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6 22:03 原文链接: “学术妲己”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近日,网传一苏姓女博士答辩视频引发“学术妲己”话题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她疑似介入导师婚姻并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发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包括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顶刊Nature上发文),最终进入四川大学2023年教学科研岗选聘人员公示名单。此事在网上发酵以后,该女博士就读的华南理工大学与求职的四川大学随即启动了调查程序,目前调查结论还未公布。虽然真相尚不得而知,但关于此事讨论的热度不减,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回想当年,我在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瘦了整整六斤,原因是完全不运动,每天伏案、久坐、熬夜,集齐了所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强度的写作使得我寝食难安,每个凌晨躺在床上都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入睡,头脑中不断地闪回论文内容,突然蹦出思路就要立即开灯记下来,不然就会担心一觉醒来记忆被清空,所以床头始终放着纸和笔,有时候一晚上要开灯关灯数次,本来就不充足的睡眠碎成了渣。

然而,拿出合格的博士论文只是获得博士学位的条件之一,对于不少高校来说,都对博士生有在读期间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具体要求因校而异。我当年写作博士论文的同时还有一篇期刊论文迟迟未有发表出来,眼见申请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的焦虑与日俱增,好不容易等到了外审意见,还要按照评审专家的意见继续修改,然后再次提交评审。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全日制博士生,还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博士的就业方向大多为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如果叠加地域、专业等因素,可选择余地是比较小的。因此,我当年最窒息的时刻就是博士论文写作、期刊论文修改以及几所高校面试并行处理的时刻。博士论文怕通不过,期刊论文怕发不了,找工作怕没offer。但凡摊上其中任何一条,就会使得几年的苦读付之东流。

这大概就是“学术妲己”现象持续引发热议的原因,目前网络爆料显示当事人在上述三个维度不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远超大多数同仁的资源与机会——一方面,Nature是许多科研人员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发表论文的顶级刊物,作为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双一流大学,四川大学的教职也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选项,何况还是副高级教职,对于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的博士来说绝无可能。但另一方面,从网络披露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场视频来看,其博士论文的写作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不满,也成为了该博士与其导师的关系被指控的导火线。

两人的关系成为热议焦点并不仅仅因为爆料人关于其“介入家庭、破坏婚姻”的指控,而是因为这段关系具有学术不端、利益输送的嫌疑,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指出不能只批判“学术妲己”,也要批判“学术纣王”的原因。虽然目前两校的调查结论尚未出炉,但作为现象的“学术纣王”是真实存在的,该现象的形成不仅与个体私德相关,更与整个学术场的评价体系与权力关系相关。

发表论文之所以具有利益输送的可能,一方面,因为申请学位、获得教职、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等科研大事均有发表论文的要求,然而,僧多粥少,加之期刊被分为三六九等,发表的要求与日俱增,但发表的机会却日渐渺茫;另一方面,也因为与科研人员的前途命运深度捆绑,期刊会具有提升影响因子、提升等级的动机,部分期刊也会据此扩大寻租空间,在这种情形下,导师与学生的论文发表难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个难度不完全取决于文章质量,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2020年,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的“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该文件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是破除论文本身的价值,而是破除以论文为中心形成的自足的利益体。但它的难点也在这里,从表面看,破除“唯论文”是一个科研评价问题,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关系问题。在一个理想健康的学术生态中,各类学术资源应该是不断流动的,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但在现实中,学术的权力化会使得只有与权力做交易的人才能有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学术妲己”和“学术纣王”的问题才会引发关注,因为它们显示出基于交易与变现的学术路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科研人员而言,“一手是指标,一手是拒信”是常态。“学术妲己”轻而易举得到的各类资源可能是大量普通科研人员的殚精竭虑、终日劳作也难以获得的,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姓博士与她的导师之间的故事究竟如何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在于此类叙事所反映出来的现象需要正视和改变。如何使得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健康化,如何尊重和保护普通科研人员的劳动,如何斩断一环扣一环的利益链条,关乎整个学术生态的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无锡市首批32家市重点实验室亮相

以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是无锡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固重要一环。昨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度无锡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正式发布,32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序列。这是无锡市首次组织市级重点实验......

燕山大学举办对接京津高校合作发展大会

12月10日,燕山大学与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共同举办的“燕山大学对接京津高校合作发展大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据悉,本次大会是京津冀高校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

这个科研成果全球第11的国家,不再“唯论文”

根据西班牙国家评估和认证机构(ANECA)的新提议,该国备受诟病的科学家评价体系将彻底改革。在旧体系中,学术职业发展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发表论文。据《科学》报道,上月宣布的这一改革举措提出,将首次评估西班......

教育部同意!25所民办高校转公办

11月6日,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一批新本科高校,其中包括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为山西电子科技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暂停已久的独立学院转设,迎来新进展。独立学院,是各大高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北京:科技项目申报不得将职称论文等作为限制条件

11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草案二次审议稿新增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并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排名公布北京大学论文数量高达9330

“中国引文库”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会议、博硕士学位论文,对各类研究成果统计了被引频次。“学术精要数据库”收录了他引频次各学科前10%的精华论文。更对PCSI指数、他引频次、下载频次排名前1%的高影......

发论文费用太高?一个大胆的改革计划正在推行

5年前,由12个欧洲国家研究资助机构组成的资助联盟cOAlitionS宣布了开放获取出版计划“PlanS”。该计划致力于终止期刊订阅模式,加速了期刊付费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OpenAccess,OA)......

123页材料举报导师学术造假后续:导师又一篇稿件被期刊撤下

近三年前,一位退学硕士研究生以长达123页的材料实名举报时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学术不端,如今这一事件又迎来了后续进展。 有人注意到,本月稍早前,原张裕卿团队于2019年2月8日在期刊......

科技部发布1个重点专项答辩评审有关事项通知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3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相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工作安排,“十四五”“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3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