧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合作发现,现阶段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以下简称AMOC)的减缓并不会导致全球变冷;相反,可能会更有利于全球变暖。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据了解,AM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