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4 14:54 原文链接: 我们皮肤上存在大量病毒“暗物质”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微生物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将目光转向了病毒组研究。他们发表在mBio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健康人类皮肤上的绝大多数DNA病毒是前所未见的,属于病毒“暗物质”。

  我们体内居住的细菌(微生物组)对身体健康和疾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皮肤上的细菌有助于维持适当的皮肤免疫力和伤口愈合,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病毒和细菌一样会对皮肤细胞产生影响,我们需要好好了解它们,”文章的资深作者Elizabeth A. Grice教授说。“由于技术问题,此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少。举例来说,用于分析的皮肤拭子上大多是人类和细菌DNA,只有很少的病毒遗传物质,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过去人们都是根据数据库里的已知病毒基因,在细菌和人类DNA中识别病毒遗传物质。但这种方法检测不到没有列入数据库的未知病毒。研究人员优化了相关技术,从皮肤拭子上分离类病毒颗粒(VLP),并对非常少量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这使他们能够集中测序和分析病毒DNA,不需要完全依赖数据库。

  研究人员收集了16名健康志愿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在皮肤病毒组中丰度最高,这种病毒会引起疣而且和皮肤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病毒DNA与数据库中的病毒基因不匹配。“病毒暗物质超过了90%,它们具有病毒遗传物质的特征但却没有系统分类,”Grice说。这一意外发现说明探索这一未知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延伸阅读:Cell首次证实病毒组与疾病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皮肤病毒组和皮肤微生物组关系密切,绝大多数检测到的病毒DNA属于噬菌体病毒,能够感染并驻留在细菌中。他们还测序了皮肤微生物组,发现许多细菌都被同一种噬菌体病毒入侵过(CRISPR间隔序列)。

  大多数正常皮肤病毒居住在细菌中,但它们能通过微生物组影响我们的健康。举例来说,有些噬菌体DNA可以让细菌更耐受抗生素,或者更容易造成有害感染。此外,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病毒组差异相当大。研究人员分析了手掌、前额、腋窝、肚脐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拭子,发现腋窝病毒组的多样性最高。

  人们可以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健康皮肤病毒组及其在疾病中发生的变化。这项研究还为研究者们提供了现成的病毒组分析工具。

相关文章

新冠患者尸检研究,230天后身体中仍有病毒复制

该研究论文早在2021年12月3日就提交了,仅仅过去四天,审稿情况还不明,2021年12月27日时美国彭博社就专门对该研究报道: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以在几天内从气道传播到心脏、大脑和身体的几乎每个器官......

与病毒竞速!曹云龙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88.shtm文|江河12月14日,Nature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人物&rd......

科研人员发现能有效抑制艾滋病毒的新型拮抗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44.shtm中新网昆明12月14日电(记者胡远航)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

ScienceAdvances:扫描新技术探讨新冠病毒蛋白生物物理约束

提高SARS-CoV-2刺突蛋白(spike,S)的表达水平对于COVID-19疫苗的研发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S2亚基,而氨基末端结构域(NTD)由于对其生物物......

科学家解冻5万年前冰冻病毒......

一种古老的病毒在被冰冻了近5万年之后又被复活了,该病毒与其他六种病毒一起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被发现。最年轻的冰冻病毒的年龄为27000年,而最古老的病毒的年龄为485000年,这使得它成为迄今为止科......

科学家“复活”48500年前的病毒

综合报道,一支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复活”被冰冻了48500年的史前巨型病毒,并警告称,融化的永久冻土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该团队成功“复活”了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冰......

张伯礼谈二十条:新冠病毒变了,潜伏期短了,重症少了

张伯礼表示,随着病毒变化、疫情的转变,后续策略还会不断进行调整,调整的宗旨仍然是人民至上,但要讲究更加科学以及精准。11月17日上午,在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医生云大......

《自然》:蝙蝠生境变化或促使人畜共患病毒出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警告称,科研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与土地利用的变化或促进了病原体从蝙蝠溢出到其他动物。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采集自澳大利亚的数据开展的一项分析......

“95”后2400米地下“守株待兔”暗物质

在地下2400米的实验室寻找暗物质是什么体验?“95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生聂奇缘笑称,这项研究像是“守株待兔”,待穿过重重阻碍的暗物质“自投罗网”。暗物质指“不发光(包括所有波段的电磁波)”的物......

暗能量与暗物质获迄今最精确计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0.shtm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一项分析,对宇宙的组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