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6 15:09 原文链接: 扬州大学研发蓝藻“节育”新技术

  蓝藻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丛海兵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通过加压沉淀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给蓝藻加压,破坏藻细胞内的“气泡”,使其失去悬浮生长的能力,不能再悬浮于水面接受光照而生长繁殖,而是沉入水底在无光或弱光条件下衰亡,相当于给蓝藻“节育”,从而大幅降低水中蓝藻生长繁殖量。

  丛海兵介绍,蓝藻生长衰亡腐烂周期特别快,腐烂后会散发恶臭污染水质,且“水华”蓝藻中的蓝藻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给以湖泊为饮用水源的人带来潜在危险。

  丛海兵表示,新型工艺通过加压破坏细胞气囊使蓝藻沉降到水底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围绕蓝藻加压沉淀技术,丛海兵团队研发了两种处理工艺,分别应用于蓝藻生长控制和蓝藻浆浓缩处理领域。据了解,微能耗的加压设备也有两套,分别是“深井加压控藻装置”和“双罐并联蓝藻加压控藻船”。目前,深井加压控藻技术已应用于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水体蓝藻生长控制。

相关文章

撤销35个科研机构这所知名高校优化调整结果公布

1月11日,扬州大学科学技术处网站公布《关于公布扬州大学自然科学类非实体科研机构优化调整结果的通知》,扬州大学科学技术处对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建设发展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和优化调整工作,并公布了相关优化调......

研究发现迄今最古老类囊体化石

比利时列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一个研究团队在距今约17.5亿年的一种蓝藻化石中发现了类囊体膜结构,这是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类囊体化石,比此前类囊体化石的最早纪录提前了约12亿年。新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蓝藻......

研究发现肠炎沙门菌免疫逃逸新机制

近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焦新安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肠炎沙门菌SiiD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介导宿主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为肠炎沙门菌的防控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公共科......

从零基础到5篇SCI,扬大本科生团队以“老带新”

“刚进组的时候,我就是一张白纸,啥也不会!”如今,扬州大学2019级本科生严子韩不仅收获了3篇SCI论文,还提前获得浙江大学直博名额。严子韩就读的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有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团队,目......

弯曲菌、螺杆菌及相关微生物国际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扬州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21届弯曲菌、螺杆菌及相关微生物国际研讨会(CHRO2022)在扬州大学召开。本次CHRO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设......

两所“双非”力争“双一流”

日前,扬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先后传出力争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序列的消息。扬州大学9月29日,中国共产党扬州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对未来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三步走......

《Nature》:科学家捕获了蓝藻光合作用的“触角”

研究人员帮助揭示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重要生物“触角”的图像。大自然已经进化出通过光合作用来利用太阳的能量的结构,但这些阳光接收器不属于植物。它们存在于被称为蓝藻的微生物中,蓝藻是地球上第一个能够吸收阳光......

扬大研发蓝藻微能耗加压控藻船在太湖下水

每年7-8月份是无锡太湖蓝藻易发季节。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由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丛海兵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蓝藻微能耗加压控藻船近日在无锡太湖下水,试运行取得圆满成功,其对湖面蓝藻控藻率可达到80%......

学者鉴定出十株噬藻体,为巢湖蓝藻水华找到天敌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1806的噬藻体Pam1~Pam5,揭示了Pam1~Pam5的进化多样性及它们在巢湖自然水体中......

清华博士入职高校5年,月薪372元!本人回应来了

7月22日,一位自称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扬州大学工作的教师在知乎上发文《高校教师工作5年月薪高达370》,称自己入职扬大5年后,月薪仅372元,引起热议。7月30日,该网友发文《关于〈高校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