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9 07:32 原文链接: 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5月6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最终贯通并通过验收。该工程应用工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大直径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产业升级,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表示:“以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工程为代表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形成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架构,将我国隧道建造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全长68.6公里。其中11标段隧道长4721米,是国内首条与国铁网络互通互联的市域铁路示范工程,由中铁隧道局承建。该局近年来致力于隧道智能建造研究,并在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进行了首试。针对该标段地质不确定性、过程变异性等导致盾构效用发挥受限情况,中铁隧道局依托该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强大技术力量,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洪开荣牵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互联装备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技术与平台研发”项目支持下,围绕工程多要素智能互联、掘进机智能运维及制造/运维互馈机理等研究,研制了汇聚国内外603个重点工程数据的国内首个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构建了以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协同、智能诊断、智能物管为保障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在智能算法与边缘控制技术测试盾构刀盘突然失速运转情况下,团队领军人洪开荣通过反复测试和攻关,最终突破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熔断控制等技术,依据研发的“辅助掘进/智能巡航一键启动”云边端智能掘进系统,建成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盾构智能掘进常态模式,使隧道线性偏差控制在±30毫米,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13毫米以内;盾构综合掘进效率提高33%。研制的弧形件、中隔墙等系列同步拼装机器人,实现了盾构隧道掘进—隧道内部结构拼装全工序作业,大尺度33.6吨预制混凝土件同步智能拼装精度达到毫米级。

该智能建造体系在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的应用证明,设备利用率提高10%,施工组织效率提高16%,创造了14米级盾构单日掘进32米的行业最好纪录。

洪开荣表示,下一步中铁隧道局将以数智升级工程为抓手,瞄准地质探索、机器人技术应用、新一代云边端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夯实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相关文章

长沙“挖”通首个盾构法施工磁浮隧道

在长长的隧道里面,挖呀挖呀挖……5月6日,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地下27米,“磁浮二号”国产盾构机顺利拆解完成并吊出。至此,由长沙轨道集团建设、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中......

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5月6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最终贯通并通过验收。该工程应用工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大直径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产......

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5月6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最终贯通并通过验收。该工程应用工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大直径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产......

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5月6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11标段隧道,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最终贯通并通过验收。该工程应用工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实现了大直径盾构掘进由“人工为主、智能为辅”到“智能为主、人工为辅”产......

福岛核污水排海用隧道已挖掘80米

综合日媒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6日公开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使用的海底隧道挖掘作业现场。据悉,该隧道8月4日正式开工,全长约1公里,现已挖掘约80米。力争明年春季前后开始排放。据日本共同社报道,......

14年艰难掘进,只为今朝大贯通

3月28日,历经14年艰难掘进,全长13.39公里、被业内认为我国围岩掘进难度最大铁路隧道,即中缅国际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大(理)瑞(丽)铁路杉阳隧道安全贯通。这条全长仅13.39公里的隧道,建设为......

云南昭通在建隧道疑似瓦斯爆炸事故致2死2伤5人失联

2019年4月1日晚8点左右,云南昭通威信县宜毕高速在建项目威信段罗布镇簸箕村扎西隧道发生疑似瓦斯事故,导致2人死亡,还有隧道外附近2人受轻伤,截至4月2日上午7点,还有5人失联。事故发生后各部门紧急......

我国水下隧道技术应用世界最多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在南京举行的“长江中下游大盾构技术峰会”上表示,我国水下隧道技术应用世界最多,特别是在水下盾构隧道设计、装备制造、安全建造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何华武表示,改......

打隧道就像做手术:“内窥镜”立大功

5月下旬,科技日记者来到施工中的大理—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发现实现这一高难度工程,靠的是各种有想象力的技术创新。“穿越横断山的铁路像一段地铁,桥隧相连。14公里长以上的隧道有4座。其中,大柱山隧道更是......

杨华勇院士:国产盾构的“开路先锋”

“我最早是做液压电梯的,之后又参与设计制造大型盾构掘进装备,现在关注机械制造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研究,比如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研制生物器官3D打印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他凭借其主持的“盾构装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