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扬州大学研发蓝藻“节育”新技术

蓝藻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丛海兵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通过加压沉淀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给蓝藻加压,破坏藻细胞内的“气泡”,使其失去悬浮生长的能力,不能再悬浮于水面接受光照而生长繁殖,而是沉入水底在无光或弱光条件下衰亡,相当于给蓝藻“节育”,从而大幅降低水中蓝藻生长繁殖量。 丛海兵介绍,蓝藻生长衰亡腐烂周期特别快,腐烂后会散发恶臭污染水质,且“水华”蓝藻中的蓝藻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给以湖泊为饮用水源的人带来潜在危险。 丛海兵表示,新型工艺通过加压破坏细胞气囊使蓝藻沉降到水底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性。围绕蓝藻加压沉淀技术,丛海兵团队研发了两种处理工艺,分别应用于蓝藻生长控制和蓝藻浆浓缩处理领域。据了解,微能耗的加压设备也有两套,分别是“深井加压控藻装置”和“双罐并联蓝藻加压控藻船”。目前,深井加压控藻技术已应用于江苏省高邮市......阅读全文

记者探访太湖看水质:水质达标率三个“100%”

  秋高气爽,九月的太湖少了些雾霭,多了些明朗。   太湖边,江苏苏州吴中区东山岛上,湖心村村民施永根驾着小船,来到100米远的太湖水域,给自家养的螃蟹喂食。小舟行过,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记者把手伸入水中,清澈的湖水下,水草丰茂,鱼儿悠然自得。施永根高兴地说:“靠水吃水。太湖水越来越干净,咱渔民

941项/人,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科技奖候选项目/候选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教育部对外公布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候选项目/候选人结果。此次评选工作教育部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有效推荐/提名候选项目/候选人1046项/人(含专用项目3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396项,技术发明奖140项(通用项目124项,专用项目16项),

海河蓝藻今夏又来 流动性差、河水污染是主因

  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一些河流湖泊就会暴发蓝藻。蓝藻暴发不仅会使水面形成腥臭浮沫、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更严重的是,有些种类的蓝藻还会产生毒素,甚至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停用。   蓝藻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的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近年出现的蓝藻暴发被普遍认为是人为富

氧化蓝藻处理系统:吃的是蓝藻 吐的是清水

  9月11日,武汉中山公园内5000平方米人工湖暴发大量蓝藻,沿湖行走就能闻到强烈臭味。  9月9日,南昌市进贤县军山湖水质明显变差,蓝藻暴发,连村民家养的牛都不愿意喝湖水了。  9月8日,温州市政府表示,在供水覆盖500万人的珊溪水库,藻类污染程度有所趋缓。  ……  蓝藻已成为我国湖泊、河流等

蓝藻人造叶片系统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可能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前不久,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再次激起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然而,面对深空探索,人类始终面临一个重要难题——如何在浩瀚的太空中,为宇航员或太空旅客、移民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生命保障系统?  近日,在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

水库蓝藻周期性循环影响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组成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水库水环境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是引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威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供水安全。即便人们采取了一定的应急治理措施,由于气候变化以及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水体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去除,水库蓝藻水华往往每隔一段时间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包括浮

水生所蓝藻越冬和复苏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蓝藻细胞如何越冬是研究蓝藻水华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微囊藻等水华蓝藻以营养细胞形式越冬,并不形成厚壁孢子,这类蓝藻越冬的分子机理也是蓝藻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经过低温预处理,寒冷(5℃)和光照的双重胁迫可导致蓝藻死亡;但如果在15

减排立下头功 入湖污染减少 巢湖未现蓝藻暴发

  巢湖的蓝藻哪里去了?已经步入8月下旬,今年巢湖蓝藻没有大规模暴发,很多人认为是今年的高温帮了大忙,是高温把蓝藻“烧死”了。果真如此吗?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 巢湖蓝藻为何减少?   据了解,今年以来,巢湖未出现大面积水华现象。6月,巢湖东、西半湖藻类密度平均值约200万个/升和400万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通过验收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通过验收  5月27日至29日,中科院重大交叉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监测与水华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课题验收会议在无锡召开。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

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对太湖蓝藻水华的饮用水质保障应急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子课题“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验收会3月4日在无锡召开。蔡道基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主任,张全兴院士和候立安院士担任副主任。专家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孔繁翔研究员所

南京地理所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控制研究获进展

  太湖是著名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长期受富营养化和有害蓝藻水华的影响,严重影响太湖的饮用水供水安全与生态系统健康。虽然自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事件以来,控源截污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是有害蓝藻水华还是频繁和持续地出现。  为了减轻太湖蓝藻水华引发的污染,确保饮用水供水安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水专项巢湖项目科研人员对水源保护区蓝藻水华的应急处置

  近日,在持续西南风的驱动下,巢湖重污染的西湖区所形成的大量蓝藻水华随湖流飘向巢湖市唯一的水源保护区,形成了局部水域的蓝藻水华,并在湖岸带堆积,严重威胁巢湖市第一、二水厂取水口水质。  针对此危急情况,水专项巢湖项目第5课题“湖泊水源保护区物理-生态净化与水质保障技术及工程示范”的

太湖蓝藻"兵临城下" 小企业关停大企业交钱排污

  2010年的太湖蓝藻比前几年来得都要晚一些。  昨日(6月21日),记者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处了解到,和前几年的情况相比目前太湖蓝藻爆发的时间最晚,面积也是最小的,截至目前只有几平方公里。  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的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则更是反映出太湖蓝藻污染短期

NASA通过太空技术监测五大湖区蓝藻污染

最近,一架经过改装的鹰眼(Learjet)飞机被投入五大湖蓝藻生长监控活动。位于克莱温岛的美国宇航局(NASA)葛兰(Glenn)研究中心是这架飞机的制造者。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通过飞机上的摄像头监视五大湖表层藻类污染情况。其中,被盯得最紧的是伊利湖(Lake Erie)和休伦湖(Lake Huro

蓝藻的生物毒性研究

图1. 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蓝藻的培养。 由蓝绿藻类原核生物所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物质,日渐成为制药业感兴趣的原料,但与此同时,其潜在的生物毒性可能对环境和食品产生危害,关于它们的鉴定工作亦非轻而易举之事。 蓝绿藻类原核生物(通常亦称蓝藻)指的是具有光合活性的细菌,主要生长于海洋

江苏专家基本掌握水解蓝藻藻毒素技术

    新华网南京9月13日电(记者 蔡玉高)记者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目前该院专家已基本掌握了水解蓝藻藻毒素的技术,这为蓝藻进入食品领域扫除了很大的障碍。被视为湖泊污染一大罪魁的蓝藻,有望进入食品领域。     据了解,尽管给湖泊的污染

江苏为太湖打造全方位监测预警系统

  走进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部,除了能听见敲击电脑键盘的“啪啪”声,还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手机短信声。   你千万不要以为是水质部的工作人员在开小差,这些短信都是关于太湖的报警信息。   “去年,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4个人一共收到了5万多条信息,平均每人每天要收到200多条。”水质部的工作人员钟声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博士庞科等,在安徽省寿县新元古代约8亿年前的碳质膜化石中发现了具有多细胞和细胞分化的“大型安徽丝藻”。研究者认为这是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

江苏采取严密措施扎牢防控“藩篱”

  “今年队里打捞的蓝藻明显比去年少,但是队员的工作量却变大了,因为水环境变好,水草多起来了。”江苏省无锡市华庄街道许仙港打捞点队长殷阿度说。  监测数据印证了殷阿度的说法:截至今年8月底,太湖流域水质总体稳定,藻情主要指标好于2017年同期,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未发生大面积湖泛现象。  不过,从日

太湖2011年蓝藻水华情势会商举行

  3月18日下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江苏省水利厅举行了太湖2011年蓝藻水华情势会商会。南京地理所有关专家、科技处负责人以及江苏省水利厅相关业务部门领导、江苏省水利科学院和江苏省气象台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商会上,南京地理所孔繁翔研究员分析了2010-2011年太湖

《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特征研究》一书出版发行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等合作撰写的《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特征研究》一书于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为书作序。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两位作者所在研究团队承担的国家重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博士庞科等,在安徽省寿县新元古代约8亿年前的碳质膜化石中发现了具有多细胞和细胞分化的“大型安徽丝藻”。研究者认为这是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

太湖治污,多亏这些“医生”

  今年是太湖水危机发生十周年。当年蓝藻堆积、湖水恶臭、自来水厂关停、市民疯抢矿泉水的场景,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令人高兴的是,尽管10年来太湖流域的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GDP翻了一番,但太湖水质没有继续恶化,蓝藻水华也没有大规模暴发。  太湖转危为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称

技术生物所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黄青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荷能粒子辐射作用于生物及生物分子的机理及应用生物光谱技术研究辐射条件下生物损伤的原初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研究。近期,该研究组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体有害微生物,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高效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蓝

科学家发现生物多细胞性是进化的关键因素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由瑞士苏黎世、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负责的研究表明,早在24亿年前的地球上,蓝藻的活动使得大气中充满了氧气,允许好氧生物的出现和进化。而今天发表于国家科学研究院的论文认为可通过模型重建来研究蓝藻对地球大气的影响。这些细菌在形态学上的变化是令人影响深刻的,可分布

转基因蓝藻可用于制造化学燃料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论文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副教授渥美翔太(音译)说:“大部分化学原

水生所发现基因组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无尾噬藻体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病毒。噬藻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蓝藻高度专一的致死性感染,可调节控制水华蓝藻的密度与种群结构,减少蓝藻水华的形成与危害,有助于蓝藻细胞溶解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作为一种潜在控制有害蓝藻水华的生物效应因子,噬藻体成为水生病毒学和水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对象。   近日

太湖蓝藻:问题在水上根子在岸上

目前太湖水域水质稳定,蓝藻浓度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高先生经常到无锡出差,这几天,他又到无锡办事。住进宾馆的第一件事,是打开水龙头,接了些水在手心,仔细闻了闻。“不臭,没什么异味。”他放心地自语。 像高先生这样做的人还不少。这也难怪——去年的5月底,无锡正遭遇不堪的供水危机,那几天,水管里流出来的自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NanoSIMS)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氮(N)、碳(C)、硫(S)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驱动。 耦合分析自然环境中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其代谢多样性是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极 为丰富,每吨土壤中的微生物类

治水专家解决无锡“蓝藻臭水”除臭难关

新华网江苏无锡6月2日电(记者郭奔胜 刘兆权 黄海波)蓝藻引发江苏无锡饮用水危机,如何消除涌入自来水管道的蓝藻变质臭味,成为解决水危机的关键。 1日晚8时,从无锡市太湖蓝藻应急指挥部传出消息,蓝藻技术处理经实验后取得决定性进展,无锡市民有望在未来几天用上清洁水。 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