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9 13:14 原文链接: 教育硕士毕业生面临就业新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于专业硕士学位日益重视,各高校也在纷纷扩大学位的招生规模。而作为专业硕士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硕士也逐渐受到考生的欢迎,每年报考的人数持续走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教育硕士毕业生面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就业问题。

  专业模糊影响学生就业

  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4.4%。随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呈现出了学历越来越“贬值”的趋势,硕士研究生学历也不例外,其含金量也逐渐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数据,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为110.7万人,在读研究生314.0万人,毕业生72.9万人。硕士研究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变成了就业“夹心层”。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其包括众多专业门类,具有涵盖面广、适合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兼容性强、学习时间短(部分学制仅2年)、就业面广泛等优点,受到广大考生的追捧。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

  然而,很多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却发现一些地区的教师招聘公告上对于招聘对象的专业要求都是具体到领域,如语文学科教学等。例如,2020年5月23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领导留言板向湖北省委书记反映,该生目前所读专业为学科教学(地理),但最近上学信网查看本人资料时,却发现其专业处写的是“教育”,而不是具体的学科教学(地理)。

  这一状况并不是孤例,该校其他年级和专业学生的专业也都是“教育”。但与其他院校的同学交流,该生却发现他们的专业处写的均是具体的学科教学,只有湖北大学的学科教育硕士专业被写成“教育”。

  此后,在与学校的学姐学长交流时,该生得知,因为他们在学信网上的专业是“教育”,而不是具体的学科教育,以至于他们在进行应聘、公招时遭遇碰壁,材料审核不通过,错失应聘机会,学校开证明也没有用。

  该问题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当年5月底,湖北大学已将相关学生的专业“教育”认定到领域“学科教学(××)”。但这种问题在其他地区依然存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愈严重,很多教育硕士依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处境。

  缺乏交流导致问题产生

  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学信网和毕业证书上写的专业“教育”与用人单位招聘时所要求的具体学科领域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招生培养和地方教育局的教师招聘之间缺乏信息交流。

  一般而言,高校按照一级学科大类招收研究生,之后再细分具体方向领域,并按照具体的方向培养人才。这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而地方教育局在教师招聘中设置专业限制,旨在选拔专业知识更丰富、专业技能更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问题就出在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高校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出来的人才,地方教育局及其他的用人单位不认可,不能理解高校的招生培养模式,教育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由此产生。

  这一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教师编制考试的报考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全国出现了考“教师资格证热”。报考教师编制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沿海发达地区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选择的余地大,于是就将招聘教师的门槛设置得更加精确,希望以此为中小学各门学科招聘到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解决的路径

  教育硕士目前在学信网和毕业证书上只显示专业“教育”的“小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成千上万的教育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大问题 ”,亟需尽快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部分高校采取的解决方案与湖北大学无异,即在学信网和毕业证书将专业“教育”认定到领域“学科教学(××)”。但这样做显然有点削足适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笔者看来,可采取以下举措。

  首先,高校要加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宣传。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是按照一级学科招收研究生,然后分不同的学科方向培养。此举兼顾了学生的教育学素养和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也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社会要加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宣传,让用人单位了解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

  其次,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措施在于加强二者间的交流和沟通。借此,高校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树立大教育学学科观念,使其了解虽然教育硕士在学信网和毕业证书上只显示专业“教育”,但是高校确实是按照具体学科方向来培养人才,强调的是“通才”和“专才”并重,消除用人单位的困惑。

  最后,用人单位在教师招聘时要适当放宽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教师,教育更加看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大学科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教学更加具有创造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学亟需要创新之处。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应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复杂性,适当放宽一些招聘限制,让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破1000万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12月27日)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据统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突破1000万大关,创历史新高。《意见》强调坚决反......

教育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

两部门全面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全面部署做......

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专场再推66场活动

北京11月2日电记者邱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为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接通道,更好促进毕业生求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0月31日至11月15日,陆续推出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

二十大代表呼吁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

眼下,叫外卖、收快递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许多外卖骑手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涌现出很多“逆行者”。然而,在特殊时期给社会带来温暖的“小哥”们,自身却急需温暖。工伤认定难、保险没......

教育部: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1100万。多所高校日前转发的通知显示,为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促就业政策措施,教育部决定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判分析工作。有高......

2023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启动

为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天,“202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正式启动,并举办首场线上招聘会“北京大学专场”,北京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头部企业等6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招聘......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地推出这些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推出具体政策措施,各地根据本地区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推动政策服务落实。求职时、入职后,广大毕业生有哪......

教育部: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9月9日上午10时,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1076万人,总规模首......

未就业大学生等拟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日前,民政部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知》提到,加强因疫因灾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及时将未就......