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2 11:40 原文链接: 我国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高岩团队开展“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利用近临界水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有效改良盐碱地,助力农民增产。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当地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22亩,但大量耕地是盐碱地,粮食亩产不到吉林省平均产量二分之一。在当地,大量秸秆和禽畜排泄物难以得到科学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高岩提出利用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的思路。水在临界状态下具有酸碱自催化作用,秸秆和畜禽排泄物在近临界水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质肥料。这一转化可形象地比喻成“高压锅煮肉”。把秸秆和畜禽排泄物放在近临界水里煮,煮烂了的汤和固体就是有机质肥料,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团队还自主设计了生产设备。

  经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测定,使用该技术对玉米增产明显。近两年,当地盐碱地得到改良,粮食产量提升10%以上。该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ZL,相关研究在《分析和应用热解》和《农药生物化学与生理学》期刊上发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涛说,高岩团队开创性地将近临界水技术应用于秸秆等生物质转化制备有机肥料领域,再利用有机肥料进行土壤修复和盐碱地治理,敢于创新并通过实践检验。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高岩说,下一步,团队将围绕秸秆产物肥药一体化、植物修复工业污染土壤及工农业废弃物协同利用开展探索与研究。

相关文章

长期秸秆还田土壤碳效应

7月5日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生态循环农业团队在长期秸秆还田土壤碳效应的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稻麦轮作是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方式,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

活性炭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生物和非生物影响

我国是秸秆大国。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发展,仍有大量的秸秆废弃物被就地焚烧、填埋。粗放处理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生物质资源浪费。秸秆中蕴含着大量可被转化的生物质(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经厌氧消化后可......

黑土地“喊累”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

黑土地“喊累”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高肥力、高产量的东北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却面临土壤退化等挑战。如何变“减法”为“加法”?中国科学院正在牵头筹备一场“科技会战”,要用科学的方法,......

快速了解中国秸秆产量

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多吨(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秸秆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

秸秆还田量及频率对土壤微食物网分解通道的调节机制

外源有机碳输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土壤生物提供大量碳源。秸秆还田作为当今世界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其施用的数量和质量也会直接和间接......

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河北筑起一道“防火墙”

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多发频发,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河北省通过健全人防+技防监控体系、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等一系列组合拳,筑起了“防火墙”,严防秸秆露天焚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高岩团队开展“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利用近临界水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有效改良盐碱地,助力农民增产。吉林省白城市通......

黑龙江投43亿、从11个方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2019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方案》提出,今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其中“两市两县”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

谢德体代表:促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形成先进的配套技术

“应尽快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促进秸秆利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成熟、完善、先进的配套技术。”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建议加大......

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近日深入到佳木斯市及桦南县,就加快秸秆离田工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调研。他强调,当前要根据实际需求调配适用机械,加快工作进度,帮助农民在春播前将秸秆全部离田,确保备春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